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个糖尿病误区:第一个就有很多人中招!现在改不晚

 李王子不雅 2019-12-14

原标题:5个糖尿病误区 第一个就有很多人中招

经常有人对糖尿病有很多误解,导致一些错误的习惯和做法使病情加重。容易被大家误会的常见糖尿病误区到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血糖高不是糖尿病

王阿姨最近眼睛总是模糊,就如蒙上了一层膜,用血糖仪测的随机血糖(一天当中任何时候的血糖)14.40mmol/L。

后来去了医院,经诊断,她得了白内障,做了手术,医生让她服用二甲双胍,一日三次/0,5g,每天适量运动,控制饮食。

再次测血糖时,血糖已下降到7.6mmol/L,王阿姨却自信的说“我只是血糖高,我不是糖尿病”。

不止王阿姨,很多糖友都会这样认为,说白了就是自以为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也就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

真相:

1、随机血糖(一天当中任何时候的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糖≥7mmol/L;

3、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11.1mmol/L

▲这个叫糖耐量试验,就是看你身体对葡萄糖的耐受程度

符合以上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误区二:用上胰岛素,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黄大爷有糖尿病,却十分爱吃蛋糕,有糖友劝诫他,糖尿病不能吃蛋糕,他却一本正经的说“谁说的,我打胰岛素呢,愿意吃啥就吃啥,要不然我打胰岛素干什么?”

真相:

糖友最最重要的是“忌口”,有些食物是必须要列入黑名单的,比如:蛋糕、果脯、蜜饯等,如果实在想吃,也必须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做到浅尝辄止。

因为打了胰岛素就大快朵颐,那一切治疗都将付诸东流。浪费钱还伤身体。

误区三: 血糖平稳,糖尿病就好了

24岁的小刘再次入院了,原因令人无奈:

小刘曾在血糖达标之后出院,出院之后继续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每天加强运动还积极监测血糖,发现血糖都很正常,停药几天也是正常的,就认为糖尿病治好了,于是又回到从前呼朋唤友、胡吃海喝的日子。最终血糖飙升不得不再次入院。

真相:

很多糖友经过了药物治疗、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血糖趋于稳定。但这只是假象,我们称之为“蜜月期”。

进入糖尿病蜜月期后,糖友在思想和心理上很容易麻痹大意。

大家一定要谨记: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血糖的稳定只是是病情的暂时缓解,在此期间依然要严格控制饮食,加强血糖的检测!

误区四:散步遛弯也是运动

小区的糖友赵大爷,每天都运动,不过是散步遛弯出门买个菜,但同小区的糖友王大爷,总是疾风一样地快走,每天就走6000步。

但检查血糖时令人意想不到:赵大爷的血糖是9.2mmol/L,而王大爷的血糖是5.6mmol/L。

真相:

想要起到降低血糖的锻炼效果,要保证一周5天的「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那有人会问了,我怎么知道什么样的是中等强度?网上有各种运动强度计算公式,还要去计算脉搏跳动什么的,太麻烦啦。

在这教给大家一招:

锻炼的时候心跳、呼吸加快,后背微微出汗,能跟人聊天但不能唱歌,此时就达到了中等强度的锻炼。

如此看来,赵大爷每天就如闲庭信步一样,显然是没有达到要求,同理微信上的运动步数、遛狗、遛弯都不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

误区五:空腹血糖正常,血糖就达标

患糖尿病之后,李大爷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起来测量血糖。这血糖至始至终也没有超过6mmol/L,对此李大爷很是欣慰。

可是最近他皮肤出现了瘙痒,医生问了他的病史后,一口断定是糖尿病引发的皮肤病。对此李大爷很不服气,他再三强调,空腹血糖是正常的。医生笑着给他开了申请单要他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出来了,居然是8.1%,医生告诉李大爷要重视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并且要三到六个月复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

真相:

血糖达标有三个标准,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达标。如果仅空腹、餐后血糖达标,而没有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其实并不算达标。

糖尿病作为多发病慢性病,请大家记住:无论何时,糖尿病管理的主人始终是你自己。

看完这5个误区,有没有中招的?如果有,马上改!

(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