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摹《圣教序》容易出现哪些书法学习的“问题性”

 静里乾坤f1k68u 2019-12-18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你的提问和你的《圣教序》临摹都让我感到非常有学习书法的“问题性”,所以,我要回答一下你提出的问题。

你是问题就是很平常的“我的临摹已经什么水平了”的问题。

如果我直接回答你学习书法多少年,现在怎么样,可以“初中毕业”了吗等等,这就等于没有涉及我想要回答都“问题性”。

根据你的临摹来看,你确实学习书法有一段时间里了,也能够认认真真的临帖,对书法是喜和敬畏的。

临摹《圣教序》容易出现哪些书法学习的“问题性”


所以,写了这么多字,也毫无倦意,这是值得表扬的。

但是,你的问题是什么呢?你的问题是“从楷书向行书过渡”应该注意什么?

我从你临摹《圣教序》里写的字中,真的是一点也看不出来这是在学习“行书”,这就是你临摹《圣教序》给我提出的“问题性”。

我们应该清楚,学习书法我们主要是学习书法的“法度”,这个法度本身,就包含了书法字体的特性的。

行书的字体特性就是“行云流水”的动感,我们从楷书的“稳”和“定”,要向行书的“行”和“动”过渡,这就是学习书法的一次重要转折。

那么,我们在临摹《圣教序》的时候,就要有一种从“稳定”到“行动”的转变意识。

临摹《圣教序》容易出现哪些书法学习的“问题性”


你原来临摹的是楷书,楷书要求书法要有“稳”和“定”的美感,而行书就要有“行”和“动”的美感。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要求来看,你的《圣教序》最大的问题性就是没有从楷书的“稳定”向行书的“行动”转变过来。

如果这个意识一直转变不过来,可能,你下一步的问题会更多。

行书是楷书的流畅写法,写行书由于比写楷书的速度要快,所以,点画之间就会自然产生连缀映带的“牵丝”与呼应。

在一个字之中是这样,在一篇字中,也是这样。这就是行书的特点。我们欣赏行书,也就是欣赏行书这种流畅的轻快之美。

你临摹的《圣教序》就没有这个样的意识,给人感觉就是一个个孤立的“行书”,这些“行书”如果不是行书的外表,真的与楷书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临摹《圣教序》容易出现哪些书法学习的“问题性”


这就是我们临摹的行书其实还停留在楷书的意识里,或者还没有对行书有真正的理解的原因。

也许,我们会说,《圣教序》本来就是一个集字的行书字帖,无法与《兰亭序》这个真正的行书媲美。

我们有些人确实是这样抱憾《圣教序》是集字字帖的,这是事实。

但是,作为学习行书的最好经典字帖之一,《圣教序》当年集字的时候,其实也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怀仁和尚在集字《圣教序》的时候,也特别强调了行书的特点,他努力争取让这个《圣教序》看起来就像是王羲之一气呵成“写出来”的一样,而不是怀仁和尚“拼凑”出来的一个字帖。

为此,怀仁和尚可以说是“苦心经营”了20多年,才完成了历史上非常难以完成的一个《集王羲之字圣教序》这个非常宝贵的书法珍品。

临摹《圣教序》容易出现哪些书法学习的“问题性”


尽管《圣教序》是集字出来的字帖,但是,我们仍然感到这个字帖有如下两个特点。

第一,这些字都是行书而不是楷书,就每一个字的书法特点来说,它本身就是行书。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在《圣教序》这个字帖中,每一个字都是有“一篇字”的意识的。

因为,行书每一个字的最后一笔,基本上都要呼应下一个字第一笔的起笔的,有时往往上下两个字还会连缀起来,这就是行书总的特点。

但是,由于这是集字,每一个字呼应的下一个字,未必就是《圣教序》里的字,例如《圣教序》里“明阴洞阳”这几个字,在王羲之的书法中,是很难成为他的语言的,所以,这几个字肯定都是从不同的字帖里选出来的,所以,就不可能有丁对丁卯对卯的完美呼应,而是每一个字的呼应会有一些“错位”现象的,这是集字无法克服的问题。我们临摹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一点,如果有可能,尽可能自己来克服呼应问题。

