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次有位腰痛的健身教练吗?连续吃了芍药甘草附子汤七帖,效果还是不显著: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黑附片30克,杜仲15克。。主诉:感觉到目前为止贡献不大吧,没啥明显变化,而且很受天气的影响,这两天温度高点,腰就舒服点。然后就是还是怕冷。我是没辙了。 干姜苓术汤加杜仲? 我给你个方子试试:柴胡10 枳壳20 炙甘草10 白芍30香附15 杜仲15 威灵仙15 丹参15 桔梗10续断15桑寄生15枸杞子20(克)黄芪90克制附片30,吃三天,回来反馈! 刚才看到一个单方治腰痛。生白术150克煎服,对症的话一剂知。 凡药性有专长,此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徐灵胎 从以上各方案看来,如果健身教练因健身而造成暴痛(急性疼痛),大剂量白术更靠谱。 风寒湿为痹,气滞血瘀,肝肾亏损,就这五种。 即然是冷天腰痛,那就不能当作扭伤来治了,这种腰痛,在《金匮要略》称之为“肾着”。 在《症因脉治》说得清楚:“寒湿腰痛之因,或寒湿之年,阴寒司令,民病肾重腰痛,此因岁气而得病者;或冲寒冒雨,阴寒雨湿之邪致痛……”。换句话说,就是在秋冬季节,因为外感寒湿之邪而受困。这里的致病因素,一个是因为寒,就是和当下的低温天气有关系,和患者保暖失当有关系。另一个,是因为“湿”。这里的湿,可能是夹杂于寒邪的外部湿邪,也可以是患者素体就有痰湿之邪。 腰部在疼痛的同时,发凉发冷,务必用热水袋或者其他热乎乎的东西捂着,感觉会好一些。而且,这种腰痛通过卧床休息等,很难缓解。尤其是在卧床睡觉之后,起床的时候会发现更加不舒服。与此同时,这种腰痛在阴雨天、降温天气里比较明显。在平时,腰部就好像被什么坠着,有着沉乎乎、胀乎乎、闷乎乎的感觉。总而言之,这种腰痛得用三个字来形容,这就是“冷、重、痛”。 治疗要以温脾化湿为主,方《金匮要略》的甘姜苓术汤,它的作用,就在于温脾胜湿。它的方义很好理解:干姜可以散寒除湿。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这里面传达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通过健脾来治腰。通过加强脾的运化之能,把湿邪排解出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寒湿腰痛的根源。 《金匮要略》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朮汤:炙甘草、白朮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四样,以水1000毫升,煮剩下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甘草一定要炙甘草,白术用生白术,好的干姜是硬块块,很硬,敲开就行。 炙甘草 干姜 茯苓 生白术,一定不要搞错,按照张仲景说的来,千万不要失误! 另外在冬天里可以喝点暖身茶:大红枣5粒左右、桂圆5粒、姜半块、枸杞1小撮、红糖适量。 做法: 1、枣子洗净,去核后切成小粒。姜切细细丝。桂圆去壳。 2、除红糖外,所有原料放小煮壶里,加水至壶4/5处,煮15分钟后关火。 3、红糖放在自己饮用的杯子里,倒入姜枣茶,不需搅拌即可饮用。这样头几口就能喝出枣子、桂圆、枸杞本来淡淡甜味。杯中的红糖慢慢化开,每一口都比上一口更甜。 白天随时喝,晚上不喝! 刚开始按照肾着汤证用桂枝加苓术附汤(茯苓30,桂枝15,炙甘草15,干姜15,制附子15,白芍15,苍术15,大枣10克(5枚),杜仲20,威灵仙15,川牛膝10,大黄6克)的思路治疗过,第一个疗程有效,但后面就不持久了。我改甘姜苓术汤试试! 如果不口渴加杜仲,口渴加北沙参,如何? 炙甘草30,生白术30,干姜60,茯苓60,杜仲15。 经方原剂可以了! 尤其是干姜,用荺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