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冥想(1)什么是冥想?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2-16

紫萝

认识冥想(1)什么是冥想?

做冥想导师,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冥想?”。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应该是,“来,一起做一次冥想练习吧!做了,就知道了”。不过,这种回答有点不讨喜。因为对于我们大多人来说,先了解是什么,然后再体验或尝试,才是符合习惯的程序。但冥想的核心是自我的体验。它很难被定义和描述,而且具象化的认知理解,并不会帮助提高冥想练习的质量,有时可能还会成为一种障碍。话虽这么说,还是要讲讲什么是冥想。至少满足一下我们思维定式的需求。简单来说,冥想是一种头脑练习。它是目前心理健康领域,广泛运用的一种情绪调节和管理方法。现代冥想来源于古老的佛教修行,但剥离了其宗教成分,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发展和衍生出的头脑练习法。冥想过程中,我们将意识持续聚焦到特定的事物或行为上,比如自己的身体、呼吸、情绪、思维;或者一句话、一个词等。然后,持续的、不评判的去观察、感受和体会。

通过常规的冥想练习,我们的意识和身体之间的联系会不断加强。意识对身体释放出的信号会愈发敏感。这样的一种紧密关系,会产生很多有益的结果。比如,意识对身体调控能力的增强。通俗一点说就是,你的身体会更听话。对运动能力的增加大有帮助。举个例子,进行走路或跑步锻炼时,你可能会听到一些关于运动姿势的建议,像“用大腿用力,用腹部用力”等等。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讲,怎么用大腿用力,怎么用腹部用力本身就是个问题,其实只要把你的意识放在大腿或腹部,那里自然就会发力更多。现在人们开始将运动和冥想结合起来,比如跑步冥想,就是在跑步的同时聚焦呼吸或身体感受等。

在冥想过程中,我们探索那些每时每刻在脑海中流动不止的思绪和念头,让意识去观察每时每刻的思考。这些探索和观察会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定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习惯,发现那些影响我们情绪健康的“好”习惯或“坏”习惯。我们的情绪感知能力也会在冥想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使意识能够更快的介入到情绪反应中来,对情绪进行及时调节和管理。

现代冥想练习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早期主要是在医疗体系内,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使用。进入21世纪后,冥想练习在欧美社会出现了一个高潮,非病患的练习人数激增。美国的一次普查中发现,每11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最近一周里做过冥想练习。为什么人们会突然如此的热衷冥想练习呢?这其实与近十几年的科研发现紧密相连。

关于冥想的科研发现

冥想早期在医疗体系中的运用,就是基于许多临床实验的结果。比如,与同年龄和背景的人相比,常规冥想练习者会:

· 有更好的情绪调控和共情能力;

· 更少的焦虑度以及抑郁情绪;

· 更好的学习和工作记忆能力;

· 更强的选择性专注力和执行控制专注力;

21世纪初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更为吸引眼球:冥想会改善大脑内部的结构和运作。比如,经过八周冥想训练,被试者的:

· 与共情相关脑区和前额叶大脑皮层间联系增强;

· 与焦虑、恐惧和压力相关的杏仁核区域缩小;

· 与专注力相关的扣带回区厚度增大;

· 与认知,记忆和情绪管理相关的海马区厚度增大;

这批吸睛的科研发现使冥想一跃进入大众流行的行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