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栏目‖艺境之李苦禅先生的艺术人生

 西北书画艺术网 2022-01-19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

提示点击↑左上角"西北书画艺术网"即刻关注 免费订阅!右上角分享 收藏  

  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先生生于山东省高唐县,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师从徐悲鸿获授西画技法。后又拜齐白石为师,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白石老人赠其手书云“苦禅(第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认为“英也过我,英也无敌,若老死不事大名,是无鬼神矣”。擅大写意花鸟画,作品继承中华民族绘画优良传统,融中西技法为一炉,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鱼、鸡、鹰等为题材,尤以松鹰为一绝,阔笔写意,笔墨雄阔,酣畅淋漓,自成风貌。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长屏巨幅更为世人所瞩目。


  书至画为高度,画之书为极则,若此笔墨不唯现出雄鹰之类,亦笔笔发其自身,随缘成迹的墨韵之美。笔墨倘臻此境,直可肆其外而宏于中矣。

——李苦禅


  李苦禅说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西洋画是画出来的,在这方面,中国比西方高出一筹。他推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的理念,李苦禅说:“不懂书法艺术,不练书法,就不懂大写意和写意美学”。他还说:“没有中国的书法艺术,就没有文人写意画。”又说:“大写意文人画很讲究题字,甚至大篇题字,当成构图的一部分,横题破竖,以字代画。”由此可见李苦禅在书法艺术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独具风格的行草书法与他的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中国文明最高者上不在画,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先圣,圣人的哲理那是老庄禅易,故倘易画事。

——李苦禅


  李苦禅先生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掌握了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又具备徐悲鸿所教的西方写实造型的技法,西方与东方两种造型体系的要求,从根本上是针锋相对的,但在某一点本质上又是相通的,李苦禅能从西方绘画的要素下蜕变出来走进中国传统大写意的观念和实践中来,所以他比别人高出一筹。他画花鸟,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是凝练后的再创造。他利用西方写实造像的理念去观察对象,又能潜心到中国大写意艺术中去探索追求,随意中蕴含朴拙之气,自然中蕴含阳刚之气。他的画有豪气,气势磅礴,画幅越大越能自由挥洒。他只要提笔向纸,必心态平静,进入一种太极气功状态,坦坦荡荡,胸有成竹。因为高超的艺术就是在放松自我,物我两忘的精神状况下产生的。他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表现手法,从梁楷、徐渭到八大山人、石涛,从赵之谦、吴昌硕到齐白石等大手笔的艺术里,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实践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大写意花鸟画新风貌。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干。水墨,也就是层次多变化之意,齐白石老师用三四种墨,潘天寿先生用三种墨,八大山人是用五种墨,墨用好了,自有色彩的意味,所以中国画写意常爱用墨而不着色,用墨贵在活而不板,淡而不灰,干而不燥,润中有苍,这就需要用笔多变化。

——李苦禅


  李苦禅的很多作品大而雄伟,气势磅礴,巨幅的《盛夏图》是用四幅丈二匹宣纸拼接而成,面积达到22.04平方米。盛开的荷花,山石,水鸟,组成了庞大的画面。堪称中国大写意花鸟史上的奇迹。而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创作的巨幅《墨竹图》,系自唐代有画竹以来首件最大篇幅的画竹之作。随即又画了同样篇幅的第二件墨竹《劲节图》。他作画喜欢用重墨,善用泼墨、焦墨,水墨。他谈笔墨时说“墨要厚才耐看。色也要当墨用,不论红还是绿都能达到墨分五色才厚”。如下图作品《劲节图》用笔凝重,别具一格。


  写意画之难处在于无笔墨处求画,八大山人绝妙处即在于此,于无心处写鱼,于无鱼处求美。

——李苦禅


  李苦禅把山水画法的平远,高远之法,也运用到了其笔下的花鸟画上,可以达到三四个层次。他利用墨色的浓淡干湿、色彩冷暖、黑白的相间来增加画面层次感,把观赏者的视线和感觉层层推向远方。如《盛夏图》,第一层是近岸,用浅赭石着色。第二层是用线和浓墨画茨菰、水草,第三层用淡墨画荷叶用红色画荷花。第四层是画面的画眼巨石和水鸟,第五层是后面的荷花,这样一层一层慢慢递进。才使得此画境界平淡天真。

