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路经验之谈二

 如月歌 2019-12-15

青春痘

这次科普下青春痘的相关知识,让我们这些中年人明白当年困扰我们的青春痘问题是怎么回事;顺带着也告诉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青春痘就是个小儿科的问题,痘子出来了及时治疗就是了,别因为容貌的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西医上将青春痘称为痤疮,主要是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综合结果。其根本原因是青春期体内睾酮激素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治疗的话,主要是用异维A酸(维生素A的衍生物)和一些抗生素,不过异维A酸对肝脏的副作用挺大的。治疗周期也挺长的,大约6-12个月。

中医对青春痘的解释是“郁而化热”。中医认为体内的东西,凡是长期郁积,都会化热;比如气、血、痰、饮食等郁久都能化热。青春期期间,毛囊分泌的皮脂增多;有部分皮脂不能及时排到毛孔外面,就会引起毛孔内部体积增大,阻碍了毛孔周围的气血微循环;气血微循环郁积久了,就郁而化热,这些热会腐化毛孔周围的血肉;进而出现红肿流脓的现象,也就是青春痘。

所以中医把青春痘看成是由物理障碍物(毛孔内皮脂)引起循环不畅,导致局部产热的过程。治疗的思路也很简单:1、将毛孔内皮脂清除掉(痘子的根本原因);2、将郁热散掉(痘子的直接原因)。

先说第1点,毛孔内皮脂的问题。我们人体会产生痘子问题的时间段不外乎有3个:(1)4岁左右发水痘的时候;(2)14岁左右青春痘的时候;(3)部分孕妇怀孕3个月的时候。这3个阶段的共同点就是:身体处于飞速生长的阶段,属于人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

胎儿出生以前在母亲的羊水中,其实和鱼差不多;此时的胎儿因为不是通过肺呼吸,所以羊水并不会进入胎儿的肺中。但是在胎儿分娩的时候,胎儿从胎盘呼吸转变为肺呼吸,这体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声哭。在西医进入中国以前,胎儿出生时都是被产婆倒提着打屁股;这种姿势下,胎儿口腔中的羊水就大部分喷出体外了。现在的医疗认为打小孩儿屁股不人道,就改用吸痰器吸出口腔内的羊水,但口腔深处的羊水吸的就没有倒提拍屁股干净。所以胎儿多多少少都是会吞少量的羊水进入体内的。

这些母亲的羊水,对于新生儿而言,中医上称为胎毒;这些胎毒会潜伏在小儿三焦原膜(类似于肠系膜,但不是肠系膜)里面。当小儿生长到4岁左右,生命力迎来第一个爆发时,小儿会将藏着三焦原膜的胎毒排除体外,此时的表现形式就是发水痘。中医对待水痘的观点是:一定要透发。此时中医会用葛根汤,用葛根、桂枝这些助阳、发散类的药物推动一下,帮小儿把这些胎毒透发出去。

如果此时小儿有些先天不足,发到大半儿的时候阳气不够了;或者此时家长用了寒凉的退烧药物,把小儿的阳气打压下去了;再或者体内的胎毒太多了,这些未被透发的胎毒就会又回到三焦原膜躲起来。

到了14岁左右,小儿迎来第二个生命力旺盛的阶段,身体又有能力把之前未完的胎毒发出来了,体现形式就青春痘。此时中医的原则依然是:一定要透发。用的药依然是葛根、桂枝之类。这些药会让毛囊内的油脂迅速排除,做到排毒而无郁积。但青春期的生命力毕竟比不了4岁的时候,所以只能是在面部出出痘子,而做不到全身生水痘了。

有两类人是不长青春痘的:(1)胎毒已经排干净的人,因为体内没有毒素了;(2)身体特别弱的人,体内有毒素,但阳气不足,没有能力发出来。至于孕妇长青春痘,那是体内的胎儿旺盛的生命力让母亲沾了光,母亲才有能力去排除藏在体内的胎毒。

还有一个问题,那些没有排出的胎毒会怎样?如果这个人一生没有便秘问题的话,这些胎毒不会怎样的。但如果便秘问题严重,宿便的毒素加上潜藏的胎毒,会极大的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第2点,郁热的问题。这个就简单了,用点黄芩、黄连把热中和掉就好。倪海厦先生给了一个治疗青春痘的基础方:桂枝15g,炙甘草10g,白芍15g,生姜2片,大枣12枚,葛根25g,黄连10g,黄芩10g,知母15g,白术15g。

