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之春”走出魔都!《海上生民乐》赴甬首演 ▸聚焦◂

 cxag 2019-12-18

今晚(12月17日),一场结合民乐演奏与现代舞美、融文学于音乐,呈现多元跨界融合的视听盛宴《锦绣中华·海上生民乐》音乐现场在宁波大剧院隆重上演。本次演出以“乐和天下”为主线,分《风》《雅》《颂》《和》四个篇章,讲述山河之爱、家国之爱和生命之爱,抒发世界和平、生活祥和的美丽梦想。

演出由上海市文联、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联联合主办;上海音协、上海民族乐团、宁波大剧院承办;浙江省音协、宁波市江北区委宣传部、宁波市音协协办。

上海市文联、浙江省文联、宁波市文联等相关领导,著名作曲家何占豪等艺术家,以及一千多位宁波市民观看了音乐会。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承载着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文化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锦绣中华》系列品牌音乐会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背景下,创立的体现长三角文化交流互动的专业音乐活动,在近两年的“上海之春”上已经先后推出的《锦绣中华·西北风情》和《锦绣中华·最忆是江南》两场音乐会为这一品牌项目打造了成功案例,赢得了广泛嘉誉,此番上海音协携手上海民族乐团,宁波地区优秀民乐演奏家,海派民乐的声音,汇集长三角地区多元的文化特质和优秀的民乐精英,以去年在沪成立的“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为依托,充分彰显长三角地域文化魅力,展现新时代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上海音协副主席、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表示,今晚的演出是《锦绣中华》系列品牌音乐会在长三角苏浙皖地区的首次演出。它力图挖掘民乐在意境表达方面的潜力和优势,采用音乐现场的综合视听呈现形式,展示当下海派民乐所追求的传承、融合、创新的成果,展现海派文化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鲜明气质。“希望借由这场演出能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区域的文艺交流与情感沟通,用民族音乐的语言奏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时代篇章!”

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的高雅艺术有责任到长三角地区巡演、展示自己,同时向广大地区汲取养料。上海是座大城市,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江浙地区也要多跟上海交流。我就是个例子 ,我是浙江人,不到上海学习, 我就写不了《梁祝》。长三角一体化的设想有利于江南文化的大发展。

管乐组合《汲古》再现八千年前混沌天地间悠悠骨笛之声;古琴独奏《流水》以一架宋代名琴,弹风云江川,吟千古沧桑;笙重奏《和鸣》用中国最古老的和声乐器,吹出千年文明,传唱大道自然;

丝竹重奏《紫竹》

筝独奏《墨戏》

丝竹重奏《紫竹》生动明快、雅趣天成,糅合生活韵味,荡漾岁月情怀,被誉为“上海声音”;筝独奏《墨戏》结合古筝和舞蹈,展现中国书法的浑厚大气、素淡空灵、酣畅淋漓,所谓水墨黑白处、舞在天地间;阮族重奏《剑器》发挥阮族乐器的特色,铿锵有力、气动山河,时而雄健刚劲,时而恢弘绚丽。

琵琶、京胡与鼓《别姬》


二胡与大提琴《梁祝》

二胡与大提琴《梁祝》演绎“当中国柔美遇上西方抒情”,动人弦音交织出经典的华彩乐章;琵琶、京胡与鼓《别姬》将同样讲述《霸王别姬》的琵琶曲《十面埋伏》、京胡曲《夜深沉》糅在一首曲子里,千古爱情于梨园珍韵之中跌宕;民乐与昆曲《惊梦》,张军与邹美玲用昆腔吟唱穿越千年的青春与爱情,伴以民族音乐的芬芳源头,一相随相行,曼妙六百年。

民乐与昆曲《惊梦》

昆曲表演艺术家张军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随上海文联、上海民族乐团来到宁波,我一直非常期待。其实昆曲600年前就发源在江苏昆山,所以很多艺术的养分都跟这片土地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昆曲跟民乐也是同根同源,作为中华锦绣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这次上海民族乐团重新来编配《牡丹亭·游园惊梦》的经典片段,也让我在舞台上非常享受。我觉得这次专场演出让我们可以跟长三角地区艺术家一起来分享、交流、切磋、共同成长,同时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海上生民乐《蜂飞》 来自上海文联 00:00 06:09

民乐组合《蜂飞》让你领略当西方名曲邂逅中国民乐,一样的飞弓舞弦,吐纳乾坤,横扫如风,击节如雨;唢呐与电声组合《凤舞》民乐经典加现代音乐,展现传承的生生不息,彰显当代海派民乐的开放与追求;民族管弦乐《丝路》诉说千年古道上,东西方文明交融从未中断,以古见今,丝绸之路编织梦想,连接世界。

这次音乐会特别邀请宁波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助理史可镜与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马晓晖,用大提琴和二胡这两种乐器演绎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对话。

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在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演出很精彩,既讲了民乐发展的历史,同时又表现现代生活,而且还跟一些现代音乐相结合,所以很生动,又有意境,又有情感,同时又充分发挥了乐器的潜力和技巧。其中《梁祝》的呈现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宁波观众、中评协会员刘小波对整场演出赞赏有加,他说,节目组合让人充分领略了民乐的魅力与文化的多元,古代与当代的碰撞融合又显出上海文化的包容并蓄,体现了乐团的魄力与眼光。

音乐会特别增加的宁波民间音乐《马灯调》,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观众用掌声为演员打节奏,还有不少人跟着哼唱。

演出在《我的祖国》乐曲声中落下帷幕,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不仅再次印证了音乐现场的精彩,也为“上海之春·锦绣中华”这个品牌又增添了一份成功案例,更在长三角文化交流之路上迈出了坚实可喜的一步。


乐器介绍

迄今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 距今八千多年的历史,由动物骨骼制成。音色清脆、悠扬。

骨笛

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时期, 是中国古老的簧管类吹奏乐器,也是世 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擅奏和声, 音色清晰透亮。

起源于黄帝时期,有很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吹奏 乐器,发音动情、婉转。

竹笛

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音域宽广,流派众多,具有 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深受大众 喜爱。

中国传统弹拨乐器。相传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始于唐代时期,音域广泛,表现力丰富。

二胡

始于唐代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音色接近于人声,是富于歌唱 性的乐器,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式的小 提琴”。

2000 多年前经由丝绸之路流传而来的弹拨乐器。其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极为丰富。

琵琶

京胡

中国传统拉弦乐器,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是京剧的主要伴 奏乐器。音色刚劲嘹亮,是“皮黄”音 乐的代表。

胡琴类乐器。音色亮丽,具有磁性, 在表现力上传统与现代充分交融。

韶琴

唢呐

独具特色的簧片类乐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柔并济。 

文编 | Ⓒ.Ⓛ

美编 | Ⓗ.Ⓨ.Ⓟ

摄影 | 蔡晴

视频 | 金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