分享

封建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经济|畅谈地理大发现对英国早期圈地的作用

 Ztiger1980 2019-12-12

封建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经济|畅谈地理大发现对英国早期圈地的作用

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航海家纷纷扬帆远航,探索了大片未知的陆地和海洋,至此孤立的世界开始交流,融合成一个整体,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扩张,征服了拜占庭,占领了中西贸易的重要通道,东方的丝绸、香料、毛皮和大量奢侈品不能再售往欧洲,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探险家在皇室的支持下,探索中西方贸易的新航线。

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从1415年不断派人前往北非和西非,逐渐控制了非洲撒哈拉地区,获取了黄金和奴隶。葡萄牙皇室还支持了迪亚士的航海行动,1488年迪亚士发现了非洲最南端,并将此地命名为“好望角”。随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达·伽马成功到达了印度,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

世界的角落逐渐被人们探索出来,“地圆学说”得到了证实。世界的进一步交流,极大影响了欧洲国家的发展,15、16世纪英国的早期圈地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理大发现的推动。新航路开辟带来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价格革命造成了货币贬值,货币地租实际价值的下降促使地主圈地;而商业革命刺激了英国毛纺织业贸易,成为圈地兴起的另一个推动力。

一、地理大发现与英国早期圈地运动:

地理大发现并不是航海家们偶然的行为,而是有复杂的原因,开辟新中西贸易通道的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对原有贸易商道的霸占,阻碍了欧洲获取东方丝绸、香料、黄金等奢侈品的通道

封建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经济|畅谈地理大发现对英国早期圈地的作用

在此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涉及经济、社会、宗教和科技等方面,15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货币地租代替了实物地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商品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故而对金银的需求大增,社会出现一股“寻金热”。

在当时欧洲非常流行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描述了东方是黄金的天堂,为西欧的探险家们指引了方向.也有一批带有宗教信仰的传教士跟随船队,希望向世界各地传播基督教,扩大基督教的影响范围,对黄金的渴望加上对宗教的传播热情,使得航海队无畏险阻,到达了从未探知过的海洋和陆地。

此外,航海技术在这一时期也有明显发展,能够造出适合远距离航行的船只,中国发明的罗盘已经于14世纪经阿拉伯传入西欧,地圆说为航行提供了理论基础。15世纪,远航的探险家们成功到达了东方印度,甚至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大量黄金白银流向欧洲,海外贸易不断扩大,对西欧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15世纪末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国内出现了早期圈地运动,在英国中世纪庄园里,领主和农民的土地都是由一条一条的长条状土地组成的,耕地时不需要进行区分,大家一同耕种一同收获。但是到了15世纪末期,出现了圈占土地的现象,在土地周围设立围栏进行圈占,不再一起耕种。

这种圈占现象首先出现于英国工商业发达的东南部,英国早期圈地运动受到了地理大发现的推动,地理大发现造成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是土地圈占的重要原因。

二、价格革命造成英国货币地租的下跌:

英国中世纪庄园的土地是按照惯例管理和经营的,为了得到强大领主的保护,村庄的农民投靠了附近的领主,服劳役来换取保护,11世纪至12世纪时,劳役的天数和上交的赋税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种惯例。

封建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经济|畅谈地理大发现对英国早期圈地的作用

虽然在庄园里,领主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农民的权利也有一定保障,当地《习惯法》保护的就是农民权利。《习惯法》不是一种成文法,而是通过当地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惯例,每当有纠纷时,会按照过去的处理办法解决现在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领主不得随意压榨农民。

到了13世纪时,实物劳役地租逐渐货币化,农民可以上交规定的货币地租,剩余的时间和粮食可以自由支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的黄金和白银流向西欧,15世纪末,全欧洲的黄金储量为55万公斤,到了16世纪末激增到119.2万公斤,白银的储蓄量也不断增加,从700万公斤上升到2140万公斤。

金银储蓄量的增加速度大大超过了商品的生产速度,再加上人口数量的上升,这一时期西欧金银贬值,物价上升,被称为“价格革命”

货币的价值下跌,但是英国的土地贵族和领主们收取的货币地租是固定的,按照惯例不能改变,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领主们收取的货币地租实际是减少的,商品经济下土地的增值部分并不没有被上交,而是流向了富裕农民的口袋。

面对货币地租实际价值下跌的状况,一些土地贵族和领主们试图利用各种手段圈占土地,赶走受到《习惯法》保护的农民,将收回并圈占的大片土地按照市场价格重新出租,获取收益,故而在15、16世纪,圈占土地的现象不断增加。

三、商业革命刺激英国毛纺织业的扩大:

工业革命前,英国是一个传统经济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工业还处于手工工业时期,英国最早的手工业是毛纺织业,也被称为英国的民族工业。

封建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经济|畅谈地理大发现对英国早期圈地的作用

一直以来,英国的农业都是将农作物种植和牲畜饲养相结合,在山地地带,畜牧业尤其是养羊业十分发达,除了提供羊肉和羊奶外,羊毛也被农民织成布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羊毛制成品除了满足国内人们的需要,还被销售到其他国家。到了14世纪中后期,呢绒出口超过了羊毛出口,成为英国主要的对外贸易产品,羊毛和呢绒产品的关税是英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随着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刺激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毛纺织业。1446年至1485年,英国平均每年出口的呢绒是5.37万匹,到了1543年至1547年激增至12.6万匹,呢绒的国外市场有了明显扩大。

在如此巨大的呢绒出口的刺激下,羊毛价格不断上升,养羊业逐渐成为英国土地贵族们经营土地的重要内容。养羊业需要大量草地和饲料,意味着农作物种植的面积会相对减少,为了追求更大的收益,土地贵族们开始圈占土地,将零散的土地聚集在一起,成为大片适合饲养羊群的草场。

在圈地运动中,最先被圈占的是公用地和荒地,随后土地贵族们转向了小佃农和公薄持有农的土地,为了绕过《习惯法》规定的固定地租,土地贵族们提高了土地的其他费用,不断扩大圈占面积。

四、总结:

15世纪末,西欧经济、社会、宗教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横跨不同大陆和大洋的海外贸易兴盛,巨大的海外市场和资本反过来影响了西欧国家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经济|畅谈地理大发现对英国早期圈地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英国国内也深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价格革命推动下,封建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市场地租的差距明显扩大,一批具有开创精神的农业资本家将土地的增值部分收入囊中,经济实力大大增加,成为早期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主。传统的土地贵族也意识到货币贬值的情况下,自己收取的货币地租实际价值减少,故而圈占土地,重新出租或经营。

在商业革命的刺激下,英国的毛纺织业变得有利可图,土地贵族纷纷圈占土地,将耕地变成牧场,以获取更大收益。以此来看,15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是英国早期圈地运动大规模发展的推动力,也是研究英国从封建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胜哲.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动因探析[J].经济论坛,2010(02):93-95.

[2] 荀晶.英国前工业化时期毛纺织业的发展及带动作用[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3):47-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