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不说还真不知道,原来二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杨才南图书馆 2019-12-14

聊聊历史,侃侃趣谈,原创之作,尚请珍重。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有一些官员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朝政,大权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而这一类官员通常被人们称为丞相或宰相。

但是你知道丞相和宰相又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就和大家来说一说。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不说还真不知道,原来二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的官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334年,秦惠文王在秦国设置相邦,但还没有设置丞相。

秦桧文王去世之后,秦武王继位设立了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如吕不韦等都曾经做过相邦。

吕不韦被免职之后,无人出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却被保存了下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别出心裁的设立的一个中丞相,而李斯、赵高等人都曾经出任过丞相。

汉承秦制继续设立相邦,为了避讳刘邦的邦字,将相帮改为相国,同时丞相依旧是相国的副手。如汉朝的第一任相国便是淮阴侯韩信而汉朝的第一任丞相,则是萧何,后来两次升迁为相国。

吕后统治时期,汉朝设左右丞相,但是从汉文帝开始,汉朝就只设一位丞相了,因为当时刘邦实行的是军国并行制,所以很多封国都设有自己的相国和丞相。

汉惠帝时下令废除各诸侯国的相国,只保留丞相一职。

到了汉景帝时,改各诸侯国的丞相为相。

从此时到汉哀帝元寿二年,西汉的丞相供应存在了220多年,也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汉哀帝到东汉建安十三年,汉朝并未再设立丞相,后来曹操复设丞相并亲自担任,但是时间很短。

隋唐时期基本不设立丞相,而到了南宋又有了丞相。

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因为胡惟庸造反一事彻底废除了中国存在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

而秦汉时期丞相虽然没有官品,但却是百官之长,官阶也是最高的。南宋以后丞相官居正一品。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不说还真不知道,原来二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宰相

咱们再来说一说宰相。

与丞相相比,宰相并不是朝廷所规定的正式官名,而是一种制度,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王及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官员的一种统称。

宰相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如西周的周公为太宰,他们都是除君主以外,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人。

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里之人,恣意有辅佐的意思。

而宰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官名也不太一样。

比如先秦时期是相邦,秦统一以后为丞相,汉代的丞相,也可以称为宰相,并且长期由一人担任。

但到了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就改为了群相制度,也就是说,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且彼此制衡。

到了宋朝时期,宰相就是同平章事,如北宋著名的宰相寇准,当时出任的就是同平章事。

明清时期,虽然废除了丞相制度,但依旧设立了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内阁和军机处,而宰相就是内阁首辅和领班军机大臣。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不说还真不知道,原来二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区别

总的来说,丞相是古代朝廷的正式官名,而宰相却是一种制度。

丞相在某一时间段确实在职能上与宰相类似,也可以称之为宰相,但是,宰相却并不完全是由丞相担任的。

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那个官,就叫宰相他。他可以是相邦,可以是相国,也可以是大司马,只要权力最大,他就是宰相。

而丞相在特定时期可以称为宰相,而其他时间就只能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