单纯用这个处方的话,能把青春痘解决的差不多,但容易复发。因为青春期阶段的痘子,多伴随着消化系统的问题;如果不同时解决肠胃的问题的话,很难做到根治。我翻了一下我治疗过的十几例的青春痘,都无一例外的都伴随着肠胃问题,有的是脾胃虚,有的是脾胃太强,有的是便秘;以倪海厦先生给的基础方打底,再加上针对肠胃问题的药物,基本都是5付药,一周的时间,完全解决青春痘的问题,几乎没有复发。

除了以上4岁、14岁、孕妇这三个阶段,我们人体的生命力水平基本不会太强了;但我们还是却出现了长痘子的问题。这种情况就是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导致的肝胆的问题了。虽然还是青春痘的样子,但和青春痘的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治疗的原则也完全不同,主要是针对肝胆方向。不过不治也没有关系,这种痘子通常长不了多久的。

还有一类人,阳一直浮于上,潜不下来;这类人通常表现为上热下寒的症状,比如经常性的口腔溃疡,头发油,脸油,但脚又是冷的。这种面部痤疮会一茬接着一茬的长,治疗的要点就在于让心肾相交。




2、黄元御的理论体系

还是前面提及过的一位吧友,他告诉我说,平时补肾的药一吃就出问题,但他用黄元御先生的理论,重点调理脾胃,问题反倒好转很多。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确实很有道理的。

在黄元御先生的理论体系中,木升金降;脾土居中斡旋,其中又分脾升胃降(下图)。当我们在脾胃肝肺这四个点上用力的话,人体内的整体的气的循环就被上推下带的推动起来。

3、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脾胃和肾脏,还分别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二者关系是,先天支援后天,也就是有部分的肾阳会进入脾胃,辅助其完成消化吸收功能。打个比方就是打火机,先天肾阳是打火石,后天脾胃是液化气。




股骨头坏死

这次讲一个股骨头坏死的病例。病人是我老婆的一个师弟的母亲,63岁,福建人。

她的股骨头的大体情况如下:右侧骨股头缺血性坏死,已现明显塌陷,跛行约5-6年,近两三年疼痛加重,经常有髋关节疼痛,大腿内外侧神经压牵拉痛,不能远行,遇下雨天气,病情加重,夜里有时都痛的不能睡着觉。后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吃中药、按摩、刮痧,牵引,理疗等),效果不明显。近一年来在中医院用针灸+按摩+理疗+吃药+自我康复训练等进行系统治疗,病情出现好转,夜里能睡好觉,关节不再痛的那么厉害(但路走多了还是会比较难受,还是会有局部筋拉扯痛的感觉),且腿部外旋及曲膝程度均有所恢复,目前还在定期治疗(一两个月去医院一趟)。

除去前面西医的诊断结果和治病过程,病人身体其他方面的问题是:

1、一般在11:30-12:00开始入睡,翻来覆去到12:30睡着,睡1-2h醒来后继续睡;

2、肠胃不是很好,吃到不干净的东西或是着凉了容易拉肚子;

3、早晨五六点比较容易出汗;

4、困的时候坐着也能睡着,躺着又翻来覆去睡不好。

西医上把股骨头坏死称为“不死的癌症”,言外之意是说,不致命但也治不好。不过按照中医的理论,倒没有这么悲观。以下我说的中医理论和大家平时接触的西医理论区别很大,如果大家觉得不可理喻的话,只是说明大家对这个领域不熟悉,并不是理论有误。

中医上讲:1、肾主骨生髓,也就是说,骨头的生长和肾有关;2、环跳是骨之始。第一点说的是骨头生长的根源;第二点说的是骨头生长的模式。

我们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是从顶端生长的,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种棉花,我会跟着我妈去给棉花株打头、去叉,这样棉花就不会疯长了。但是我们人体和植物就不同了,我们生活中见过断手断脚的人,个子也是一样的长吧?这是因为人体骨头生长的起点不是在四肢的末梢,而是在环跳穴的位置(髋关节附近),手脚反倒是骨头生长的末端。

人体的骨头从环跳穴开始生长,更新到手脚末端的时间大约是2年。也就是说,我们人体的骨头,大约2年的时间就可以更新一次。从这个理论出发,股骨头坏死的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只是要花的时间稍微久一些而已。只要我们保证新生的骨头是质量,等健康的骨头通过身体自然的更替去替换掉有问题的骨头,那股骨头坏死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我们回到这个病例。

1、右侧骨股头缺血性坏死,已现明显塌陷(补肾)

2、髋关节疼痛,大腿内外侧神经压牵拉痛(病人的疼痛跟肝经的走向一致)

3、遇下雨天气,病情加重,夜里有时都痛的不能睡着觉(还有一部分风湿的因素)

4、睡到1-2h醒来(肝脏阴实)

