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陌生的城市找到美食?——信息经济学提供的策略

 政博 2019-12-13

十一长假,许多中国人去了陌生的城市。吃喝拉撒,仍然是每天必须运行的程序。怎么才能发现当地的美食呢?

用信息经济学的话来描述游客在陌生城市里遇到的困难,就是“信息不对称”:他们(开餐馆的)知道,而我们(游客)不知道。

解决这个难题,有一个“知道分子”群体提供了机会:当地食客。他们积累了消费经验,知道美食在哪里。

直接请教他们当然是一个办法,但他们不一定愿意花时间回答,你也不一定相信他说的是实话。

信息经济学提供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的标准办法(经济学家称之为“策略”)是观察“知道分子”的行为,并且模仿。对“游客寻找美食”的问题来说,就是跟随当地食客,到人满为患的餐馆凑热闹,游客最有可能享受到美食。

就像英文谚语所说:When in Roma, do as the Romans do.(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做。)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这谚语对应的中文是“入乡随俗”。对游客来说,发现当地的美食就是找到当地的“俗”,然后行动上跟随。

为了提高这个简单策略的成功概率,需要增加两条注释。

首先,采用这个策略,我们必须假定游客和当地人口味一样。游客不能跟随小朋友,因为小朋友的味觉还没有发育成熟,与成年人不同。一些连锁快餐正是利用这个特点专门吸引小朋友。吸引小朋友的不是美味,而是艳丽的色彩和让小朋友感觉舒适的座椅。

其次,使用这个策略的一个风险点是羊群效应(herdingbehavior)。例如长假期间,餐饮市场上的游客数量会超过当地人,而且游客和当地人大都是中国人,无法区分。如果所有游客都采取“跟随”策略,那么只要充当领头羊的第一位食客选择了某家餐馆,之后的食客就都鱼贯而入。如果第一位食客碰巧是一位饥不择食的游客,那么后面的跟随者可能也与美食无缘了。

因此,在“跟随策略”的锦囊里,还应该附带一条补充策略:辨别出真正的当地食客。例如,要注意那人满为患的餐馆门口有没有停着大巴车。如果有,那么里面的食客有可能是旅行社拉来的游客。

在“互联网+”的时代,以上策略显得过时了。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里有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的APPAPP提供的平台是双向的:既有餐馆的自我营销,也有食客的评论。评论中难免有词,但也有真正的食客之词。这是后话,此处不赘述。

最后说一句:在经济学家看来,经济问题万变不离其宗。旧策略也有新用处。上面讲了“如何在陌生的城市找到美食”,下面读者也可以想想“如何在陌生的果园里找到好吃的果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