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龙《彩墨文人画》 为文化张扬 聂昌硕

 聂昌硕 2019-12-16





《秦龙彩墨文人画》

 为文化张扬  

聂昌硕

 
我在写《声光交响》,汇总自己一生的经验,著就自己的理论。在阐述自己的色彩理论时用蓝橙、红绿、黄紫,三对补色系交替交织的构成原理去解析梵高、高庚等大师的作品,用同样的原理也解析了秦龙与胡永凱作品,让读者对照,看看他们的色彩是否可以与世界级大师们比肩。
 
在整理他们的作品时,无意间发现秦龙有一批彩墨文人画,相当精彩。它的图式与传统有很大差别,有“不伦不类”之嫌,视“笔墨”为底线的人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是,文人画看重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的四大要素,秦龙的作品一项也不缺。
 
怎么定义秦龙的彩墨文人画呢?有点“四不像”,一个亦中亦西的嫁接新品种。作品中有纯水墨,线描勾勒、墨色洇染;又有纯色彩,水粉、炳稀斑斓辉煌;风格似工笔重彩,却混杂大笔写意,横涂竖抹姿肆放纵;一会儿单色平涂,一会儿多色叠加,单纯与丰富并茂……秦龙掌握的多种造型手法、技巧与效果竟能在一幅作品中同时呈现,和睦相处,实属难能可贵。
 
当下社会发展太快,古建未塌,新楼竖起;旧的未弃,新的已经林立,一个新旧混搭的时代特征在秦龙的作品中反映出来,他对自己的风格命名为“双行线”。
 
支撑“双行线”能够并轨同行,自然需要多种修养与多种技能。大量的速写插图创作为他提供了坚实的水墨线描功力;杰出的油画创作为他提供了雄厚的色彩底蕴;自创的绘制工具流程保证了多种效果能够在宣纸上生成,这三项合一本身就是嫁接,就是混搭。
 
他的绘制工具流程值得特别提倡。秦龙的彩墨文人画先用水墨线描在生宣纸上勾线洇染,洇染充分后将纸裱糊在木板上,生宣成熟宣了,再在熟宣上用水粉炳稀上色,纸性的变化保证了混搭成功。
 
秦龙的实践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艺术创新不能局限于旧材质中,旧材质在提供风格的同时也成为效果的桎梏。创新会触及物质基础,任何艺术效果的重大变化都与工具、材质、绘制程序有关。
 
秦龙的成功主要不是技巧,而是学识修养。他告诉我:“不画看见的,不照着看见的画,只画心中想象的。”这里揭示了一个“秘密,写生或写实艺术受对象的约束。回顾人才济济的西欧,四百年的绘画史,图式基本没变,就受累于写实主义。十九世纪末有了飞跃,这个飞跃在于印象派推崇主观感受,人性的内在需求猛烈迸发,画风才日新月异,大师才层出不穷。
 
这个转变将现实主义转交给了摄影,绘画专攻人的主观需求。对于这个转换一些中国画家至今还未醒悟,原因复杂,最重要的是千年培育成的农耕意识,根深蒂固。
 
农耕意识重视技艺,它反映到绘画中饶有趣味。中国没有产生写实绘画,国画应属写意作品。写意的重点应该是表达心境,发掘个性图式。奇怪的是一千多年国画图式基本没变,却一味强调笔墨技巧,甚至将笔墨技巧上升至中国文化精髓的高度,可见农耕意识对技艺的重视程度。
 
中国一直有排外情结,当西式写实绘画进入中国却不排斥,反而大受欢迎,至今热情不减,甚至对照相现实主义追捧至上,令人啧啧称奇,原因仍是技艺文化在作怪。写实绘画重视技巧,照相现实主义更需要超级匠人精神。当物质生活已经全部进入“工业化”的社会中,画坛中竟然还有人提倡老老实实画画,崇尚工匠精神,搞不懂艺术与工艺品还有差别吗?
 
工商文明强调人的质疑能力与批判精神,倡导创造,强调个性,由此,现代科技的重大发明创造几乎全部发源于西方。欧美艺术与之同步,强调创新,强调风格,强调与众不同,从不将技巧当做自己的文化精髓。
 
农耕文化根深叶茂持续两千多年,以集体潜意识的形式传承下来,习惯成自然,很难接受新思想。当下许多乱像根源于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也是一些画家始终未能走出写实“樊篱”的深层原因。
 
秦龙对西欧苏俄的油画相当熟悉;又博览文学、电影名著,酷爱西欧古典音乐,他了解中国画,谈及古今国画名家见解独到,由此他的绘画建筑在广博的文化基石上,不会陷于某个画种、某个流派之中,各种修养在创作时,都会在形象思维中争“席位”,占“地盘”,最终混搭成为秦龙风格。
 
当下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的知识与格局需要占有大量信息,需要疏通各种信息渠道,否则不可能成为现代人,也无法与现代艺术交流。不填平鸿沟,画家仍会局限于研习技法,而迷茫于未来!
 
自印象派之后最优秀的画作不是客观所赐,而是心象外化。是画家心理的需求,才会在视觉中寻求互补需求,才会在形色中寻找各种对比以获得应力平衡!
 
秦龙的彩墨文人画是有益的探索,它不同于旧文人画,也不同于西画,“四不像”恰恰给予其立足艺坛的空间,又恰恰有东、西图式的“遗存”,为鉴赏提供了审美适应的基础。
 
秦龙的彩墨文人画将绽放异彩,越久越芬芳!
 
聂昌硕 2019年810





 秦龙人物画中有些是重彩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