5、吃到不干净的东西或是着凉了容易拉肚子(脾胃寒)

6、早晨五六点比较容易出汗(肺阳不足)

7、困的时候坐着也能睡着,躺着又翻来覆去睡不好(趟下后,血不能入肝;坐着时,血由于本身的重力原因,反倒容易入肝)

从诊断看的话,这个病人是主要问题在肝脏、肝经,反倒不是肾脏;其他的脾胃、肺的问题,只是顺带的。其实这也可以解释的通,我们有个口号是“要致富先修路”,贫困地区的资源如果运输不出去,那就不能变成财富;一样的,肾脏的营养不能输送到骨头,那骨骼的生长和养护就更容易出问题。而我们人体内承担物流运输的,就是肝脏。

基于以上的诊断,我开的处方是:党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炙鳖甲,当归,川芎,柴胡,郁金,枳实,姜半夏,酸枣仁,茜草,桂枝,小茴香,茯苓,炮附子,黄芪,桔梗,麦门冬,防己,熟地黄,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生牡蛎,桃仁(捣),川红花,牛膝,牡丹皮,乳香,没药,生姜,红枣

病人儿子的反馈:

第一个5付药:吃药的前两天,疼痛感有加强,目前已经在吃最后一副药,她的左脚感觉有舒缓了一些,但右脚(股骨头坏**较严重的一侧)情况没什么变化,晚上睡觉凌晨2点的时候是疼的最厉害的时候。

第二个5付药:疼痛继续好转。

第三个5付药:到今天我妈已经吃完三个疗程的药了,我妈说,现在她的左腿(原来疼的比较不厉害的那只)已经不怎么疼了,右腿(原来疼的比较厉害的那一只)现在也没有以前疼了,晚上睡觉也好睡多了(比之前早入睡了,以前都是12点左右,现在10点半左右就可以入睡了)。

病人继续吃药,我又给让她自己做了一些补肾的药丸;等肝脏能正常的输送营养了,再把肾脏的功能加强一下,我觉得痊愈还是很有希望的。

其实从诊断和治疗的过程来看,中医自始至终就没有理过股骨头坏死的问题,而都是在身体的五脏和气血运输上倒腾。由于五脏的侧重点不同,如果病人的主要问题在肾脏,那上面的处方就不合适了;同时病人附带的症状又大多不同,所以上面的处方供专业人士参考,其他人看看热闹就好了,不要照搬照用。

我们了解了骨头生长的原理之后,就能应用在平时生活中的诊断。比如骨病。任何骨头的病,最开始的时候肯定会在环跳穴处有疼痛。此时,用针灸的方法在环跳穴下针(针要下到骨头边,但不要伤到骨膜),如果疼痛当场减轻,那就表示是一般的骨病;如果下针后疼痛感没有任何变化(前提是下针正确),那基本就是骨癌了。在判断预后的时候也可以用,如果吃药后环跳穴处疼痛减轻了,就表示治疗是有效果的,哪怕是其他部位的疼痛加重了也没有关系;如果吃药后环跳处疼痛没有变化,哪怕医生说的天花乱坠,我们也要留个心眼儿了。

这里补充说明一点,这个病例是18年7月份的,到现在差不多一年半了。11月中旬的时候我老婆跟她这个师弟聊天,问道他妈妈的情况。那边反馈说:股骨头那里没事了,疼是沿着腿慢慢往脚走的,先是大腿,到小腿,现在到脚上了。




以前我对倪海厦先生讲的环跳穴是骨之始的说法并没有多少概念,但这个股骨头坏死病人的后期预后过程,让我认识到这个说法的合理性。




心脏病

心脏管着血液循环系统,所以心脏病也分成了2大类:一类心脏本身的问题,另一类是血管的问题。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很详细的介绍了前一类的问题,但几乎没有提到过血管方面的问题。


大家可以百度下能引起人猝死的疾病,心脏相关的疾病绝对占了很大的比例;虽然中央电视台的公益类公告也不断的科普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等知识,但心脏病一旦发作,代价总是难以承受的。

在中医这边没有把心脏病看的很严重,而是觉得治疗心脏病就应该如同治感冒般简单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灵兰秘典论》里面对心脏的描述是:“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也就是说,心脏就像古代的皇帝,统领国家事务。我们可以翻翻历史,古代皇帝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粘锅”:当国政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论贤明的还是昏庸的君主都不会出来背锅,背锅的总是下面的宰相和大臣。

中医上说心脏是“君主之官”,那它本身就不会生病;但心脏病又是哪里来的呢?是心脏外面的心包膜代为受病(即心包)。就因为有人帮忙背锅,所以心脏病就很好治。理论是这样的,实际操作起来也是这样的。

