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唐朝的宰相,却在诗歌领域力压李杜,写诗表达自己内心的得意

 江山携手 2019-12-14
提到诗歌,人们首先会想到的自然是李白和杜甫这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因为李杜不仅仅是中国诗歌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还分别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最杰出的诗人。所以说要想在诗歌领域里超过李白、杜甫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在初唐时期却有一个人在诗歌上力压李杜二人,而那个人的名字就叫做上官仪。
上官仪出生于隋朝末年,刚出生没几年,家里就遭逢巨变。他的父亲上官弘被人杀害,而年幼的上官仪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只得出家做了一个小和尚。在佛门避祸的岁月里,上官仪博览群书,为他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在唐贞观年间,长大成人的上官仪还俗并考中了进士,从而步入仕途。唐太宗本身就是一位喜好文学的皇帝,所以对善于写作的上官仪青眼相加,而上官仪也渐渐成为了李世民的御用文人。
至于高宗李治,他对上官仪更是宠信有加,在十三年的时间里屡次破格提拔,并最终让他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当上了宰相的上官仪并没有因为工作的繁忙而放弃写作,相反的,他创作了更多,也更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最杰出的就是他的五言诗。
与初唐四杰以及后来的李杜等人不同,上官仪继承了南朝绮丽的诗风,把宫体诗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而《旧唐书》对他的评价则是“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上官仪的宫体诗在唐高宗时期受到了大众的追棒,并引来了众多的仿效者,所以当时的人们把此类诗歌称为“上官体”。
在书法领域,以姓氏命名字体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例如颜体、柳体等。但在诗歌史上,用个人姓氏来代表一种诗歌体裁实在是极为少见的状况,这可是连李白、杜甫都没有享受过的殊荣。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上官体”诗歌。
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上官仪在上朝途中所写的诗歌。唐高宗时期的早朝,并没有设立供官员休息的场所,所以百官在太阳还没有出来前,就得等在皇城外的空地上。而东都洛阳的皇城就建立在洛河的旁边,于是就有了这首《入朝洛堤步月》。
我一边欣赏着洛河悠长的水流,一边沿着长堤,骑马走进皇城。诗歌在开头一句诗里并没有描写诗人的内心感受,但通过对外在景色的描写,却显露出一股志得意满的情绪,与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只不过孟郊是中举之后的狂喜,而上官仪则更多了几分大权在握的悠闲和自在。
在后两句诗里,诗人继续借景抒情,即“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曙”代表着光明,而“喜鹊”则是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喜鸟,它的来临象征着太平与祥和。诗人在光明即将出现的时候,让喜鹊飞遍了大唐的山山水水,其中的用意不言而喻。
作为当权者,诗人借助眼前的美景,暗示了大唐境内国泰民安的太平景象。
至于“蝉”,它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自从陆逊的孙子陆云写下一篇《寒蝉赋》之后,蝉这种动物就成为了士大夫们最理想的化身。本诗中的“蝉”显然是指诗人自己,而“噪”则代表了他此时心中的不悦。
不悦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来自旷野的秋风。秋风是悲戚和哀怨的代名词,这与诗人心中的太平景象难免有几分格格不入。但这些微的不和谐显然不能与前面的“鹊飞山月曙”相提并论,所以诗人把它放在结尾处,作为太平盛世中一个小小的点缀。
这首诗是上官仪宫体诗中的一首代表作,充分展现了他“绮错婉媚”的诗歌风格。
在短短二十个字里,上官仪借助巧妙的构思,借景抒情,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得意完全展现出来。而在诗歌艺术上,他注重音律上的变化,使本诗读来朗朗上口,顾盼之间隐隐有出尘之意。
参考资料《全唐诗》《旧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