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师生作品赏析8(总第1930期)

 鸣羞斋 2019-12-12

    李苦禅  ( 1899-1983),原名李英杰,字励公,山东人。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

        1923年秋,拜齐白石为师。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作品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蕴含阳刚之气。画幅越大越能自由挥洒。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李苦禅的书法与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推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李苦禅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西洋画是画出来的,在这方面,中国比西方高出一筹。这表现在“融结果美”与“手段美”于一体,  “融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变革。而书法与绘画结合恰是这一变革的契机与关键。李苦禅说:  “不懂书法艺术,不练书法,就不懂大写意和写意美学”。因而李苦禅在中国书法艺术之“画家字”方面独树一帜,李苦禅在数十年觅碑访帖之中自成朴雅、浑厚、风神、婉转的行草艺术。
       李苦禅是齐白石的大弟子,老人对其颇为看重和照顾。1923年,李苦禅凭着自己对绘画的满腔热爱和自强上进的精神,贸然拜见齐白石,并直言:“我爱您的画,想拜您为师。现在我是个穷学生,等将来做了事再好好孝敬您老人家吧!”老人感动于他的率真,当即将其纳入门下。李苦禅生活贫寒,白天学画晚上拉车。白石老人出于关爱,让李苦禅退了车,在自家腾出厢房让其居住,并挑选了苦禅的佳作,亲自题跋送去画店售卖,使李苦禅能够维持生计,安心画画。得益于恩师的悉心教导和照顾,李苦禅凭借刻苦精神,不断求索,最终形成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李苦禅 《企望图》   国画     129cm×64cm   1959年

(此作名为《企望图》,顾名思义,画中一只鸬鹚立于河边石头之上,回首远望,眼神中似乎有一丝失落与无奈而又饱含期望,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八大山人笔下的斜眼,这或许就是苦老对于自己当时身世、心情的写照,借一只水禽孤零零地站立在河边以抒写自己当时的心情,这或许又是他坚守中国写意花鸟画传统的意志力的体现,可谓具有耐人寻味的画境。从艺术角度来看,此作色泽简淡,用笔用墨肆意而又精巧。诚然,扎实的笔墨功夫在充满情意的画境中显得格外的到位。
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出,苦老在坚持花鸟画的同时,依旧保留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形式,更是着重体现了中国传统笔墨所蕴含的格调和意境。以花鸟画艺术抒发个人审美趣味,以生活艺术化的艺术体悟,将平和的心境和执着的人格体现在艺术中,实为气韵生动的真实写照。)


李苦禅 《瑞鹤图》   国画    

李苦禅 《高瞻远瞩》   国画    

李苦禅 《雄鹰》   国画     137cm×68cm

(李苦禅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很有禅意的意象——“不似之似”,让人观其画深觉玩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是此理。常在李苦禅笔下的鹰、鹭、鱼鹰等大鸟,都是他高度凝练之后的再创造,刚阳之美洒溢而出,笔墨运用挥洒自如,善用重墨增加画面的力度感。此幅《雄鹰图》亦有此感,在鹰嘴、爪上细笔重墨刻画,多用方折棱角的笔法,粗犷有力,毫不含糊。在羽翼处注意墨色干湿变化,首、腹先以淡湿之墨似暴雨般侧锋“泼”下,再以积墨法以浓墨按一定疏密洒落,层次分明,苍中有润。羽翼处和前面的技法类似,以淡墨易以深湿之墨,但羽翼间两处白处,一破前者之单调,给画面带来了趣味性。另使画之白黑对比到此入高潮,越显鹰赳赳然而尽目,其中精妙之处,如李苦禅自评,  “画到一定水平之后每每作画忘乎所以,似乎无意无法了。青藤、八大的画似于不思不勉中信笔挥成。”放远而观,鹰黑白与山石、草的黑白错落又形成了一种极具力量的节奏感,细心感觉一如白居士之“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李苦禅  《红荷》  81cm×50cm  1980年


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