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术语 推荐意见1(A-Ⅰ):HBV-ACLF,指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可出现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黄疸迅速加深,血清TBil≥10×ULN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有出血表现,PTA≤40%(或INR≥1.5)。 2 原发病与急性诱因 2.1 原发基础病 推荐意见2(A-Ⅰ):HBV-ACLF的原发基础病包括代偿性肝硬化、慢性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按基础肝病不同,世界胃肠病组织将ACLF为A、B、C三种类型,A型以慢性肝炎为基础;B型以代偿期肝硬化为基础;C型以失代偿期肝硬化为基础。 2.2 急性诱因 推荐意见3(A-Ⅰ):HBV-ACLF的急性诱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弄清急性诱因,对本病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3 发病机制与病机演变 4 分期与分级 4.1 分期 推荐意见4(A-Ⅲ):根据临床表现,HBV-ACLF可分为坏死期、平台期、终末期或恢复期四个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通过分期,可以明确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 4.2 分级 推荐意见5(A-Ⅱ):根据病情轻重,HBV-ACLF可分Ⅰ级、Ⅱ级和Ⅲ级。Ⅰ级为单纯肝衰竭(总胆红素≥12 mg/dl)合并INR≥1.5;Ⅱ级为肝衰竭基础上合并1~2个脏器衰竭;Ⅲ级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推荐意见6(A-Ⅲ):HBV-ACLF诊断标准为:(1)黄疸迅速加深,血清TBil>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2)出血倾向,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3)失代偿性腹水;(4)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5)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为了获得统一的CLIF诊断标准,可以考虑与APASL标准、EASL-CLIF联盟标准、世界胃肠病组织标准进行对照研究,最近国内提出了COSSH-ACLF诊断标准:(1)肝功能衰竭合并INR≥1.5或单肾衰竭或其他单个非肾脏脏器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或Ⅰ~Ⅱ度肝性脑病。(2)六大脏器中出现两个或以上脏器衰竭。该标准基于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弥补了EASL-CLIF标准不适用于乙型肝炎人群的不足。 推荐意见7(A-Ⅲ):本病应与A-ACLF、CLIF、急性肝衰竭相鉴别。 6 西医治疗 6.1 一般处理 推荐意见8(A-Ⅲ):病情监护与营养疗法是提高HBV-ACLF生存率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减少感染,在诊疗过程中至关重要。 6.2 病因学治疗 推荐意见9(A-Ⅰ):导致HBV-ACLF发生的急性诱因是病因学治疗的关键环节。对于HBV复制活跃者,控制病毒为首选;对于合并细菌感染者,控制感染和消除内毒素非常重要;对于药物或化学毒物导致者,以人工肝等支持治疗为主,有待肝细胞再生。 6.3 免疫调节治疗 推荐意见10(B-Ⅱ):针对过激免疫反应,在坏死期早期(Pre-ACLF)推荐免疫抑制疗法;针对免疫低下状态,平台期和恢复期HBV-ACLF患者应该考虑免疫增强疗法。 6.4 人工肝支持治疗 推荐意见11(B-Ⅱ):各种人工肝支持疗法可能对清除肝衰竭时产生的毒素,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0和IL-6的水平,减轻进一步肝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改善肝性脑病有一定作用。应根据HBV-ACLF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病情恰当地选择相应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6.5 肝移植治疗 推荐意见12(B-Ⅱ):肝移植是目前公认治疗ACLF的最有效方法,可参照《中国肝移植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6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和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根据适应证、禁忌证等恰当地选择肝移植治疗。 6.6 其他疗法 推荐意见13(C-Ⅲ):根据HBV-ACLF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病情恰当地选择相应的改善凝血功能、抗炎保肝、微生态调节等相关疗法。 6.7 并发症治疗 推荐意见14(B-Ⅲ):根据平台期、终末期HBV-ACLF患者的不同并发症,如脑水肿、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等,参考《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和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采用相应治疗。 7 中医药治疗 7.1 辨证治疗思路 ▲ 采取分期辨证 ▲ 推荐意见15(A-Ⅲ):鉴于分型辨证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逻辑学缺陷,本推荐意见推出分期辨证诊疗方案。其治疗学价值体现在:坏死期以过度炎症反应(或称细胞因子风暴)为特征,采取免疫抑制的中西药物相互配合,如坏死前期使用短程激素,配合凉血解毒化瘀中药,可减少HBV-ACLF的发生率和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平台期以免疫低下、器官功能紊乱为特征,通过益气温阳中药振奋正气,配合免疫增强剂可减少感染或提高其炎症干预效应,减少患者进展到终末期的比例。 