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原名郑燮。康熙时秀才,雍正时举人,到乾隆年进士。为官政绩显著,“诗书画”三绝,也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有一次,郑板桥先生去云峰山观摩郑公碑,到了晚上借宿于山下的一位老儒家。老人谈吐高雅,举止不凡,当老人被问到姓名时,他自称为“糊涂老人”。小鱼赚钱 当老人得知是郑板桥本人时,便邀请郑板桥为他家的石质细腻,镂刻精美的大砚台留下墨宝,于是郑板桥先生便以“糊涂”二字,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还盖上了自己的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砚台很大,写完后还有一片空白,郑板桥又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便提笔写到:“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完后老人也盖了自己的章:“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先生看后,才知道老人原来是一位情操高洁的雅士,顿时感到自己的浅薄无知和羞愧,对老人便有了敬仰之心。郑板桥先生见砚台还有一片空白,于是提笔又写到:“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郑燮先生处在为官仕途中,官场政治复杂,人心惶惶。有时候聪明反而让自己活得更累,糊涂点反而开怀,不受繁琐事物所拘束。可就是有时想糊涂却很清醒,只得一句“难得糊涂”寄予自己希望糊涂的愿望。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人生,本就是活在了聪明与糊涂之间,时而糊涂,时而聪明。 生活中的有些时候你会发现,有的人平时聪明伶俐,处理一些小事游刃有余;可一旦遇到重大的事情,就失去了他的能耐,手忙脚乱,慌张失措。而有的人平时看起来很平庸,甚至有些愚笨;可他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却显得人情练达。这类人表面笨拙,但他们只是藏其锋芒 ,大智若愚,临危不惧。 聪明一点好,糊涂一点也不赖。但恰难在想糊涂,却很清醒;想置之不理,却又牵肠挂肚;想放下,想放弃,却又藕断丝连…… |
|
来自: 昵称6581297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