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节站字门小乘功预备式:自然松静站立,...

 朱永研 2019-12-14
第一节站字门小乘功
预备式:自然松静站立,双脚距与肩同
宽,脚尖稍内收,五趾轻微抓
地,两臂自然沉肩下垂,头正
腰直,目平视,行气三次(一吸
呼为一次),以下简称预备式
(见图1)。
站字门功法
行气用自然深长呼吸法,即
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加深呼吸
作到细、匀、缓、长、绵。以下
简称行气。
图1
预备式的目的是为进入气功
态作准备,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内收、五趾抓
地的目的是为了马步阴掌桩和行功时的稳定
并可采收地气,使下盘牢固,如古树生根;还
可使人体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目平视尤为重
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讲到:“
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
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练功时,
气血运行周转加快,分布于头面较多,目平视使部分内气从
双眼放出,可免头胀、头昏、耳鸣之苦。同时可起到内气熨
目的作用,对眼睛大有益处,而且还可以锻练用双眼运功布
气。
起式;起式是为了使人从常态进入气功态
熨任督九次: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双手掌心向内顺
任脉自下而上,过头顶熨至脑后玉枕为吸。上熨时十指相
对,距一寸(见图2、3),呼气时双掌顺原路线熨回。此
为一遍,共熨九遍。以下简称熨任督。
2.双手心外翻(见图4),自两侧向上划至头顶百会
图8
图4
上方,曲腕使双手内劳宫对准百会为吸(见图5),呼气时
双手顺任脉下熨至肝脾区(见图6),再吸气不动,呼气时
掌心向下,十指向前推出,同时双腿曲膝下蹲,成马步阴掌
桩(见图7、8)。
马步阴掌桩的要求:双手自然放松伸直,虎口相对,双
手与脐平,沉喇垂肘,作到肩松,肘松,手松,双手五指自
然分开,曲肘,双小臂直前,平行,膝盖与脚尖上下基本垂
图5
图6
图7
直,头虚灵顶劲,全身以脐为界,保持上虚灵,下扎实。此
柱是站字门小乘功法中最基本的动作,故须尽量作标准。练
功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调整高度,量力而行。
马步在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内外气的结合与交
流。此桩可加强真气在任督二脉(即小周天)的冲击,并
可邡强带脉、冲脉、任脉、督脉的疏逦与运行,使其真气向
全身诸经脉全面运行,并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有规律的真
气运行循环网(即大周天),既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又加速
真气在经脉中的循环运行。而且增强外气的吸收,并使部分
内气转化为外气,故短期内即可出现外气感应,故要求姿势
尽量作正确。
熨任主要是通过自身所释放的外气,焦中从内劳宫发
出,气熨任督二脉,使经气回授,打通小周天,并促进大周
天运行。
收功:收功是为了使人从气功态恢复常态,是为了更好
的自身调理和还原,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练功。
小收功:双手握空拳,大拇指掐食指商阳穴(见图
9).上抬至太阳穴,虎口赎于太阳穴,同时双腿起立,以
上为吸气(见图10),呼气时,空拳顺任脉下落,双手放开,
还原预备势。
2。熨任督三次
3.摇山晃海:右手掌按丹田(见图11),左手掌按命
门(见图12),逆时针方向摇动18-36圈;双手交换,顺时
针方向摇动18-36圈,同时闭嘴,舌在口内牙齿外围与摇山
晃海同步同方向搅动(即赤龙搅海),口内即产生唾液,再
双掌重叠,按于丹田,口,将唾液分三次咽下,每次吸气
不动,呼气时,吞津内视,意送丹田

图9
图重1
注意:摇山晃海时,量力而行,幅度由小到大,摇时须
灵活,不可过于僵硬。与摇山晃海、赤龙搅海同步同方向旋
转眼球(俗名转三海)
4。搓丹田命门:右手按丹田,左手按命门,斜下搓
18-36次,再双手交换搓18-36次(见图13、14)。
5,熨任督九次。
大收功:接上式,双手向两侧外翻上划,边向上划
边握成实拳,直至头顶百会,曲腕使拳心向下,以上为吸气
(见图15、16),呼气时用嘴将气徐徐吹出,同时双拳顺任
脉而下,恢复预备式。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以上为收功顺序与要求的全过程,以下简称收功。
起式与收功是每次练功必作的功法,每次练功按要求起
式,练完后,按小收功、大收功的顺序与要求收功。无论练
几套,都是一次起式,一次收功,只是套与套之间相隔站桩
行气18-36次
#传统武术# #武术# #气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