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亨廷顿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幽灵学者。是一位学术大家。举凡大家,都有一共同的特征,简要言之,便是一个“通”字。就是说,并不局限于一个窄小的研究主题,而是扩展开来,在几个相关研究领域中驰骋,并做出高质量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后人绕不过去的学术成果。 亨廷顿的朋友圈同样不同凡响,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这样的政界名流是他的同学,弗朗西斯·福山、扎卡里亚(《新闻周刊》编辑)这样的当代精英是他的学生。 但他本人却不愿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人们在很长时间很难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看到亨廷顿的身影。亨廷顿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学者没有什么新东西的话,他就应该保持沉默。对真理的探求与学术争论是一回事。” 亨廷顿被外国人了解是因为他写了一本《文明冲突论》的书。 这老兄在哈佛讲课,讲的题目是“战争地图”(Warsmap)。有一次心血来潮,就统计了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的每一场重大战役,并用红笔在地图上把这些战役的爆发地点标注出来。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穿越漫长时间的战役所形成的杂乱的点,清晰的画了2条线,一条是从南到北的线,这条线正好是基督教文明与其他世界文明的分界线;另一条是从东向西的线,其正好是儒家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分界线。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这哥为此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写了这本《文明冲突论》。 出版以后,没人认可,因为那时刚好是苏联解体,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气势如虹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老兄是没事找事的胡说八道。 过了一段时间,9·11爆发了,这事在美国社会引起很大轰动,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畴。关键这事佐证了亨廷顿的观点:文明、价值和信仰的冲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一向低调的 亨廷顿也觉得自己很牛逼,自己的观点不仅超越了时间的跨度,且佐证随时应验,简直可以和上帝媲美。 得意之余,这哥就开始接受各种采访,到处宣扬他的《文明冲突论》。宣讲他跨越时间的伟大发现,并唤起人们对文明、对价值的思考和探讨。 俗话说:人欢无好事,狗欢抢屎吃。 美国在“9·11”以后,布什政府出兵阿富汗,在战争中抓获了一些塔利班士兵,发现在每个塔利班士兵的背囊中,都有一本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美国人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本书?他们说这是塔利班的教战书,既然美国人这样看待伊斯兰文明,他们如果不与美国抗争,该怎么生存下去呢? 亨廷顿为这件事很困惑,《文明冲突论》怎么就成了塔利班的教战书?自己不是战争的支持者呢,这次打击让亨廷顿消停了很多,看来意外的东西还是无法方方面面的照顾到。自己与上帝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