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中气下陷, 身体会有3个表现, 如何补? 中医给出补中益气汤

 蓝天白云82o1b0 2019-12-16

老黄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长期以来的工作打拼,导致他患上了慢性疲劳,身体常年处在一个疲惫的状态,稍微运动一下,就上气不接下气,着实辛苦。

后来经朋友推荐,找到我调理。经过一系列把脉、问诊后,我发现老黄是中气下陷的典型表现。

老黄表面上虽为慢性疲劳,但在中医眼中实为“痿症”。这是因为中气下陷,影响了肾和脾,导致肾水不能到大脑,虚弱的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至于营养不能输送到四肢,最终使得人长期处于一个极度疲劳的状态。

事实上,除了疲劳,中气下陷的症状还有很多,我们平时可以对照身上是否出现这些症状,来判断是否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的症状

中医上所说的中气下陷,大部分都是因为饮食不当、过度劳累,导致脾胃损伤,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我们都知道,脾胃在五脏中是起着运化水湿、生化气血的作用,而脾胃气虚,则会引起中气下陷,具体的症状有以下3个:

《诸病源候论·痢疾诸候·脱肛候》中记载:“肛门大肠候也,大肠虚冷,其气下冲者,肛门反出。”中气下陷时,会导致肛门有重坠感觉,而且总是出现便意,这是中医上所说的“肛脱”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阴挺出下脱候》提到:“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亦有因产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脱者。”,由于中气下陷,脾气升举无力,则会导致女性出现子宫下垂

除此之外,脾气虚,升举无力,也会引起其他内脏下坠,如胃部、腹部出现重坠感。另一方面,中气下陷会导致清阳不升,就会出现头晕目眩、乏力倦怠、懒言懒语等症状

面对中气下陷的3个症状,首先要做的就是补中益气,这其中,以升阳举陷为主。中医上常用补中益气汤进行调理。那么,补中益气汤中有哪些药材呢?

补中益气汤的成分

对于中气下陷,中医上用补中益气汤进行调理。这种汤由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和大枣组合而成,是治疗中气下陷最常用的配方,其中,每一味药材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中国最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把黄芪列为上品,《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古医书中都提到黄芪具有补虚益气的功效,《药性歌诀》中记载:“黄芪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的功效”。因此,黄芪对于中气下陷者,能够起到很好的补气功效。

《维药志》中记载,白术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腹内冷痛”,《蒙药》中也记载白术的根茎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腹泻”,补中益气汤中加入白术,正是为了缓解中气下陷引起的脾胃问题。

补中益气汤中的炙甘草,与人参、白术同用时,能够起到很好的强健脾胃功效,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气短、乏力等症状,《本草述钩元·卷七》提到炙甘草“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信用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气下陷的人来说,在服用补中益气汤调理的时候,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还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尽快恢复。

参考资料:

[1]张明雪. 中气下陷证与脾不统血证鉴别[N]. 中国中医药报,2012-11-07(005).

[2]谢颖,毛得宏.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07):479.

[3]陈保安.论《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上的运用[J].中外医疗,2009,28(06):96-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