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女性朋友找我来看“月经过少”。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首先,先来看看“月经过少”的定义。 经行血量明显减少,或点滴即净,经行持续时间不足3日,称月经过少。(《实用中医妇科学》第90页) 临床所见,“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的异常都可以导致月经量少。下面将一一列出五脏不足所致月经量少的独证和主治小方。 所谓“独证”,即仲景所说“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为辨证之眼目。 何为“小方”?《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我们今天讨论的方剂都是七八味药以内的,故称其为“小方”。
1. 心 “心主血”,凡是心血不足者,皆可见月经量少。 独证:睡眠多梦。 心主血,又藏神,无血何以藏神,所以见多梦。此梦多烦乱无章,非噩梦也。 补心血通经之法,可予“加味四物汤”。 组成:熟地12克 当归10克 白芍10 川芎6克 桂枝10克 益母草15克 阿胶6克(打粉冲服) 方解: 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为养血第一方,非独养心血,也善养五脏之血。阿胶,倪海厦先生言其善养心中一点“真血”,见“黄连阿胶汤”。经水得温则通,得寒则闭,加桂枝温通心阳,通经活血。益母草平调寒热,通经要药。 2. 肝 “肝藏血”,凡肝血不足者,皆可见月经量少。 独证:气郁易怒。 肝主藏血,又主疏泄,疏泄异常,肝血不藏,故见气郁易怒,月经紊乱。 疏肝养血之法,可予“香附逍遥散”。 组成:柴胡3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炒白术12克 茯苓12克 香附10克 川牛膝20克 方解: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香附少佐柴胡疏肝理气,牛膝引血下行,见肝之病,则知传脾,加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3. 脾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生化无源,则见月经量少。 独证:疲乏困倦 脾虚之人,“头重如举,多卧少起”,多见疲乏困倦,不午睡则一下午提不起精神。 健脾益气养血之法,可予“圣愈汤”。 组成:黄芪18克 党参12克 山药30克 熟地12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白芍10克 方解:黄芪、党参、山药补脾益气,复其生化,助四物汤养血。 4. 肺 “肺为水之上源”,金生水,肺金不足,则不能化生精血,故见月经量少。 独证:咽喉干燥 肺之门户在咽,肺之津液不足,必见咽喉干燥之症。 补肺生津调经之法,可予“加味麦门冬汤”。 组成:麦冬30克 清半夏10克 党参12克 丹参12 川牛膝20克 甘草10克 大枣30克 方解: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再加丹参养血活血,牛膝引血下行。 5. 肾 “肾藏精”,月经为人体精血所化生。肾精不足者,月经量少。 独证:腰膝酸软 腰为肾之府,膝为肾之门户,肾精不足,可见腰膝酸软。 补肾填精之法,可予“引火汤”。 麦冬15克 天冬15克 五味子10克 熟地30克 茯苓10克 五味子6克 方解:熟地为君补水,麦、味为佐资肺,金水相资。加巴戟之温,又补水药,引火下行,水火既济,增茯苓为前导,则水火同趋,化生经血。 上五方,皆调五脏而化经血。如辨证准确,少则服七到十剂,多则服用一两月,多可见效。经期不停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