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桑降糖丸治疗ⅱ型糖尿病150例临床观察

 杏林书馆181 2019-12-13

2015-01-26


吴佳武

笔者自1995年8月,1998年3月,采用自拟五桑降糖丸治疗?型糖尿病1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共200例。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30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长者25年,最短者1个月,以5年左右者居多。合并冠心病者18例,高血压病者22例,脑血管病变者5例,周围神经病变者26例,视网膜病变者10例。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参照1981年华东地区糖尿病协作组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结合发病年龄、营养状态、起病情况、酮症倾向、胰岛素或C肽水平等,确诊为?型糖尿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药用桑叶、桑白皮、桑枝、桑椹、桑螵蛸、苍术、茯苓、黄连、三七、地骨皮各10g,葛根、生地各12g,天花粉、黄芪各15g,石膏25g。共泛为丸,梧桐子大。每次6g,3次/d。

对照组:口服达美康80,240mg/d,优降糖2.5,10mg/d,降糖灵50,200mg/d,选其中1,2种。

两组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降糖药。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尿糖(-或+),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3mmol/L;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尿糖(-,++),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无效:症状无改变,或虽有减轻但有反复者,尿糖(++,+++),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ol/L。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74例,有效6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及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见表1、表2。 表1 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变化(mmol/L)

组 别 n FBG PBG

治疗组 治前 150 10.6?4.7 15.2?4.1

治后 150 6.4?2.3 9.8?4.0

对照组 治前 50 10.4?4.5 14.9?3.9

治后 50 6.9?2.5 10.0?2.8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1

表2 两组胰岛素(SI)及C肽变化

组 别 n SI(uIU/ml) C肽(ng/ml)

治疗组 治前 150 13.7?8.9 2.0?1.5

治后 150 20.3?10.3 2.6?1.7

1/2页

对照组 治前 50 13.5?9.5 2.1?1.3

治后 50 15.1?10.1 2.3?1.4

注:治疗组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由表1可知,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

由表2可知,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及C肽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 4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五桑降糖丸方中,桑叶、桑白皮、黄连、石膏、地骨皮泻肺热、清胃火,生地、葛根、天花粉、黄芪益气生津,茯苓健脾,桑椹、桑螵蛸补肾,三七、桑枝活血通络,苍术通阳燥湿。据现代药理研究,桑叶、桑白皮、桑枝、桑椹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据临床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虽然均取得了较好的降血糖效果,但五桑降糖丸无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使用比较安全,无特殊禁忌症,还可使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显著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