推荐意见16(A-Ⅲ):根据临床表现和疾病演变过程,将患者病情区分为坏死期、平台期、终末期、恢复期4个不同的疾病阶段,采取证候学调查手段,统计本病各期的症状、特征出现的频率,确定主症、次症、兼夹症;根据“证素”理论确定本病各期的主要病机、次要病机、兼夹病机(与主症、次症、兼夹症对应);根据主要病机(主症)遣药组方(基本方),根据次要病机(次症)、兼夹病机(兼夹症)辨证加减[33-34,77]。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医药特色的分期辨证临床模式。 ▲ 早期截断病势 ▲ 推荐意见17(A-Ⅲ):本病的治疗关键在坏死期,截断“过度炎症反应”为重中之重,也是本病疗效突破的着眼点。姜春华教授“早用清热解毒、早用凉血活血、早用通腑攻下”,汪承柏教授重用赤芍,钱英、谌宁生教授的“截断逆挽法”,是早期截断病势的经验总结。因此,早期重用清热利湿、凉血化瘀解毒方药,对减少HBV-ACLF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也是近年来多家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和 “十一五”、“十二五” 国家重大专项的经验总结[78-86]。 ▲ 中西取长补短 ▲ 推荐意见18(A-Ⅲ):对于疾病早期的细胞因子风暴、凝血功能衰竭,以及平台期、终末期的耐药菌感染、内毒素血症、中毒性鼓肠等方面,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上,积极按中医理法方药角度遣药组方,并借鉴西医病理生理学指标,探讨凉血、解毒、通腑、扶正、温阳、通窍等中医药疗法的干预效应。 7.2 辨证论治 坏死期 (1)临床表现:身目俱黄,迅速加深,极度乏力,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小便短赤,大便溏稀或秘结,或鼻齿衄血、皮肤瘀斑、狂谵、胁下痞块,舌质绛红,瘀斑瘀点,脉弦数。 (2)基本病机:正邪交争,气血两燔(过度免疫反应、肝细胞坏死、凝血功能障碍)。 (3)基本治法:凉血解毒,荡涤湿热。 (4)基本方药:赤芍30~90 g,茵陈30~45 g,大黄10~15 g,土茯苓30 g,生地15 g,郁金10 g,栀子10 g,厚朴15 g。 (5)加减:如已用西医激素治疗,加石斛、砂仁、川芎、酸枣仁等以预防其消化道、血液、精神系统副作用;如大便秘结,加枳实、芒硝增添通腑之力;如纳差、腹胀,加神曲、佛手,以消食行气;如有精神亢奋、昏狂谵妄之态,加大黄、蒲公英、乌梅等煎液保留灌肠,或结肠透析,以增加排毒之功。 推荐意见19(B-Ⅲ):对HBV-ACLF坏死期采取大剂凉血、解毒、通腑中药抑制过度肝细胞炎症反应,并根据患者个体体质、病情、急性诱因差异遣方用药,严格观察各种炎症因子变化情况。 平台期 (1)临床表现:身目黄染,色泽晦暗,腰膝酸软,神疲形衰,胁肋隐痛,失眠多梦,尿色深黄,或形寒肢冷,腹胀纳呆,但欲寐。舌质暗红,苔少,或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涩,或沉迟。 (2)基本病机:正亏邪盛、毒瘀互结。 (3)基本治法:益气温阳,利湿退黄。 (4)基本方药:制附子20~60 g,西洋参15~45 g,茵陈30~60 g,黄芪30 g,白术20 g,桂枝15 g,赤芍30 g,茯苓15 g。 (5)加减:合并感染的患者,在抗生素等应用之时,如阴虚明显,根据“肝肾同源”、“肝体阴用阳”理论,加熟地黄、桑寄生、五味子等滋养肝肾药物调动机体生机和潜能;如脾肾阳虚明显,加菟丝子、淫羊霍等,以促进机体应激反应能力、改善细胞再生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由免疫抑制或低下而导致的感染。对感染患者,配合中药大黄、大青叶、土茯苓高位保留灌肠,以排除内毒素,减少其二次打击的可能性。 推荐意见20(B-Ⅲ):在HBV-ACLF平台期,根据患者体质及免疫低下状况,以益气健脾、温阳扶元、养血柔肝、调达气机中药恢复机体正气和脏腑功能,预防院内感染,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各种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 终末期 本病终末期,以毒瘀交阻,阴竭阳亡为主要病机,中西医干预疗效有限,主要是针对多脏器功能衰竭,各种并发症的处理。 (1)肝性脑病:①大黄煎剂(醋制大黄、乌梅)保留灌肠;②清开颗粒(制大黄、败酱草、石菖蒲)口服;③安宫牛黄丸鼻饲,痰湿蒙塞清窍者可灌服苏合香丸。 (2)腹水: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辨证论治。 (3)中毒性臌胀:①小承气汤加减(大黄、厚朴、枳实、莱菔子)灌肠;②温阳解毒化瘀方(茵陈、薏苡仁、白术、丹参、制附片、赤芍)口服;③清毒汤(黄连、大黄、厚朴、枳实、生地、玄参、乌梅、小蓟、茜草、血余炭)1剂/d,早晚分服,有助于协助清理肠源性内毒素。 (4)上消化道出血:①三七粉:6 g/次,胃肠道给药;②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柴胡、当归、五倍子、白及、紫珠草、田三七、法半夏、乌贼骨、制大黄,每日1剂。 推荐意见21(B-Ⅲ):根据标本主次、先后,按中医理法方药以及民间疗法应对各种急症,减少患者痛苦。 恢复期 (1)临床表现:黄疸下降,尿色渐淡,食欲好转,气力渐增,有时寐差,有时口苦,有时肝区不适,舌质红,苔白或薄腻,脉和缓。 (2)基本病机:气阴两虚、余邪残留。 (3)基本治法:益气养阴,兼清余邪。 (4)基本方药:黄芪20 g,白术15 g,茵陈15 g,太子参15 g,泽泻15 g,茯神15 g。 (5)加减:如睡眠欠佳,加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如口苦、心烦,加栀子、豆清心除烦。 推荐意见22(B-Ⅲ):以益气健脾、温阳扶元、养血柔肝、调达气机中药恢复机体正气和脏腑功能,预防病情反复。 引证本文:Infectious Disease Committee, China Societ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Liver Disease Committee, China Societ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ranch of Hepatobiliary Diseases,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J]. J Clin Hepatol, 2019, 35(6): 1215-1221. (in Chinese)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推荐意见[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 35(6): 1215-12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