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三观

 闲小豆陈老师1 2019-12-16

  每个人有三观和自己的思维逻辑体系,每本书也有对应的三观和思维逻辑体系。一般来说,一本书所呈现的三观和思维逻辑体系就是书的作者本人的,每个人在读书的时候,便会经过一次书的三观和思维逻辑体系的洗礼,由此拓展和提升一个人,也有可能让一个人更加的冲突,这是是关于读书,咱们不扯远了。关于黄帝内经的三观是什么呢?

  前面说了,黄帝内经不是一个人的著作,而是一个时期的医学集成,是整个中医系统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的三观和思维逻辑体系,也就代表了中医的三观和思维逻辑体系了,咱们就从整体而言先谈谈这点,这属于黄帝内经的理论特点,有了整体的把握认知,方便后续更好的学习理解黄帝内经、认识人体。关于中医的思维逻辑体系,阴阳五行思维贯穿始终,这点另外单独再讲,这里谈黄帝内经的三观,人体观、疾病观、疾病防治观,挨个说说。

  第一、符合实际生命活动的人体观。人体观是啥意思,就是怎么看待人体,黄帝内经一方面把天地人看成统一的整体,分别把人放入天地、自然、社会之中去看。认为人是自然界有机组成的一部分,天人相互联系,提出生气通天,把人看作是精气升降出入之器,也就是主要在研究人体的整体功能,把握人生命过程机制和生命规律。而不是具体的人体结构高矮胖瘦尺寸数据大小等。西医是从身体结构去研究身体功能,从局部到整体的解剖生理分析去研究人体,而解剖的人体和具有生命力正常活着的人体是有差别的。所以我觉得中医学的人体观更符合生命活动的实际过程。

  第二、自然平衡的疾病观。基于人体观,结合实践经验,中医学的疾病观概括起来说,主要是自然有序、和谐统一,人体的这种自然平衡被打破了就是疾病。所以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疾”。不管是饮食作息还是情志思维,各种身心活动和自然平衡相悖,都属于阴阳失调而可能导致疾病。中医不是以身体结构形状、质量性质的变化或者超标作为衡量疾病的单一标准。中医强调的是身体整体机能的紊乱,通过邪正相争说明疾病的发生原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着眼于动态的分析人体的动态平衡,关注身体的整体机能平衡或者失调状态。这和西医里从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形状、质量性质正常与否来判断疾病对比而言,中医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系统,各自盛开。

  第三、以人为本的疾病防治观。在疾病观的基础上,疾病观属于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角度,疾病防治观属于解决问题方式方法。中医强调的是因人而异,不同时间不同对待,以人为本,关注人体整体机能协调,关注人体阴阳是否失调,调节阴阳平衡,个性化的对待,辨证施治,有补虚泻实、寒热温清、因势利导、逆从求本等原则。遵从共性的原则,同时按照个性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对于疾病防治这块,中医提倡在外遵从自然规律,在内促进身体整体机能更好,和谐平衡,提升身体自身的防病能力,让人体维持在自让健康状态是健康的最好状态。在养生保健包括日常的食疗养护、导引术、按摩等各种方法吗,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还需要说明一下,这里谈学习黄帝内经,读懂中医、认识人体,是为了认识生命规律,为人的自然健康服务的。时下主要有中医和西医, 各有所长,不谈优劣。黄帝内经有其自身独特的角度和方法,有时候方便理解认识,需要选择一个参考对象,西医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