下面我结合我治疗过的病例解释。我有一个病人自己描述:

平时的心率是80左右;

在心脏不舒服的时候,明显感觉自己的心脏在咚咚咚咚的跳动;

心前区不时出现不舒服的感觉,介于不适和胸痛之间。

呼吸时,向外吐气有感觉,会不自觉的通过咳嗽来缓解这种不适。这种情况一般多出现在秋季天气开始变冷;

一天中下午感觉重点;

如果严重,会在下午6点左右晚饭时间没有食欲。

以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心慌、心悸的病例,但在诊断方面却出了问题。病人前前后后几个月的时间,在西南医院做了各方面的检查,但是各种检查指标却都显示正常。

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病人不舒服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医院的检查指标也是实实在在的,哪真正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前面说过了,心脏是不粘锅,心包膜是背锅的。当心脏不舒服的时候,我们检查心脏的各种指标自然是正常的;但如果我们有手段去检查下心包膜的指标,可能结果就完全不同了。这就是中医上对明明是心脏病,却查不出来的解释。

心脏和肺脏同处于胸腔之中,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中医上讲肺是:“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意思就是肺脏是宰相。以前听王立群老师在百家讲坛讲汉武帝,汉武帝有13位宰相,每每出现天灾、异象的时候,汉武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宰相。所以,宰相位置也是给职业给君主背锅的,张居正这种可以压着皇帝的猛人另算。所以中医有个原则,治疗心脏的问题,一定要兼顾肺;否则,肯定是事倍功半。

前面提过了,西医因为没有指标针对心包膜,所以不能确诊心脏病;那中医有好的办法不?中医上讲:心主血脉;意思就是全身的血和脉,都是心脏管着的(血管的粗细对应的血量的多少;脉搏的跳动对应的是心跳的力度)。言外之意,血和脉就是心脏及心脏功能的外在体现。所以,中医只要通过病人血脉的情况,再结合心慌、心悸的表现,就能诊断心脏病了。

前面提到的病人,他的脉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脉搏连续跳8次左右,突然停一下;如此反复的循环。还有一点,指头能感觉到他的脉搏跳动的忽大忽小,不是平常人大小均匀的样子。这就是《伤寒论》上说的:脉结代。

治疗的话,就是张仲景给出的炙甘草汤。这个病人就按照炙甘草汤的原方吃了10付药,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心慌的症状。

就像古代的皇帝生病了,肯定是动用全国的资源来治病;但哪个大臣生病了,就需要向皇帝打申请,看能不能让太医过来瞧下。也正因为心脏这种超然的地位,所以我一直觉得心脏病是最好治的病,比感冒都好治。

以上的炙甘草汤针对的病人,只是心脏功能出了问题,还未到达器质性病变的程度。如果病情有拖延,时间久了,心脏就产生了器质性病变,比如瓣膜闭锁不全、风湿性心脏病、心脏肥大等等。这些问题也很好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面的胸痹篇,很详细的讲了症状和治疗,感兴趣的可以去翻翻看看。治疗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我有病人只用了5付药,就从重度二尖瓣闭锁不全变成轻度闭锁不全。

心脏的问题就大体这样;心血管的问题一般是由于血管堵塞造成,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血栓。这两者的不同是:心脏病一般会产生闷痛,并且痛症也是断断续续的,不会是24h的持续的痛。心血管的痛是刺痛;由于血栓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疼痛的位置也是固定不变的,而且痛是24h持续不断的。

比较严重的心血管方面的病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治疗过,因为病人都会选择在第一时间安装支架;而安装了支架的病人,我是不敢碰的。

治疗原则倒是挺简单的,增强心脏的功能,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结合耳诊可以实时判断预后情况。

中气下陷

我们胸腔和腹腔里面的各个脏器都是依靠各种的膜结构附着在体壁上的。我们直立行走时,各个脏器要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但我们自我又没有感觉到脏器的重量;这个是如何实现的呢?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股向上托举的力量从足底而生,一直贯通到头顶。这股向上提升的力量,就是人体的中气。

中气下陷是中医描述体内气机下陷、托举无力的一个专业名称。当人体中气不足时,人体就会出现四肢沉重乏力;腹部胀满重坠,便意频频之症,可形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

上个月有个病人跟我描述了一个轻微尿频的问题,基本症状如下:1、小便颜色淡黄,尿量比平时少一些,小便频率偏快;2、小便时感觉尿道发胀,有微微疼的感觉;3、尿到最后,感觉尿道中有未排尽的尿,尿道有发胀的感觉;4、小便时,有想蹲坑的感觉。