但是也不是所有是一字组都会呼应“错位”,例如像《圣教序》开头部分的“沙门”二字就呼应很巧妙。

临摹《圣教序》容易出现哪些书法学习的“问题性”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圣教序》里这样的写法。尽可能地让行书的特色凸显出来。

第二,《圣教序》这个集字行书作品尽管无法浑然天成,但是,每一个独立的字毕竟是行书,我们就要用行书的法则去学习这个字帖。

我看了你的这些临摹,感觉对书法的用笔,还没有入门。这不是楷书还是行书的问题,而是笔法问题。

书法的用笔,核心就是笔法。对笔法的论述可以用汗牛充栋了来形容了,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科学标准的说法。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书法,笔法不同,但是,笔法的根本是一样的。

什么是笔法的根本?很简单,就是你如何写出来,你写的这个过程就是笔法的过程。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笔法实际上概括起来,就是起笔、行笔、收笔这么简单。

但是,我们往往很容易输在起笔、行笔、收笔的任何一个环节上。

临摹《圣教序》容易出现哪些书法学习的“问题性”


例如你写的这个“洞”字的最后一笔“勾”是一个收笔。我们看字帖,这个勾是平出锋的走势,而你是“挑”出锋的走势。而且,字帖上的“洞”字,比较扁,你写的比较长。

虽然这是小节,但是却是检验我们观察分析字帖的本领。书法的笔法本来就很微妙,如果我们稍微有一点忽略,就会学不到笔法。

如果我们有这个自觉检验笔法的本领,那么,纠错能力就出来了。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自觉能力,那么,你就很难发现自己的临摹有什么问题。

我们临摹的字,如果用“起笔、行笔、收笔”来检查对不对,那么就很容易发现所有的问题。

临摹《圣教序》容易出现哪些书法学习的“问题性”


所以,笔法就是要注意起笔、行笔、收笔这些环节,特别是临摹字帖,是学习经典,经典是如何完成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我们就学习和理解它这样做的道理,这就是对书法的“法”的研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要做得到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再比如说,你写的“阴”字,耳朵旁的竖画,起笔是露锋入笔。行笔的走势是有一点弯度向内的,你没有写出弯度。收笔的挑势较为含蓄,你写的露了一点。

这些细节都说明我们学习书法的初期,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都没有标准的笔法概念。

临摹《圣教序》容易出现哪些书法学习的“问题性”


我们通过对笔画的三段分析,完全可以正确把握笔法的结构,从而,自然进入书法的笔法学习。

此外,《圣教序》是一个拓本字帖,与碑刻有一定区别,因为拓本是从碑刻上摹拓下来的,很多轻微的细节就会从拓本上消失。例如,一些牵丝映带拓本上是看不出来的,这个也会给我们临摹这个行书带来一些误解。

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下《兰亭序》,最好两个字帖互相参考一下行书的细节表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好《圣教序》。

如果我们学习《圣教序》这个行书字帖的时候,既没有从楷书中走出来,也没有对笔法的精细分析,那么,这样学下去,就是再学十年,书法可能仍然没有什么进步。

最后我们说说楷书对行书的基础问题。大家一直都非常认可楷书有基础了,写行书就没有问题。

这个说法也没有严重问题。但是,实践证明:对笔法不会分析,是影响我们学习书法的最大问题。

楷书和行书的具体笔法是不一样的,就像《多宝塔》和《九成宫》都是楷书,笔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所有是书法,都是用笔画组织起来的。

笔画就是笔法。每一个笔画毫无例外都是起笔、行笔、收笔组成的,我们要学会这个样分析笔画。如果不会分析笔画,书法的质量永远是上不去的。

你目前的问题就是尽快从过去只看,不分析的临摹方法中走出来,要学如何非常笔法。如果把笔法分析做好了,书法的进步是非常快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