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障军民健康!

 向阳脉动 2019-12-13

防疫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除了需要面对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的袭扰、封锁和包围等非常严峻的战争形势外,还因医疗卫生条件落后而遭受着各种严重的疾疫侵扰。根据地边区政府和部队领导广大卫生工作人员以保障军民健康、讲究卫生、防治对军民危害最大的传染病、多发病等为中心,极力发展根据地的卫生防疫事业,开展各种卫生防病活动,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基于华北根据地严重的疾疫流行状况,从抗战初期开始,根据地边区政府和部队领导广大卫生工作人员,从“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开展各种卫生防疫工作,如“增进军民卫生常识,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减少病员现象”以及在疾疫发生之后,“以负责的耐心的医疗工作,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残废”等,以“保障部队健康,巩固部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建立卫生组织

在抗日战争的特定条件下,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主要是由各根据地军区卫生部(处)统一领导的。早在1937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时,中央军委即任命第一一五师军医处处长叶青山为军区卫生部部长,卫生部设医务、材料、管理三个科,主要任务是负责组建后方医院和各级卫生机构;组织抢救和收容治疗伤病员;培训初级卫生人员和动员地方医生参军,以及负责筹备药品器材等。其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各根据地卫生组织或有所增减,但其服务根据地卫生建设、保障军民健康的基本任务未变。


在根据地的各个地方,卫生工作最初是由当地医药合作社、医生救国会、医药研究会等负责组织和实施的。晋冀鲁豫根据地第五军分区的工作,到19415月,普遍建立了卫生组织(分区设医药救国总会,县、区设医药分会,村设医疗组),而且有具体的实际工作。第三军分区在各县组织了卫生防疫委员会。如辽县组织有中药铺,武乡组织有医药救国会等。晋察冀根据地也建立了类似的卫生组织。截止到194410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有19个县建立了医药研究会,各县还普遍建立了医药合作社。19455月,中共晋察冀边委决定成立群众性的医药研究会,受民政部直接领导,负责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工作。这种组织形式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

颁布防疫法规

为使抗日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有章可循,19371115日,军委总卫生部颁发了《暂行卫生法规》,明确规定了卫生纪律八条:不乱解大小便,不随地吐痰,破坏公共卫生;不任意倾倒垃圾污物;室内要清洁整齐;室外要保持一百米以内清洁;个人每日要按时洗面、洗手、刷牙、漱口;要定时洗衣、理发、洗澡、剪指甲;不到厨房扰乱炊事,有害食品卫生;不喝凉水,不乱吃零食。

1939515日,军委总卫生部以姜齐贤(后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名义发布《持久抗战中野战卫生勤务的实施》,对各级卫生组织、卫生工作部署,尤其是对行军中的时疫调查、饮水与房舍检查等进行了详细规定。525日,军委总卫生部又颁布了《卫生部门暂行工作条例》,专门制定了卫生规定和卫生管理各八条规则。19415月,中央军委发布对当前卫生工作的指示,19424月,朱德总司令发布关于春季防疫工作的训令,都对抗日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给予了指导。

遵照军委总卫生部《暂行卫生法规》等,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又依据各地区自然地理特点,传染病、多发病的情况和部队作战任务等,具体制定了各项卫生防疫工作细则,规定部队应与地方联合开展卫生工作,尽量保持驻地清洁扫除、修整厕所和厨房,并适时开展卫生运动、进行个人卫生处理、注意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

晋察冀根据地于1940614日专门下达了《关于夏秋季防病问题的训令》,针对当时战斗频繁、环境艰苦、人民群众发病较多的情况,为巩固部队战斗力、保障根据地军民健康,提出了夏、秋季卫生防病办法,包括个人卫生11条要求、公共卫生12条规定、疟疾和痢疾预防须知、夏秋季卫生规则10条等。

晋冀鲁豫根据地也把卫生防疫工作放在第一等重要的位置,从上到下制定了一整套健全的卫生制度、内务条令等,对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宿营卫生、饮食卫生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因此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晋冀鲁豫根据地虽然疟疾、痢疾等较多发病,但一些重大的急性、恶性传染病如霍乱、天花、伤寒、斑疹伤寒等仅有散在病例发生。这就为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李洪河,程舒伟。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述论。史学集刊2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