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人体一旦肝脏出现了问题的话,就要当心脾胃闹毛病

 梅雪舟 2019-12-14

肝不好的人大多伴有脾胃的毛病,特别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大多有脾大的现象,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不好,为何脾胃也闹毛病?

首先,要知道肝与脾胃的关系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肝病可累脾(胃),脾病可及肝,它们是互相影响的。而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消化及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

在消化方面

脾主运化,摄入到人体内的饮食物,必须经过脾胃共同作用,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并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

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说:“肝气郁结与一般肝气证恰恰相反,肝气证是作用太强,疏泄太过,故其性横逆;肝气郁结是作用不及,疏泄无能,故其性消沉”。

在血液方面

肝主藏血,贮藏和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血量充足,则肝血充盈。

而肝血充足,可以涵敛肝阳,使肝气条达舒畅,才能保证脾之健运发挥其统血功能。反之,肝血虚少或肝不藏血,均可影响肝之疏泄,疏泄失常,则可致脾之运化失常。

肝不好,脾胃出现哪些毛病?

1、肝气可犯脾胃

肝主气的疏泄,肝功能正常,气的升降出入也有规律,一旦肝功能失常,气的运行就会无规律,从而出现气郁、气逆的问题。

肝气郁结,其郁结之气会侵犯脾胃,也就是中医所讲的“肝郁乘脾”,以睡眠不安、腹部胀满、时欲太息、腹胀肠鸣、便溏不爽为主要症状。

2、肝病可传脾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中写道:“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瘅”也就是黄疸病。

这段话简单理解即肝病可传给脾胃,导致湿热困脾,由此引发黄疸。湿热之气,可导致心烦、腹中热、小便黄,进而导致全身发黄。

肝脾不好 日常养生不可少

要保持心情舒畅, 注意饮食调摄,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荤素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如蔬菜中芹菜、蓬蒿、西红柿、萝卜、刀豆等都有利于调和肝脾。 水果中橙子、柑橘、香橼、佛手等对疏肝理气很有作用。

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使胃肠蠕动加强,助脾运,去积滞,通秽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