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8日,扬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较为尴尬的是,扬州古城古迹几无踪影。 1984年,南门遗址在旧城改造中被发现;1993年,一家房地产公司打桩时发现了西门; 2000年,东门遗址也被挖掘出来;2003年又发现北门遗址。 如今,宋大城的四座城门都已通过不同的方式保护、开放。随着考古的深入,昔日扬州古城的模糊记忆渐渐清晰起来。 扬州到民国初年仍然保留了12座城门:南有安江门、挹江门(钞关)、南便门(徐凝门),东南为通济门,东为利津门(东关),东北为便门(便益门),北有镇淮门、广储门、拱宸门(天宁门),西为通泗门,中间旧城还有大东门和小东门。在内城河(小秦淮河)南北端各设水关,后称龙头关和拱宸门水关。 1916年拆除了新旧城之间的旧城墙,保留了大东门城楼;1922年,商办镇扬汽车公司开业,在钞关门之东、徐凝门之西,新开辟了一座城门,叫福运门;1937年,修筑淮海路时新开了两座城门胜利门和凯旋门。至此,扬州古城最多时有15座城门,解放后全部被拆毁。 许多时候,往往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 先后发现的宋大城四座城门遗址都已得到了不同形式的保护,而其他城门虽名不见经传,但也留下许多令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最富有诗意的城门应该是徐凝门。“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 如今,从何园往南,一座徐凝门遗址和一座徐凝门桥,记录着扬州人对他的记忆。 徐凝门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初称为“徐宁门”。徐凝门,南临古运河,与大江相通。北来的运河水与南来的江水在徐宁门一带相遇,江水才“徐徐宁静”。后来为了纪念写下“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唐代诗人徐凝,才改名“徐凝门”。 徐凝门地处扬州老城区东南角,地理位置偏僻,貌不惊人。然自清乾隆以后,许多大江南北的商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各路客商接踵而至,寓居者与日俱增,在城内临城脚下的南河下大兴土木,巨室如云,舆马辐辏,逐步发展成官商聚集的大街而冠盖扬城。从此,徐凝门也开始繁华热闹,给徐凝门外运河两岸带来勃勃生机。 清乾隆年间,大盐商江春在康山观音堂侧,重建康山草堂,增设园林池沼,畜养名伶舞姬。乾隆第六次南巡带着颙琰(后来的嘉庆皇帝)游康山后,父子二人均作诗一首。 1843年,阮元迁居徐凝门内康山草堂,略加修建,改为“康山正宅”,从此阮元安居康山,直到1849年十月十三日病逝。 1874年,曾国藩去世,扬州地方官利用原盐宗庙改建曾公祠,祀奉曾国藩。1894年,江西盐商卢绍绪购得康山草堂旧址,在此建成规模宏大的住宅“庆云堂”,为扬州现存体量最大的盐商住宅,1962年,被定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前,徐凝门还有一座城楼,不高,大概六米高。徐凝门紧挨着城南运河,出了徐凝门,就是过去出城走水路的要道之一,来去都是靠摆渡船。除了徐凝门的城楼,曾经还有作为城门壁障的城墙。 1951年,城门楼遭到拆毁,城墙也惨遭劫难。解放初期,徐凝门街还是石板路,也就勉强通过两辆黄包车,街周边都是农田和村庄。从前在这条老街上,有远近闻名的酱园店、纸店、米行、炭行,街道两边家家户户都开了店铺。外街虽然不长,但是两侧的商家也是一家靠着一家,炒货、杂货、豆腐都能买到;解放后内外街连通后一样热闹,有百货店、粮店、酱园、机面店、理发店…… 除了钞关、东关等四座正门外,交通位置最为重要的是通济门。通济门,又称阙门,缺口。城内通缺口街(今为广陵路东段),城外为古运河。这里有缺口渡,是扬州城里通往东南施家井、太阳宫等地的主要干道,常有南来北往路过行人和东乡上街卖菜、挑粪农民在此歇脚等候渡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缺口小街。 1951年,缺口城门被拆毁,但是,缺口古运河两岸的往来仍旧依靠渡船沟通。 1958年底,整治京杭大运河工程全线动工。为了保护扬州古城风貌,减少房屋拆迁,缩短运河航程,工程采取了避开市区,裁弯取直措施,在北从互窑铺,南至长江边都天庙一线另开凿大运河。同时,1959-1962年间,新建了位于东郊的“扬州运河大桥”。为此,328国道公路扬州段,随之向南迁移2公里,与扬州运河大桥相衔接,并新建筑了运河西路。 这样,扬州城市重心转到东南,为与扬州运河大桥和南迁的328国道线扬州段相配套,开始修建跃进桥。直到1962年,第一期工程初步建成通车,这样,市区车辆可驶过跃进桥,途经扬州运河大桥直达苏北地区各县市。 此后,跃进桥又几经修建改造、美化、亮化,并修筑桥亭走廊,而今,已成为古运河上一座靓丽的景观大桥。 扬州古城的东北角曾有一座城门,即便益门。便益门大街的得名源于便益门。旧时,城门启闭有定时,不能提前或推迟。1555年,建新城时,为方便百姓在城门关闭时进出,在扬州新城东北角开设便门,可以推迟关闭或提早开启,东北角的这座城门就改称为“便益门”。 解放后,便益门内街多为居民住宅,便益门外街商业依然繁盛,街面基本保持旧时面貌。进入21世纪以后,拆迁便益门内街街面东西两侧的居民住户,建成商品住宅楼,成为泰州路西侧街面。便益门外街拆迁改造后扩建成高桥路。 此外,扬州古城还有广储门、镇淮门、拱宸门(天宁门)、通泗门等城门,城门虽已不在,但古城记忆依然。 近几年,蜀冈考古又有重大突破,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广陵城。目前,已建成的瘦西湖水上游览线,串联起天宁寺、大明寺、平山堂等景观,扬州将无愧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