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运动或健身的人,一般肌肉力量都不会很差,身材也更加协调。 但即使自己在健身,身体中有3个部位也可能出现肌肉力量失衡的情况,分别是:
而肌肉力量失衡的原因,则主要与其中某处肌肉力量过弱有关。 这些肌肉可以说是最不容易练到的肌肉,既不容易看到,名字也相对少见。 斜方肌:位于背部的一块肌肉。 作用:对力量提升没有明显帮助,但它是辅助肩胛骨稳定的重要肌肉。 上举过头顶的动作、卧推等需要它来帮助旋转肩胛骨。 为什么会弱? 虽然有很多练背动作,但也有一个事实,它们都主要锻炼背阔肌和斜方肌上束,对斜方肌的下束锻炼很少。 这样就容易造成,本该需要斜方肌下束发力的动作,由周围其他肌肉代偿。 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健身的人和不健身的人,背阔肌等大肌群的力量差异明显,但斜方肌下束几乎没有差异。 如何提升? 三个动作
如果手臂和背部很难贴墙,脚可以离墙稍远。 手臂成Y型 保持直臂,只活动肩胛骨。 腘绳肌:位于大腿后侧的一块肌肉。 作用:起到伸髋、弯曲膝盖的作用,对应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 前侧股四头肌过强、后侧腘绳肌过弱,是造成大腿和膝盖疼痛的根源之一。 为什么会弱? 多数的练腿动作都以锻炼股四头肌为主,腘绳肌只在其中起了辅助稳定的动作,参与程度很低。
如何提升? 研究显示,以髋为主导的动作,能够锻炼到腘绳肌上半部。以膝盖为主导的动作,能够锻炼到腘绳肌的下半部。 因此推荐两个动作:
![]() 另外研究显示,腘绳肌在离心收缩阶段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对于运动水平和预防受伤很有帮助。 在以上动作中,要更注重下降阶段。 也可以在原来的练腿方案中,把腿弯举放到第一个做。 ![]() 肩袖肌群中的三处肌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作用:影响肩关节外旋 ![]() 为什么会弱? 健身动作中,大部分不需要肩关节外旋,更多需要肩关节内旋,锻炼到的是胸肌、三角肌前束、背阔肌等等。 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肩部稳定性下降,比如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等问题,上抬手臂时肩膀非常疼痛。 ![]() 2014年,运动生理学期刊《力量调节与研究》上的一篇文章显示,对比注意肩关节外旋练习和不注意的人群。 前者只有2%的人出现过肩部不适问题,而后者比例是18%。 ![]() 如何提升? 做三种上抬手臂并外旋肩关节的动作。
![]() ![]() 总结 对于健身的人来说,以上三处肌肉力量弱并不一定是绝对力量弱。 主要是与周围的肌肉相比,力量相对过弱,会影响这个部位的的稳定性与发力。 没特意练过可能也没出现过不适或受伤问题,只是从长期看,在训练中注意到更有助于全身肌肉力量均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