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花间挹香 2019-12-16

导语:

在春秋以前,我国文学一直被贵族垄断。那个时期的市民绝大部分是无法接受到文学的,所以他们的素质普遍偏低。同时,那个时候的文学仅仅适用于贵族阶层,对于市民阶层来说是个没有适用于自己的文学一说。然而,我们也知道与贵族阶层相比,市民阶层绝对是要庞大得多。所以我国的文学必然不会永远停留在贵族阶层,那么我国文学是怎样走向市民阶层的?而且为何最终走向通俗化?

伴随着文学走向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他们就要求获得更高的可让自己享受的文化。戏曲的出现很好的满足了这一要求,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市民们生活。作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一种文化活动,戏曲本身就属于通俗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我国通俗文学的发展,戏曲其实也得到发展。那么通俗化文学的发展对于戏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此次探讨,我们也许可以了解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戏曲受到了来自我国通俗化文学的影响。

文学通俗化的第一步:文学下移至民间

我们知道在夏朝到春秋这段时间,我国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社会。贵族阶层在社会之中占据着绝对的高等地位,奴隶自然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可是市民阶层除了拥有人身自由之外也没有拥有更多的权利,所以他们也很难享受到接受文学的洗礼。

随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百家争鸣时期几位代表人物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从夏朝一路到了春秋时期,在这长时间的时间积淀之中,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已然成为了社会中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同时,到了春秋时期,我国社会产生巨大变化。由于井田制和礼乐制度的相继崩溃,奴隶制社会已经走到了灭亡边缘。春秋时期正好是处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过度时期,这就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就出现在了那个时代,各个流派在学术思想之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个流派为了传播各自的思想,不得不广收门徒。因为贵族阶层人数过少,而且有着自己的贵族文化思想。所以招收这些门徒中绝大部分都是市民阶层,这就让得原本存在于士阶层甚至贵族阶层的文学在市民阶层开始广泛传播。

随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古代思想家们在传授自己的思想

虽然说由于市民阶层之前很少接触到文学,这些流派在传播文学过程之中很多市民不会感兴趣。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市民乐意去接受,同时在接受文学洗礼的同时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这样一来,这部分市民就会为自己信仰的流派去传播思想,就这样原本属于文学在社会上传播的范围这就越来越广。

文学通俗化的第二步:民间文学的兴起

春秋之后,文学已经基本下移至民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原本比较排斥春秋以前贵族文学的许多市民也逐渐的接受这种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然而很多市民所接受的文学大多是以前适用于贵族阶层的文学,这种文学与市民阶层的生活差距较大。随着文学在民间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市民渴望拥有和他们生活中更为接近的文学。

随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市民阶层

在市民阶层之中许多接受了文学洗礼的人以及许多流派的大家,为了满足广大市民阶层的需要就创造了许多的与市民生活相接近的文学作品。这些早期的文学作品与以前适用于贵族的文学不同,它们更加贴近市民阶层。这其实就是民间文学的雏形,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对于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诗经》

就如《诗经》国风之中记载的许多关于民间生活的文章一样,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开始反映起民间的生活,市民阶层文学逐渐兴起。同时,这些文学作品受到了市民阶层之中许多人的喜爱,成为了他们在劳苦的工作之中用来获得解脱的一种很好的精神载体。广大市民阶层人民的支持,刺激了这些民间文学作者的积极性,这让得民间文学进一步发展。

文学通俗化第三步:平民文学的成熟

以前的很多民间文学虽然内容非常接近市民阶层的生活,但是却仍然脱离不了贵族文学的一些范畴。比如很多作者用文字记载民间生活的时候,会很自然的追求字词的优美,这就是文采。这虽然让得他们写出来的东西非常优美,但是由于市民阶层之中大部分人受到的教育有限,所以很多记载的内容他们是很难看懂的。

随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白居易

唐代,是民间文学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白话文。采用这种体裁所编写的文学作品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字的通俗化,简单来说就是书中所有的文字和组成的语言都是接近于平民平时的口语表达。它不像很多文言文那样,让得市民阶级中的很多人在阅读时感觉就像是平常与朋友对话那般,白居易的诗就是其中的代表。

可以说这是民间文学的一次革命,白话文的兴起与广泛流行,让得后来许多文学家在创作民间文学的时候做出了改变。因此他们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更加的适用于市民阶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适用于市民阶层的文学。以白话文为体裁的作品的不断增加,表明了我国文m学基本走向通俗化和平民化,民间文学走向了成熟。

文学走向通俗化的原因

关于我国文学为何会走向通俗化,显然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市民阶层身上,毕竟这通俗化的文学基本上就是为市民阶层准备的。从春秋时期开始,由于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市民阶层成为了社会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让得市民阶层的需求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市民阶层自身的壮大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走向通俗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古代文人

加上随着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经济实力的提升,他们就有了除物质以外的其他追求,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于适用于自己这个阶层文学的需求。虽然很多古代文人口中对于金钱是万般贬谪,但是面对金钱的诱惑还是难以抗拒。由于朝廷给文人提供的官职有限,所以很多文人其实生活还是得靠着自己的。

很多文人,要么贪恋钱财,要么维持生计就不得不去写市民阶层喜欢的文学作品,这就成为了有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文化发展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我国古代文学也有着自己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学就会出现。而通俗化的文学正是时代发展的一个产物文学的通俗化是历史的选择的结果。

受通俗文学影响的戏曲

首先,我们要知道戏曲产生于古代舞蹈,同时还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多种元素。戏曲大概产生于唐朝,而且它的出现本身就是许多人的需求。戏曲对于观众也没有限制,所以在市民阶层中非常受欢迎。

随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古代戏曲

戏曲并不是舞台的即兴表演,它是有着自己的剧本的。这些剧本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现存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来。而且戏曲选取用来作为剧本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平民化程度很强的,因为这非常利于改编,而且故事性非常强。

所以戏曲除了表演技巧外,它表演的内容都受到文学的影响,而且这些文学是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要说到通俗化文学对戏曲产生的影响,其实也就是推动了戏曲走向市民阶层,成为民间最受推崇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也间接推动了戏曲再后来的发展,可以说,通俗化文学直接影响了戏曲的表演内容和性质,间接影响了戏曲在今后的发展。

结语:

文学本身就源于生活,所以文学的发展自然脱离不了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社会形式发生改变。这对于我国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学不再是属于统治阶级。在现实生活的一点一点影响之下,我国的文学渐渐平民化,通俗化。这是我国文学的一次飞跃,也是它的另一种方式的发展。同时对于后世的文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参考文献:

《中华上下五千年》;

孔子:《春秋》;

《中国古代文学史》;

刘旭:《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