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纯性咽喉肿痛,不妨试试千古名方“甘草汤”】

 仕仕霖霖 2019-12-16
 甘草汤来源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的《伤寒论》,功长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为治疗咽痛的经典名方。唐代医药大家,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其编撰的《千金翼方》中将该方命名为“温液汤”,实为同一方剂。

甘草汤的组成药味特别简单,仅甘草一味,中医临床上常用于少阴病初起所致无他症之咽痛。用简单易于理解的语言来说,即一般应用于单纯性口腔咽喉溃烂、红肿、疼痛,也就是西医所说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对于甘草汤的应用,《伤寒论》原文载:“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关于煎煮和服用方法,原文曰:“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讲述了甘草汤的使用要点,是在少阴病刚刚开始的时候,有咽痛的症状,最适于使用。煎煮方法则是取甘草药材,加水三升,煎煮浓缩至一升半左右时,滤去药渣,取药液温服,分两次服用,此为一天的用量。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汉朝的容量单位“升”,是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升”?答案是否定的,但到底该如何折算,当前并无确切的定论。不过,根据考证的结果,学术界比较倾向于认为,汉代的一升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约200毫升,而一合则相当于现代的约20毫升。

甘草汤虽然简单好用,但得注意几个关键点。其一,甘草汤用的是“生甘草”。甘草生用和炙用,功效和临床应用截然不同。在我国药典中,甘草(生甘草)和炙甘草亦被分列为不同的药物。生甘草性平微凉,能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擅治咽喉疼痛。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仅有两次用到生甘草,均是治疗少阴咽痛。炙甘草性平微温,炙后的甘草补益作用增强,善于补脾和胃、补中缓急、益气复脉。甘草炙后入心,长于治疗心脏相关疾病。

其二,甘草并不适宜于长期服用。若单纯性口腔、咽喉疼痛红肿溃疡需用甘草,症状明显缓解即可停用,勿当每日茶饮。长期和大量服用甘草会产生肾上腺皮脂激素样副作用,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和排钾增加。鉴于此,肾功能欠佳,或有肾脏相关疾病的人士更应慎用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