病人给我描述症状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是病人“中气不足”了;但中气不足不应该出现尿频、尿痛的问题。于是我还是按照常规路线走,给病人开了1副“猪苓汤”,先投石问路。

第二天病人反馈说:吃药后小便量有所增加,但尿道发胀的感觉没有变化。我让病人回去吃2倍量的补中益气丸和逍遥丸,看看有无改善。一天半后反馈说:1、尿量增加,尿频缓解;2、排尿时尿道发胀的感觉也基本消失了,只是最后排尿结束之前,还是会有尿道发胀的感觉。病人后面又吃了2天药,最后的一点症状也消失了。

当膀胱中存储的尿量增多之后,膀胱由于重力原因慢慢下沉,接触到腹腔壁上的排尿反应器,产生排尿反应。这个尿频的病人因为中气下陷,膀胱承受的托举之力比平时少了一些,故膀胱在尿量未达到正常值时就开始下沉了,所有就产生了尿量减少而次数增多的症状。

但在这个尿频病例中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病人的尿痛、尿胀跟中气下陷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猪苓汤无效,排出了尿路感染发炎的问题;那只能解释为:尿路自己变窄了。

以前我一直把中气理解成是一种向上的托举之力,但现在看,这种理解狭隘了很多。人体内任何的网管系统(血管、淋巴管、胆管、输卵管、尿道等)都应该是灌注了中气的。比如中医脉诊上讲脉有神,即为脉有胃气;而中气的源头,即为脾胃之气。

这个尿频病人之所以会出现尿痛,是中气不足的情况下,尿道自身变细;当尿通过尿道时,尿液对变细的尿道的压力增大,因此产生了明显的疼痛感。当中气补足时,中气使尿道扩张,而尿痛也随之消失。

从这里看出去的话,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应该还能拓展很多。



肺癌

肺癌基本是目前我们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了;西医认为吸烟、环境因素、生活压力等因素都是肺癌的诱因,而这些因素都是我们不能自主控制的;那么我们面对肺癌岂不就无能为力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在前面第3讲(肝癌和肺癌的早期诊断)介绍了如何至少提前1年的时间及早诊断肺癌,然后配合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几乎能做到避免肺癌。

我们在这里说可以避免肺癌,听着像是吹牛皮;那我还是花些时间解释一下肺癌是怎么来的。

肺脏和心脏一起待在胸腔里面,所以心、肺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打个比方,篮球。肺就是外面的篮球皮;心脏就是里面的气体。篮球皮包裹着里面的压缩空气,使空气不外溢出来;肺脏包裹着心脏,使心脏产生的热量能聚集并能定向的往下输送,而不是到处跑。篮球里面的压缩气体提供的气压,使篮球有硬度和弹性;心脏产生的热量为肺脏执行气体交换、咳、排痰等功能提供了动力。也就是说,心脏功能是肺气旺盛的物质基础;肺脏是心脏正常功能的保障。

如果哪天心脏的功能减弱了,肺中的垃圾(饮、痰等)就不能彻底的排干净。这些残留的物质在心热的炙烤下,就会变得粘稠,最终从流动的液态变成有形的固态;这就成了“实”。这些有形的物质会影响肺部局部的气血循环,此处的组织因为气血循环变慢,垃圾就更容易在此处积攒。久而久之,“实”越积攒越大;当“实”大能影响局部的环境时,这个区域就变成适合癌细胞生成的场所了,然后癌症就形成了。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中医对肺癌病因的理解就更深入了一层。比如前面提到的吸烟、环境因素、生活压力等因素,中医的解释是这些因素会有损人的肺气和心气,进而导致肺癌的产生。但如果我们能至始至终保证我们肺气充足、心气旺盛的话,即使吸烟、环境污染的因素存在,那我们患肺癌的可能性也会极大的降低。

这么解释一下,诸位是不是觉得面对肺癌,我们还是有挣扎的余地的?前面提到的做到避免肺癌,是不是还是很有希望的?我个人观点是,癌症的病人只要有了可以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后,就能从绝望的情绪中走出来;只要信心恢复了,就至少有50%的可能性与癌症做一番斗争了。这还是“心主神明”的体现。

前面讲了肺癌的形成原因,我们接着讲一下肺癌的具体症状。在肺癌早期,比较典型的症状有(1)长期咳嗽,咳血;(2)胸闷;(3)痰。那我们从中医的角度解释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前面第23讲(咳嗽)介绍了咳嗽的原因是肺气上逆;当肺中有东西的时候,影响了肺气的肃降,肺气上逆则为咳。

