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峄山碑》小篆概述

 lj0279 2019-12-17

小篆概述--峄山刻石与会稽刻石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别。史书上把秦以前的文字称作大篆。小篆指的是秦统一天下后书同文而制定的官方文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是也”。



 小篆字形长方,大小一律,整齐停匀。用笔瘦劲,粗细一致,横平竖直,基本上只有横、直、弯弧三种笔画。结构平正,疏密匀称。很多字上密下疏,重心偏上,显得爽朗俊健,舒展飘逸。章法布局匀整,横有列,纵成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多次东巡泰山、琅琊、之罘、碣石、会稽、峄山等地。每到一地都要树碑刻石,宣扬秦的文治武功,申明法令,颁布改革措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东鲁登泰山有《秦山刻石》,同年,巡视山东诸城县东南琅琊台有《琅琊台刻石》,另外还有   《峄山刻石》和《会稽刻石》。


 《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秦始皇率群臣东巡登峄山(今山东省绎县境内),丞相李斯等为颂秦功德而立。原石佚,今传翻刻本。《会稽刻石》,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二一0),始皇五次巡行,登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丞相李斯等为颂秦功德而立。原石不存,亦仅传翻刻本。《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秦刻石相传均为丞相李斯所书。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瑾在《书断》中评价李斯小篆说“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又说“李君创法,神虎精微。铁如肢体,虬如骖騑。汇海森漫,山岳巍巍。长风万里,鸾凤于飞“。《唐人书评》说:“斯书骨气丰匀,方圆妙绝“。今观《峄山刻石》,《今稽刻石》,其用笔单纯,瘦劲划一,藏锋逆入,圆起圆收,转折处呈弧形,不见棱角。字体纵长,布白停匀。结构追求对称和均衡,然亦时出斜笔,参差变化,黑白对比,增强了整体的艺术趣味。其法度谨严,气格高古,确为后世学习小篆的上好范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