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古风的创作

 杏坛归客 2019-12-18

1

                                                                                  

  数年前我曾在庐山区谈过一次《古风及其创作》,讲稿后来整理发表在《濂溪》总第33期,有人转发到了《诗词吾爱》等网站,得到了同道们的认同。前年底品科先生要我再到区里来讲一次古风的创作,虽然区名已改为濂溪区了,但我的观点却没有什么改变,似乎也讲不出什么新东西来。拖了两年,非要讲,我就拿一首前人的作品来现身说一下法。

    例诗:

    北风行

    作者: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区诗友古风创作的误区。我看主要有五个:一是认为古风不必讲究炼意,二是认为古风就是不讲平仄,三是认为古风都是五言七言,四是认为古风就是往长里写,五是认为古风不必讲究字词。

    古风随手随意写,是个很大的弊病。我们来看看例诗,李白怎么写古风。

    先看题目:北风行。写古风,前人多喜用古人现成的题目,这样有套路可循。北风行,南朝诗人鲍照(也就是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提到的那个“俊逸鲍参军”,他就葬在我们九江的江对面,离我们今天聚会的地方很近)写过,写严寒时节留守妇女思夫之情。李白的这一首,也写这个。说透了就是李白学写。但他不但体现了与鲍照鲍参军类似的“俊逸”的特点,内容雄健还有过之,这就是优秀诗人的继承和开拓精神。您当然也可以另拟题目,但得扣住题目来写,不要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再来说说古风的炼意。

    第一就是要清新俊逸。用古题目写老套子,用新题目写标语口号,都是忌讳。一定要写出别人没有写出过的意思和句子来,力避俗套。

    第二是讲究笔调。

    起首的角度要奇特。您看李白首句就点出“寒”字,第四句就直截了当地写到“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后面再一路渲染,这样就很紧凑。北风苦寒,鲍照等人描摹过了,再写不容易出新,于是李白就用典。“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烛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山海经》、《淮南子》中都有记载,说他住在太阳照不到的寒门,以睁、闭眼分昼夜,以吹、吸气分冬夏。

    很快切入正题。“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古风虽然可以写得很长,但笔调上却要精炼,不能拖泥带水。起兴之后,很快转入主要内容,这样才有力。烛龙的寒门尚有见光的时候啊,怎么我这里只见北风号怒?带出主人公。号,动词,这里读平声,与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一样。

    至少炼出一二警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语不惊人死不休,无论近体古风,一首诗中都要力求有警句,否则诗会太平淡。李白在这两句中,充分发挥起他善于夸张的特长,施展艺术手段。世上哪有大如席的雪花?但为了渲染雪大,李白就要这么夸张。但请注意:夸张也是要有根据的。第一,燕山确实有雪花。您如果说海南雪花大如席,则没有根据了。第二,燕山在北京以北了,轩辕台在河北怀来县,没那么大的雪花,怎么吹得了这么远?李白最善于这种想象。我读到过他另一首题为《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的诗,不怎么有名,但里面有两句也是这种手法:“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衡阳与洞庭其实隔得很远,但是他想像狂风触到衡岳,把雪花吹回了洞庭湖,用“回飙”二字使这件事变得合理。去年编《九江当代诗词选》,看到杨叔子先生一首写登衡山的词,结尾“回飙吹散,洞庭飞雪”,用的就是这个典。这个最不容易学,但要在这方面用心,让诗的句子精彩。

    循序渐进。“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把寒冷铺垫完毕,这时正式写思妇的悲苦。唱着笑着,突然眉毛一耷拉,愁起来了。为什么?因为她想起丈夫在更北的地方守边,那儿不知道有多寒冷呢!写作时先要做好铺垫,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主人公的思维;不要没有脉络,突兀地这里跳到那里,让读者不知您要干什么。

    能收能放。进入主人公的思维,如果总写那个箭袋子,收不住,那就会又臭又长。李白在例诗中,“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两句就收住了。诗中的思路,就要能放能收,不能光放不收。到快结尾了,该收了,把前面提到的箭和箭袋烧掉,省得再见了伤心,合情合理。

    现在,我们讲讲古风的平仄。

    首先要明白,古风的平仄与律句是要有区别的,因为你一写成律句,就变成近体了。先看看李白的律句:

    白髪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规规矩矩。印象中,宗远崖先生坚决反对古风中有律句;胡迎建先生认为古风中要有一定的律句。我个人认为,刻意而为都没有必要,以不害意为主。但前人写古风,平仄并不是随意乱来的,确实有例可循,总结起来在三个方面。

