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广州玉 2019-12-17

又是北风肃杀的季节

世间的所有姹紫嫣红

仿若一夜之间都销声匿迹

黯然零落

此时此刻

位于孟津县平乐镇的

历史名村新庄村

却因为贾谊史诗般的存在价值

吸引着前来访古的人们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西汉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生于此地,葬于此地,以他永不磨灭的光辉,氤氲着北邙山头的秦砖汉瓦,苍松翠柏,永远诗心歌韵,气节凛凛。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穿越历史的风烟尘土凭吊先贤,品味贾谊高古文风里的那些怨、那些愁,忽然发现在古代冷漠的剑戈交错中,融入一抹诗意的斑斓,才是历史最终留下的痕迹,才是真正的丰碑屹立,才是后人刻骨的思念,永远的崇敬。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贾谊师从荀况学生张苍,少有才名,以能诗善文被河南郡守招致门下,辅佐治理河南郡。其时政绩考核,河南郡天下第一。贾谊20岁被汉文帝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朝廷每有政论,贾谊以见解精辟,应答如流被汉文帝视作能臣,偏爱倚重。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贾谊以清醒的历史意识和敏锐的现实眼光,冲破当时甚嚣尘土的各路人物思想,不顾当朝元老旧臣的诽谤与排挤,力推行仁义、法先圣、制礼仪、别尊卑的儒家思想,为西汉王朝制定了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蓝图,指明了一条蓬勃发展的阳关大道。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贾谊的旷世才华,得到皇帝赞誉,必遭馋臣嫉恨,庸者不容。群臣围攻合剿,贾谊屡遭贬用,仕途颠沛流离,英年忧愤而终。是星星总会发光,是玫瑰总会开放,是真龙总会腾飞,是鸿鹄总会飞翔。贾谊名扬天下的《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吊屈原赋》、《鵩鸟赋》,不因贾谊的命运多舛时运不济而蒙羞落尘,反而因后世再无人堪比而光华灿烂万古风流。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贾谊的著作吸取战国儒道法三家思想而又“案之当今之务”,使其政论文具有时代需要而“经世致用”,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被古今政治家推崇引用。继承战国之文“敷张文辞”的写作手法而又更加疏直激切,尽所欲言,感情充沛,逻辑严密,精辟透彻,全面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文略,代表着西汉文学的最高成就。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贾谊去后,历史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维护着他的尊严,论证着他的功绩,推崇着他的思想,延续着他的成就。司马迁写《史记》时,为屈原和贾谊二人写了合传,后世以屈贾并称贤人。西汉另一史家班固评贾谊: 谊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凡所著述,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西汉文学家刘向评贾谊: 其论甚美,通达国体,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文勰的《文心雕龙. 奏启》,称贾谊奏疏“理即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近代文坛的“刀锋战士”鲁迅先生,从来藐视群雄,也由衷赞美贾谊文章: 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毛主席更是高度评价了贾谊的《治安策》: 西汉最好政论,全文切中当时事理。他还曾多次作诗赞叹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贾谊只活了33岁,人生短暂,却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政治和文化上,都领袖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历史深深铭刻。贾谊墓前追魂殇,阙歌未飞已断肠。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如今,站在北邙孟津山头凭吊先贤,于凝重的历史里寻觅贾谊的足迹,突然就明白了滔滔黄河水,为何翻滚得这样波澜壮阔,原来是为了歌唱一具高贵的文化躯体,抚慰一个忠诚的灵魂,祭奠历史画卷里的那些仰俯沉落。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邙山有情谒忠骨

殇歌一阙随风落

纵忠魂在荒谬的现实里

粉身碎骨

但真才实学永远是世人

立身之本

人们怀念并一直守护的

是忠君爱国精神的傲然屹立

是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贾谊——千秋不朽的文化丰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