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卅八、清源活水

 闻理书屋 2019-12-13

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也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明末,黄河治理工程基本瘫痪,淮河入海通道几乎淤塞。每年汛期,黄河、淮河洪水一路南下,浩浩荡荡,铺天盖地,冲向低洼的南方,邵伯湖一时间风急水吼,浊浪滔天,给扬州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595年,当时的总理河督杨一魁开始实施“分黄导淮”工程,开挖金湾河,修建金湾北闸和芒稻减水闸,加高运河大堤,引黄济运,从此,拉开黄河、淮河水自扬州入海、入江的序幕。

为了阻挡洪水对扬州古城的袭击,开始不断加高堤坝,水涨坝高,又由于黄河水泥沙淤积,湖底不断淤积,邵伯湖水位逐渐抬升,成为一座悬湖。

为了漕运、水运及沿途城乡用水,每年汛后必须在众多入江河道上及时筑坝,拦蓄淮河尾水于邵伯湖,使其细水长流,并在来年淮河洪水到来时及时拆坝排洪,这就逐渐形成了“归江十坝”。

1595年,杨一魁开金湾河泄洪,修有金湾三闸以控制洪水。清康熙时,总河靳辅又在金湾闸以南建三合土减水坝一座。当时,沿运河往下左堤还有凤凰三桥,桥下有滚水坝,坝下引河达廖家沟入江,再下左岸还有壁虎桥下滚水坝和湾头闸,向通扬运河(也称古盐河)泄水。

乾隆时,在金湾坝和凤凰桥坝之间建东西湾三合土滚水坝各一座,坝下挑引河,即后来的太平河,泄水经石羊沟至廖家沟入江。

道光年间,又在运河的凤凰坝下游建新河坝和挑瓦窝铺新河,泄水至廖家沟入江。又在金湾闸河越河口下游建拦江坝。至此,归江十坝已全部建成。

   “归江十坝”能低效低标准地维持漕运、水运和城乡用水,但每年汛期拆坝及汛后打坝,既费时费工费料费财,又不及时,扬州居民饱受洪水之苦。

1950年,开始进行系统治理淮河入江水道及里运河工程,先后改归江坝为归江闸,改小船闸为大船闸。至1977年,归江河道先后建成廖家沟万福闸(1961年)、运盐河闸及邵仙闸洞(1964年)、芒稻河闸及船闸(1965年)、古运河瓜洲闸及套闸抽水站(1970年)、太平河闸(1972年)及金湾河闸(1973年)。

同时,随着江水北调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1961年京杭大运河施桥段直入长江改道和大船闸的建成、1972年扬州城古运河北端扬州闸及套闸挡洪工程的建成,扬州城古运河(北自扬州闸,南至瓜洲闸)不再成为淮河入江排洪河道。

1973年,现代归江各闸完全代替“归江十坝”,洪水不再肆虐,邵伯湖成为一座巨型水库,为古城扬州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水。

随着扬州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污水排放也大增。市区河道淤塞,有的河道黑臭问题严重。市政府开始了“清水活水”综合整治工程,让更多河道“清”起来、“活”起来。

“清水活水”工程的实施,围绕六大水系展开,一是古运河的整治和瓜洲外排大站的建设;二是西北部水系主要通过黄金坝闸站、平山堂泵站的建设,把古运河上游的水通过瘦西湖引到沿山河,再从沿山河引到新城河;三是瘦西湖水系的沟通,然后还有七里河水系、沙施河水系、新城河水系的整治。

正常情况下,由于邵伯湖水位高,长江水位低,平时古运河换水,只要打开扬州闸的闸门,污水便会流走。

  南水北调工程完全可以控制邵伯湖的水位,控制万福闸流量,抬高古运河北端水位,通过扬州闸引淮洪入古运河,对古运河进行冲污换水。

20156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让古城扬州变身“水城”,交通陷入“瘫痪”状态。原来,由于长江水位高于古运河水位,每年汛期,只有自排能力的瓜洲闸很难将古运河上涨的水排出,致使城区淹涝。

而随着润扬河建成通水,扬州市主城区外围防洪保护圈基本形成。建设古运河外排泵站,已成为解决长江、淮河洪水并涨,城区遭遇特大暴雨时中心城区涝水外排出路的关键工程。

20158月底,随着平山堂泵站的建成,古运河、瘦西湖与沿山河水系将历史性地沟通起来,使主城区西部水系,特别是沿山河等河道畅流,改善河网水质。实现古运河、瘦西湖与沿山河的水系沟通,解决城市西部地区河道清水活水水源。并解决了明月湖、新城河、念四河、宝带河、荷花池、四望亭河、引潮河、幸福河、童套河的自流活水。

2015927日,“九闸同开、活水润城”的源头闸、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闸加固工程正式竣工。随着开闸放水,邵伯湖悠悠清水徐徐流入古运河,整个城区活水通道已完全打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扬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利,扬州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水上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