    一是平仄交错。写古风,在声律上要抛弃近体诗的律句思维,勇敢地用连平连仄或平仄交错。

    烛龙栖寒门

    仄平平平平

只一个仄声字,后面四连平;放在近体诗是大忌,但古风却是很好的。

    光曜犹旦开

    平仄平仄平

    燕山雪花大如席

    平平仄平仄平仄

近体没这种句法,但古风却要寻找这种感觉。

    二是三平脚或三仄脚。

    片片吹落轩辕台

    仄仄平仄平平平

    中有一双白羽箭

    平仄仄平仄仄仄

近体诗不能这么写,但古体诗都故意这么写。

    三是二四同声或四六同声。

    这是宗远崖先生的一个发现。就是在写古风时,一句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最好同声,七字以上句中第四个字和第六个字同声。例如:

    焚之已成灰。

    平平仄平仄。

之、成字正好在二、四的位置上。

    燕山雪花大如席

    平平仄平仄平仄

山、花、如字正好是在二、四、六的位置上,同用平声。

    宗先生是认为古风句子必须这么写;愚以为这样写句子古峭,的确适合古风,但千篇一律没有必要,否则又成为律诗了。李白这首诗,也没有都这么用,比如:

    遗此虎文金鞞靫。

    平仄仄平平仄平。

二、四、六的位置上都不同声。

    再举个我们熟知的例子,白居易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可以看出这前六句中,除第二句外有五句都是符合二四同声、四六同声的(同时也提请注意一下其中的连平连仄、三平脚三仄脚等手法)。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前贤的确是多数遵循这个方法的;二是也不全然,会有例外,比如白居易的第二句。个人认为这个例外可能是故意的,因为就像律诗的“平头”,出现四句结构差不多的就会显出呆板,必须有意识地打乱。西方有个著名的“鲶鱼效应”理论,即长途运鱼的时候,运同一种鱼会死很多;但放一条鲶鱼在里面,却会提高成活率。我认为这个理论在诗词里也同样适用。

    最后,我们来讲讲古风句式和手法。

    首先要记住,诗的手法前人早就总结了,是赋、比、兴,古风亦不例外。别看李白放浪不羁,诗好像天上地下到处扯,但他却是严格继承古人诗词的规范的。“雪花大如席”,是比,无此比不足以形容严寒;“倚门望行人”是兴,不看到过往行人不容易联想起自己家里出门的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是赋,直接铺陈对丈夫处境的哀叹。直到最后,“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用的还是比兴手法,是无理而妙的手法。事实上黄河捧土也塞不了,李白这么写只不过想渲染:比起恨(古诗中多是“遗憾”之意,如“此恨绵绵无绝期”之类)的埋葬来,捧土填黄河还容易一些。

    其次是巧用对比。

    第一是句式的长短相形。“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注意除非刻意写五古、七古,否则古风的句式要力求多变。前面有四个七言句了,李白这里一收来一个五言句,又一拉来一个九言句,各有两字之差,使句子显得有变化。“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整齐四句后,李白这里又换一个三字句,喘口气。古风中其实还有很多作者是用“君不见”三字来喘气的,大家一定读过很多,但是不一定注意过、想过。“战死”这一句,直戳读者的泪点:本来跟着思妇的路子去想,还以为只是盼望丈夫回来,还有回来的一天,到这里却突然点出人已战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换个三字句,就是为了让这一句更有力,使读者为之一震。这种提高感染力的手法,也要细细体会。

    第二是物象的大小对比。“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请注意李白这种一大一小的笔法。丈夫提剑救边,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了国家抛妻别子,大义凛然,所以说是“大”。思妇看着丈夫挂在墙上的箭袋子,睹物思人,愈增思念。文,通纹。这里不用空洞的描写,而具体到一个小物件箭袋上来,所以说是“小”。

    第三是多用形象思维。要用意象、物象说话。“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您看李白写箭要写一双,暗示人的一双,其实箭袋里一般都不止两支箭;写时间久不直接说时间久,而是说蜘蛛在箭袋的箭上结网了,箭上堆积尘埃了。我们有些诗友之所以写空洞的“老干体”,就是不善于用意象、物象来说话,而是直说,这里应该学到一招。

    总结一下,我们分析、研读了李白的这首《北风行》,觉得写古风有些什么要点呢?是以下四点:

    第一,古风要炼出深意,清新俊逸;

    第二,古风的平仄要区别于律句,富于变化;

    第三,古风的句式要活,能收能放,不要呆板;

    第四,古风的手法仍宜是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多用夸张、对比手段,形象思维。

(——与濂溪区诗友交流)

卢象贤

醉月诗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