李苦禅创作墨竹图和盛夏图



  画贵乎其诚,诚则灵,所谓心诚于业,境由心造,多画多思多想,方法多样,速写多练,手眼脑并用,利于艺业身体健康两不误,书法由北碑入手参以汉隶为之,以气运臂以臂运腕指实掌虚圆转流动当日进千里也,望弟由此一日之迹标进耳。

——李苦禅


  李苦禅笔下的雄鹰是其最喜描绘的形象,“一洗万古凡羽空”的刚毅雄健形象俨然就是李苦禅人格的化身。他的鹰造型全系自家风貌:眼、嘴、爪夸张其方形,嘴勾尤显,背、翅、胸、腿亦厚重有加,故其雄壮威猛大胜乎古人,其影响更为深广。如《教子学飞翔》图,画了依附在老鹰背上、跃跃欲飞的鹰。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强调鹰与雏的相对。斜三角的整体造型,向上飞去的整体动态。他说:“鹰形要大,石竹可减少,突出鹰之形神。”还说到:“画中无用之笔尽可减,惜墨如金至要。”从中可以看出李苦禅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余笔下之鹰已将鹫、雕、隼之融合于一体,显其神魄处着意夸张之,无意之处毅然舍弃之。

——李苦禅


  李苦禅以鹰来展现他的坚毅刚强的性格,以鹰来表达自己对绘画艺术的执著追求,以鹰来塑造中华民族的博大豪迈、雄伟坚定的精神风貌。他的鹰实际上是他内心的写照,他说:“大黑鸟们站在见棱见方的大块石头上,不加或略加配景花卉树木,都很有大气势,很像大山大景一隅,是画从外来,画外有画的境界。”他笔下所创造的雄鹰的嘴、眼、爪,荷的叶与芽,老梅的枝干,挺箭的兰花,先写再皴后点染的山石……都是刚柔相济之力的体现,人格气节秉性的象征。


  画有精品,有神品。精品可以功力得之,神品则功力不逮者固必不可得,而功力即具者亦不可必得。会须意兴所至,信手挥洒,心纸无间,笔墨契合,才情风发,妙造自然。

——李苦禅


  李苦禅笔下的花鸟世界,浑厚平实而妙得天趣。如下图《绿雨清竹之乡》描绘雨后的芭蕉叶下,几只四下张望的鸬鹚停驻在巨石上,神态各异,享受雨后的清新空气。鸬鹚头颈用朱色没骨画出,圆睁的双目使水鸟显得精神奕奕。笔墨自然,色彩单纯,造型简洁。四周景物围绕主题描绘,点明了鸬鹚的生存环境。又如《茨菇鹭鸶》,画中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写的是一只鹭鸶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他用粗朴、厚实的墨色画出芋叶、鹭鸶,用线条勾勒叶筋、水草。表现了江南的自然野趣。而《荷塘翠鸟》中,一只翠鸟飞过微风轻拂的荷叶,露珠点点而落,在莲塘残叶之间,充满了徐徐生机。


  不间断地画速写,常写毛笔字,拟古人今人的画,由少渐多,由浅入深,按规律而进,再者诗词文章均可常看。

——李苦禅


  他将西方雕刻、绘画方法、精神融入进了国画教学。并率先将京戏作为“传统美学与文化艺术之综合”引进美术教学之中,亲自粉墨登台,现身说法,诚如当年《晨报》所评:“年来北方艺坛上创造派的先锋,异帜独标,要算这位大名鼎鼎的李苦禅先生”。

  


  我体会用笔如国术,走如风立如钉,像那太极一样,行云流水重气韵,任何地方不要太露、太实、太突出,实处要含蓄行云流水,不紧不慢。

——李苦禅


  他是一位对民族敌人疾恶如仇、对人民慈悲相待的人。他对朋友可以拔刀相助,自贫又能济贫。他热爱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他在幼稚愚昧面前表现出无限的容忍。他乐观,他正义,他不吝啬,他真挚,他童心长存,他坦荡为人,全然具备了一个大艺术家悲天悯人的人品和画品。李苦禅的存在,不愧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苦禅的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