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国肝胆胰协会(American Hepato- Pancreato- Biliary Association, AHPBA)制订了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诊治的专家共识,内容覆盖了其诊断、分期、外科治疗、辅助治疗等多方面内容,可为其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本刊邀请解放军第302医院 刘鸿凌教授组织翻译了本指南,将在2015年10期刊登,敬请关注。 在此对本指南的建议作一简要介绍。 (1)肿瘤标志物不足以诊断或排除ICC。 (2)如果怀疑ICC并准备手术切除,没有必要进行活检。活检是在手术无法切除和全身或局部治疗前进行。活检后需进行免疫组化,与其他转移肿瘤和混合性肝细胞肿瘤等鉴别。 (3)如果肝活检提示腺癌,多数情况下需隐排除匿性原发性肿瘤,除非免疫组织化学和影像学检查明确提示为ICC。 (4)最好通过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评估肿块能否手术切除,观察有无肝内外转移和血管侵袭。 (5)从有限数据来看,PET在ICC分期中作用尚不明确,应选择性地检查。 (6)应首选第七版JCC/UICC分期方法对ICC分期。 (1)可治愈性ICC是通过手术能彻底切除病灶并留下足够残留肝组织。肝外病灶、多叶的或多灶性肿瘤和超越初级淋巴结转移,是手术禁忌症。 (2)对ICC手术患者来说,区域淋巴结切除术应考虑在内。 (3)高风险患者,建议常规使用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和选择性腹腔镜超声检查。 (1)cHCC-CC是一种罕见的原发癌,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双向分化共存于同一肿瘤中。 (2)通过影像学检查对cHCC-CC进行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肿瘤标记物检测有助于确定HCC或ICC,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 (3)肿瘤的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4)肝切除术后cHCC-CC患者生存期比HCC患者更短,但研究数据样本量较少, HCC和ICC预后情况也缺乏确切强有力的证据。 辅助治疗 (1)目前尚没有力的前瞻性随机Ⅲ期临床试验数据为辅助治疗提供确切的建议。 (2)辅助治疗在切缘阴性和淋巴结无转移的ICC中未证明有益。高危患者(淋巴管浸润,多发性或有卫星灶,大肿瘤)鼓励参加临床试验。 (3)切缘阳性或淋巴结转移的ICC患者应考虑全身治疗,包括吉西他滨或5-氟尿嘧啶,或以5-FU为基础放疗。高危患者(有卫星灶/多发性肿瘤,低分化)可考虑辅助治疗。 (4)评估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和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疗效的辅助治疗随机试验,将在未来几年里完成。 晚期ICC的治疗 (1)根据第Ⅲ期临床试验结果,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是转移性ICC的标准、一线全身治疗,与单用吉西他滨相比,中位生存期提高3.6个月。 (2)既往数据建议,局限于肝脏的不可切除胆管癌可进行局部治疗。栓塞、化疗栓塞、SIRT和HAI等治疗都被视为可行方案。 (3)胆道癌的基因组分析有助于靶向治疗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