咳血是用力咳嗽导致毛细血管破了,这就是个物理现象,本身并不严重。但咳血背后的原理却很严重了。我们生活中都有过喝水被呛导致到剧烈咳嗽的经历;健康人即使咳的脸色通红也没出现咳血的情况,但肺癌的病人却很容易咳血呢?这主要是因为癌症病人的肺气弱了,不能强有力的固摄住血液,所有容易出现咳血的症状。所以当有咳血出现时,首先要考虑到肺气虚的问题。

胸闷和咳嗽的原理是一样的,有东西挡住了,肺气不能顺利肃将。

大家注意,肺癌病人的痰一定是白色的泡沫状的;这点很重要,是提早判断肺癌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阴阳五行上是金(肺)生水(肾);也就是说,人体内津液的循环,是从肺金流向肾水的。当肺里面长了东西时,本该入肾的津液受到阻挡,不能顺利入肾了,就有部分津液回逆到肺,然后人就会产生剧烈的咳嗽。咳出来的痰,其实就是津液,表现为白色泡泡状的痰;吐到地上,过会儿就变成水的样子了。

总结一下,中医认为肺癌的直接原因是肺气弱;如果病人心脏功能良好,治治疗肺就好了;但如果病人心脏也有问题的话,只治疗肺脏是肯定治不好肺癌的。那如何判断心脏有没有问题,可以参考下第23讲(心脏病)。


下面介绍的两个病例,一个是肺癌手术、化疗后的病人,一个是肺癌前兆的病人。由于确诊肺癌的病人肯定是第一时间选择手术的,所以我也没有遇到过正儿八经的肺癌病例。不过大家可以从这两个病例中找到正确对待肺癌的一些思路。

第一个病例是癌症手术、化疗后的病人。病人初诊的基本情况是:

1、能睡通宵,早上起来口苦;

2、感觉饿,吃食物发苦,不觉饭香;

3、每天都有腹泻;

4、怕冷(从外往里冷),手脚冷;

5、基本不出汗,出汗也是冷汗;

6、无力、无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7、脉弱;

8、情绪上易悲伤;

9、舌苔厚白;

10、劳作后会喘、吸气困难;早上起床觉喉咙有痰,咳后胃会呕吐;

11、下午4-5点会有莫名烦躁感;

12、肺癌手术后化疗;有脑转移。

这个病人4月中旬第一次见我时,穿着很厚的衣服,围着围巾,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脸色暗黑,少光泽;体力不好,稍微劳作一下就要蹲下休息会儿。病人整体呈现的是里寒、胸阳不振、全身阳气不足、阳气循环不畅的情况。

不过让我惊讶的是,病人在接受手术后(切除大约1/3的肺),肺阴实的症状居然都消失了:前面讲过,肺阴实的病人会在凌晨3-5点睡不着;会有剧烈的咳嗽;会咳出泡沫状的白痰。但这些典型的症状在这个病人身上都不见了。

仔细一想也是应该的,因为肺癌病灶已经切除,肿瘤造成的淤堵也不存在了,所以病人也就没有肺癌典型的咳喘、吐泡沫状的白痰的典型症状。我就追问了她手术之前的症状是怎么样的,她说晚上基本睡不着觉,中间会咳醒;咳的厉害了,都要咳吐了;痰是白泡状的,吐到地上就变成了一滩水。

从这里可以看出,手术是能解决阴实的问题,但是手术并不能改善人体肺气虚、心气虚、胸阳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虽然癌症造成的淤堵不存在了,但是身体内适合癌细胞生长的环境并没有多少改善,所以肿瘤复发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这个病人后来就查出来肿瘤的脑部转移。

我给她的处方:炙甘草,白术,党参,干姜,蜀椒,茯苓,淮山药,砂仁,陈皮,姜半夏,黄芪,升麻,当归,川芎,柴胡,郁金,黄芩,熟地黄,炮附子,生牡蛎,巴戟天,肉苁蓉,栝蒌实(含皮和种子),薤白,桂枝,生姜,红枣;(省去剂量为怕有人照搬,乱吃药,反倒害了自己)。

完全是强心、强肺、强脾、强肾、疏肝、补中气、去里寒的药物。我告诉病人吃5付药后看看效果如何。5付药之后病人反馈说,体力、精神、腹泻等各方面都有所好转;我就跟她说,继续吃吧,以5付药为疗程,只要觉得吃药后身体状况有长进的话,就不用换方子;这也就是“效不更方”。

病人就这么吃了接近2个月,前些天来找我时,穿衣已经和正常人无异,说明病人肺气虚导致的怕冷的问题解决了。脸色明显好转,有光泽,说明心脏的问题也差不多了。体力好转,现在可以干一些农活了;但毕竟肺是切了的,所以体力比正常人还是会差些。整个人的情绪也不错,胃口良好,腹泻之类的问题早已消失。

