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的青苗法...

 江山携手 2019-12-18

王安石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胸怀安定天下的大志,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因变法而闻名,领导了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史上有定评的三大改革家之一。

王安石所处的年代,正值中国古代北宋王朝统治的中期,面临着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艰难困境和国家"三冗"的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为了扫除影响变法的思想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出了"三不足"的斗争精神来实现其政治抱负。早在地方为官期间,王安石就勤奋读书,尤爱钻研书中的政治对策,考虑为当下的政务所用,并在小范围内试点。比如在鄞县推广青苗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极大地激励了王安石。嘉祐三年,王安石回京述职,他写了万言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向仁宗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但其激进变革的思想与仁宗的守成思想格格不入,仁宗虽然嘉奖了他的公心,但拒绝了他的改革主张。治平四年,神宗即位。他不满朝廷贫弱现状,决心奋起,做一个有为之君。他认为王安石可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迫不及待地把王安石召进朝廷。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自江宁入京,君臣相约变法图强。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提议变法,神宗赞同,遂颁行新法开始变法,史称熙宁新法。

为实现"富国强军"的改革目标,颁布的新法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民生等各个方面,重点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方面集中发力:一是经济上,通过先后颁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等,大力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发展农业生产和市场贸易,增加百姓收入和财政收入;二是军事上,通过推行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减轻军事负担,极大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力,彻底改变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新法艰难推行15年,取得较好成效。但在推行过程中部分举措不当,地方执行中又出现种种偏差,让老百姓利益受到损害,特别是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元丰八年,变法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王安石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从变法中我们看到了他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和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他在变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勇于探索、锐意创新、敢于担当的改革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一些改革举措甚至产生了国际影响,革命导师列宁高度评价了王安石的改革举措,称他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到访中国曾经说过:美国在二十世纪大萧条时代政府实行的农民农业贷款政策,就很像当年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