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鞠丸:朱丹溪的得意之作,疏气解郁,气顺了、人也就精神了!

 文艺06 2019-12-17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现在可以在药店里买到的越鞠丸、保和丸,和我们熟悉的逍遥丸一起,是中医理气药的始祖,至今已经使用了快700年了,也是现在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药物之一。

朱丹溪是中医“滋阴派”的代表,他提出过“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非常重视养阴。但是同时,他更是个“心理治疗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很擅长治疗女性疾病,而这些女性疾病都是由“气”上得的,因为“气郁”了。所谓“气郁”,就是情绪不畅,心理压抑。

中医所说的“气”就是功能,我们常说的胃气,就是胃的功能,胃气虚的人一般消化功能都弱,吃点油腻的、黏的东西就会觉得堵在胃里。就是因为功能不足,而“气郁”就可能是全身功能的失调,这也是心理因素能导致的后患。

所以,“理气”就是帮助豁达情绪,调理失调的功能。关于这一点,清代的名医吴谦就说过:“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从何生。”意思是,只要气顺了,人就不生病。而这个“气”顺了,确实包含了我们现在说的不生气,平心静气的意思。

“气郁”的问题在朱丹溪眼中是严重而广泛的疾病诱因,胃中的异常感受就是“气郁”之后表现最快的一个,很多更加严重的后患也会因为“气郁”而留。因此朱丹溪设计了“越鞠丸”,帮人消气,将从“气”上得的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朱丹溪在这个方子下面记录的病例,几乎全是女性,而且主要都是婚姻不幸、感情不合的“怨妇”。她们有足够的生气、郁闷的理由,其中一个是:“许婚后夫经商二年不归,因而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床里坐……”

朱丹溪对这个病人的描述极具画面感,完全是一副自闭的、向隅而泣的形象,“越鞠丸”最初是给她们设置的。但是到了现在,“越鞠丸”症已经普及诸多人群,郁闷的问题也已经男女平等了。于是,“越鞠丸”和“逍遥丸”都从“怨妇”专用变成男女通用了。

越鞠丸

最早出处:元末明初《丹溪心法》

使用历史:700年

主要成分:栀子(姜制)、六神曲(麸炒)、香附(醋制)、川芎、苍术、木香、槟榔

整体药性:平

功能主治:疏气解郁,和胃消食。用于食积郁滞湿浊内生气致的胸腹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典型征象:心里郁闷,胃里堵闷

·服用方法·

常规用量是每天2次,每次6克。这个药是水丸,有的人消化能力差,会觉得吃了水丸也不舒服,可以用开水溶化之后当汤药喝,这样便于吸收。最好是饭后服用,增加胃肠的消化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