在这其中,病人特意提到一个变化:在吃中药之前,在颈部后面有个疙瘩,在比较深层的地方,现在那个疙瘩已经完全消失了。女性腹为阳,背为阴。颈背部出现疙瘩,是由阳入阴的体现,表示病进;现在疙瘩消失表示阳进阴退。另外,以前病人头部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晕的症状,现在只是偶尔会感觉到脑袋发蒙,但也是一下子就过去了。所以病人就问我,这个药是否对转移到脑部的肿瘤有作用?按理说是没有用的;如果真有用的话,也是这些药物增强了病人的体质,病人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对癌细胞起到了抑制或者清除作用。

目前这个病人也停止吃上述的处方了,但还是希望我能帮忙干预下转移到脑部的肿瘤。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但还是组了个处方让病人尝试一下,后期看效果吧。

第二个病人是我妈。今年年后我妈就断不了的咳嗽,一般给她开的处方都是射干麻黄汤或者厚朴麻黄汤,这些基本都是针对感冒后遗症的咳嗽的。有一次我妈咳嗽,在吃了3付射干麻黄汤之后,她说治咳嗽的效果不明显。我就问她:你不是说感觉喉咙痒,然后咳嗽的吗?以前用着很有效的,这次怎么没有用了?我妈回答说:这次的咳嗽和以前的不一样,我感觉这次的咳嗽是从里面很深的地方咳出来的。我就赶紧问:痰是什么样的?回答:白色的泡沫痰,很稀,跟水差不多。

这情况把我下了一跳,赶紧改成孙思邈的千金苇茎汤,再加一些补肺气的药。我妈吃了3付后,咳嗽好了接近80%;后来又吃了5付,我妈说她感觉基本好了。因为她感觉现在就剩下点干咳,能感觉出咳嗽是从喉咙那里发出来的;还有就是,以前偶尔会有吸不饱气的感觉,需要不自主的用深呼吸才行;现在呼吸基本没有负担的感觉了。

我妈的情况就是肺中的津液不能顺利的入肾了,津液就回逆在肺里面,进而阻碍了肺气的肃降,出现咳;肺中的津液随咳而出,就是白色泡沫痰;津液挡在肺里面,所以呼吸时会有吸不饱气的感觉;同时,整个人有些怕冷,这是肺气不足,不能正常控制毛孔开合的表现。还有,之前早上3点到5点经常会咳醒,现在也不会了,基本能睡觉到天亮。

像我妈这种情况,虽然是感冒引起的后遗症,但是已经具备了肺阴实的特征了。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及时治疗,估计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是肺癌了。不过在这时候及时干预治疗的话,也不是多麻烦的事情。

以上就是一个肺癌术后,一个肺癌预兆的两个病例,处理下来感觉也不算麻烦。如果我们能在早期就发现肺癌的苗头的话,做到预防和避免肺癌还是很有希望的。即使已经患上了肺癌,通过加强自己肺气和心气,配合其他的药物,治好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我们做中医科普的目的,就是想用大家尽可能理解的语言,让大家知道疾病的基本原理和疾病之初的样子;当你发现问题的苗头时,及时的去就医。当然,就算你及时去就医了,也不是所有医生有“治未病”的本事。但你如果不积极自救的话,那就肯定错过了“治未病”的机会了。

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虽然我们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基本实现了专业领域由专人负责(尤其是医学领域);但在健康问题,如果大家觉得可以把自己的健康完全托付给医疗结构,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我们不需要做到专业,但一定要做到有常识,并且能分辩真伪。能做到这些也不容易,还是需要投入一些精力去学习的。

最后补充一点,前面这个肺癌脑转移的病人希望我能帮她处理下脑部的肿瘤,我给她开的处方是小柴胡汤(柴胡30,黄芩10,党参30,炙甘草15,生半夏45,淮山药30,茯苓20,白术20,巴戟天10,肉苁蓉10,生姜5片,大枣12枚),考虑的是脑子属于三焦,重用柴胡本身就有攻坚的作用,生半夏能利至高位的水,计量加重。

病人吃了大约2个月的样子,暑假我回家的时候,她拿着检查报告给我看,跟5月份相比,脑部肿瘤的大小没有变大也没有变小,但瘤体内部的血管出现比较明显的减少。

当然,这期间病人也一直吃着医院开的抗肿瘤西药;虽然不好下明确的结论,但中医改变肿瘤生长环境,进而影响肿瘤生长的思路应该是具有很大可行性的。



饮酒

上一讲说了胃病,其实只是说了胃气的升降,还有一部分是胃的寒热。之所以没有讲寒热,是因为在撰写这一部分的时候发现,很难将胃病常见的寒热交错的状态描述清楚,所以干脆就不讲了。

