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特异性治疗策略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12-13
急性肝衰竭(ALF)既往无肝病史,起病急,在2周内出现黄疸、肝性脑病(HE),并伴随凝血功能障碍[PTA≤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通常,ALF特指无肝病史而突发的肝损伤,但如果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垂直传播的乙型肝炎或Wilson′s病这3种疾病的诊断时间距肝衰竭发病时间<26周,尽管患者已经进展为肝硬化,仍可诊断为ALF。

病因

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不同,ALF通常无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基础。在美国和英国,药物相关ALF发生率高;而我国ALF的首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

病因1: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APAP)摄入量>150 mg/kg,或同时饮酒或服用安眠药时,肝衰竭发生可能性更大。

其他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抗结核药、抗生素和抗癫痫药等。

我国药物性肝衰竭的致病药物主要是中成药及抗结核药等。

病因2:病毒


HBV、HAV和HEV,HCV很少引起ALF。

单纯疱疹病毒(HSV)

其他潜在的可引起ALF的病毒包括Epstein Barr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等,但报道的病例很少,尚缺乏足够可用于分析的数据。

病因3:罕见病因


Budd-Chiari综合征、Wilson′s病、AIH、妊娠急性脂肪肝、缺血性肝损伤和侵袭性肿瘤等。

约15%~20%ALF病因不明确,可能为未被认识的代谢或遗传疾病和特异性药物中毒等。

累及的主要器官系统

目前,ALF最常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严重败血症,因此,一旦诊断为ALF,应立即收入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测并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及防治感染。ALF病情进展迅速,应尽早评估并计划急诊肝移植手术。

消化系统


ALF患者门静脉压力常会增高,一旦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随之可能发生HE、肝肾综合征等,预后差。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使门静脉压力下降,通常作为门静脉高压性出血的治疗首选。一般来说,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仅用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出血或侵入性手术,通常维持INR<1.5。

ALF常合并维生素K缺乏,推荐常规使用维生素 K(5~10 mg)。如果纤维蛋白原<100 mg/dl,应给予冷沉淀。通常,ALF患者血小板的安全水平为20×109/L以上,但是如进行有创操作或手术,应输注血小板使其水平上升至(50~70)×109/L。

神经系统


颅内高压/脑水肿

颅内压>20 mm Hg即为颅内高压。ALF患者体内的氨不能通过肝脏正常代谢,血氨增高,游离的氨(NH3)能透过血脑屏障,当脑内NH3浓度明显升高,引发星形胶质细胞积聚谷氨酰胺,导致渗透物质缺失形成细胞毒性水肿,由此引发脑水肿。

甘露醇在进入体内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上升、组织脱水,从而降低颅内压。在血浆渗透压<320 mOsm/L的前提下,可通过静脉输注甘露醇溶液(0.5~1 g/kg)来降低颅内压。然而,当颅内压>60 mm Hg,甘露醇降颅内压效果明显降低。通过输注高渗盐水(3%),使血清钠离子浓度维持在145~150 mmol/L之间,可有效升高跨血脑屏障所需的渗透压梯度,亦可降低颅内压。

体温降至34 ℃~35 ℃也可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而且可能因为氧化应激反应减弱而有缓解肝损伤的作用。但是,低温治疗可能增加感染、出血和心律失常的风险。

一般来说,颅内高压治疗目标是维持血氨<100 mmol/L、颅内压<20 mm Hg和脑灌注压>50 mm Hg。然而,置入颅内压监测仪有可能导致颅内出血,且有多项研究证明颅内压处理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肝性脑病(HE)

HE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积极去除诱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止血、抗感染等;减少肠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如口服乳果糖、益生菌制剂,口服利福昔明、甲硝唑等抗生素;视情况选择精氨酸等降氨药物以及酌情应用支链氨基酸。对于3/4期HE,需要气管插管保护气道,降低误吸风险。

心血管/肾脏


约70%ALF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急性肾损伤(AKI),因此液体复苏在早期肾损伤治疗中占很重要地位。

为维持足够的平均动脉压和脑灌注压(CPP),液体复苏的同时通常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近年来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特利加压素、血管加压素以及奥曲肽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平均动脉压、CPP以及颅内压等指标,为防止脑灌注不足又不至于引起脑充血,应保持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以维持CPP在60~80 mm Hg。如果颅内压升高,为确保足够的CPP,平均动脉压应超过80 mm Hg。一旦发生AKI,应早期应用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

呼吸系统


对于气管插管并且行机械通气的ALF患者,保持低潮气量通气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风险。

因高水平的呼气末正压可能加剧脑水肿和肝充血,在能维持足够氧合的前提下应尽量限制呼气末正压水平。

保持轻度过度通气,使PCO2低于正常水平,对恢复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能力有所帮助。

存在低白蛋白血症时更容易发生或加剧肺水肿和胸腔积液,需避免并积极纠正。

感染

ALF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及补体功能缺陷,加上肠道微生态失调等原因容易合并感染。

常见感染类型有肺炎、尿路感染、腹膜炎和败血症。通常,ALF常规使用预防性抗菌治疗。

然而,有研究发现,预防性抗菌治疗并不能减少败血症发生率或降低病死率。对于发生感染风险较高的ALF患者(如3/4期HE、顽固的低血压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根据经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

ALF患者肝损伤迅速,及早诊断并针对病因特异性防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至今,肝移植仍是药物治疗失败后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随着人工肝及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及发展,其有望使更多肝病患者生存获益,提高无肝移植存活率。

引证本文:骆玲, 张琼方, 张大志.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2): 438-44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