今天我们讲酒,主要是很大一部分胃病也是跟饮酒过量有关。顺便呢,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解释下饮酒后出现各种症状的原因。

黄帝内经讲“热厥”的时候提到了酒:“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这里面提到了经脉和络脉,经脉就相当于人体内大的血管,在身体的内部;络脉呢,相当于我们的毛细血管,在身体的表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喝酒后,酒会让血液从体内的大血管跑到体表的毛细血管去;言外之意就是,血从身体内部跑到身体表面来。所以里面的大血管都虚了,外面的毛细血管都满了。在人体的体现呢,就是饮酒后脸红了、皮肤红了,感觉发热了。

这里大家注意一下,内经里面只是说酒能促使血液转移,但只字未提酒能产生气血。所以酒的作用就像农夫山泉的广告说的那样:我们从来不产生一丝的气血,我们只是气血的搬运工。读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酒在人体内只有促进流通的作用,没有一丝一毫的补益的作用。

我们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下电视里常见北方冬天酒鬼被冻死街头的事情。

饮酒后,气血流通到体表,体温变高;体温与外界环境的温差越大,散热越快;当体表温度不够的时候,体表就要向体内索要能量;但身体内部的气血因为酒的作用早就输送出去了;热量没有了,人就冻死了。而那些没有喝酒的人呢,同样的落宿街头,一般会被冻伤,但不会被冻死;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气血一直固守在身体内部的缘故。所以大家要有所取舍的去学习电视里的喝酒能御寒的知识,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们再解释下喝酒会吐的问题。西医上解释说,酒精刺激胃黏膜让胃不正常的蠕动,然后就发生呕吐了。中医解释起来和上面饮酒冻死一样,酒让内部的气血都到体表去,导致体内是寒的,同时胃也寒了。第二,胃寒了之后,蠕动的就会缓慢且无力起来,吃进去的食物就会更久的停在胃里面。胃寒加上食物,导致胃自保性的排空,就产生了呕吐。

还有,一部分人的糖尿病的形成和饮酒也有关系。有的人饮酒饱食后,很快就睡觉了。原理同上,胃寒了,胃蠕动变慢,胃排空就需要更长的时候。但这种情况的饮酒又达不到呕吐的程度,所以食物就停留在胃里面,久了后食物就会自己发酵产生很多热量。这些热量停在胃里面属于邪热,就会让人产生消谷善饥的状态;就是很容易就饿了,一次吃很多,吃完不久又饿。这种情况中医上叫“热中”。情况久了,基本是要糖尿病的。如果没有得糖尿病的话,也肯定会伴随着肥胖症的问题。

再一种情况,有人饮酒后发现就不怎么想吃饭了,原理依然是胃寒了,长此以往的话,就会引起营养不够的问题。其他的问题,类似的解释,基本都能说的通。

我们再看看酒的代谢。

酒在体内的代谢,基本是靠肝脏。饮酒一方面造成身体里寒,所以肝脏也是受寒的;同时肝脏还要代谢酒精,所以饮酒对肝脏的负担特别大。因此,中医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有2个策略:一是用温肝、疏肝的药物加强下肝脏的功能;二是加强利小便功能,在酒精还未进入肝脏的时候,通过小便排除体外。

下面这些大家平时就可以用的到了。

(1)饮酒前:喝一碗小柴胡汤(半夏的剂量加倍),小便的量会增加,在酒精进入肝脏之前就通过小便排出。里面柴胡是疏肝的,半夏是利水的,搭配起来很适合处理酒精的问题。如果你有必须参加的场合,可以用这种方式取下巧。

(2)酒后,有醉酒的感觉,但不严重:一大把绿豆芽,煎煮20分钟,然后喝绿豆汤就好了。这是直接解酒毒的,效果很不错。非要解释一下原因的话,发芽的东西对应的肝脏的属性,可能是辅助了肝脏。

(3)喝醉了:泽泻和苍术两味药煎汤,喝掉。

(4)宿醉后第二天醒来头痛欲裂:吴茱萸汤,原方用就好了。

总计一下的话,适量的饮酒确实能改善末梢的血液循环,但这里的适量不是对酒量而言,而是对于你身体的正气而言;不造成身体的里寒,不影响身体内部脏器的功能。过量饮酒配合不良的生活习惯,真的百害而无一利。

解酒的东西的话,多是中药,对于大家来说可能驾驭不了,但绿豆芽值得拥有。菜市场买一些冻在冰箱就好了,对酒后的头晕、头痛效果挺不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