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嘉宾: 石正林 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谢水清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招商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王苏望 公司副总经理. 张秀成 公司财务总监 杨 祥 公司董事会秘书 陈 江 招商蛇口证券事务代表 问答环节: 1、未来跟招商局置地是否有同业竞争?集团怎么考量? 陈江:招商局集团倾集团之力来支持招商积余,相关的开发业务和自持业务都会支持它。招商蛇口和招商积余的董事长是一个人,就比较好办。毕竟招商局集团跨了一层,而且下面很多公司是平级的,现在有董事长,就比较好办。这个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已经梳理了一个清单,我们要挑一挑,不好的还不要。招商局集团作为排名比较靠前的央企,在国企整合过程中,也是一个整合的平台。公司跟中航善达的整合,已经是这样的关系了。我们希望以后还有国有资产整合的机会,做成国资下面超大规模的物业管理公司。目标希望能够做到世界一流,国内领先。 招商局置地,后面一段时间要把置地和置地下面的房托,还有招商积余、招商蛇口,要理清楚。招商蛇口是做重资产和持有性资产;轻资产管理和围绕持有性物业的管理是招商积余的;招商局置地是做小股跟投,招商局置地还在往房地产金融方向转,包括房托也是这个方向。我们觉得还是不够清晰,未来还要梳理一下。 2、招商物业承诺的业绩增速不高,毛利跟同业领先水平还有差距,未来在利润率、业绩上有什么规划?未来在管理层激励和并购外拓上,有什么初步思路? 谢水清:很多人问为什么招商物业和中航物业利润率这么低,其实我想问为什么别人这么高。招商物业这个利润水平是比较符合这个行业的利润水平的,不能说低,但这里面还有增长空间。有哪些空间呢?1)科技赋能:三个就度:基础服务的技术植入;智能化产品的应用;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有了这些技术应用,就能带来一些效益。2)规模增大:规模增大后有一些节约化的东西可以做,不论是规模的扩大,还是项目密度的增大;3)有了规模后,可想象空间就大了,包括增值业务、专业业务。包括我们的建筑科技、设施设备、二手房置业公司等,这些增值服务公司虽然收入只占10-12%,但是利润占比20-30%。4)集团招商蛇口对招商积余的支持,开发商这块还有很大空间。从这四个方面来说或,未来增长的空间很大。 王苏望:管理层激励,我们这次重组后,战略上有新的定位,业绩有要求,激励要跟上。我们在做对标工作,最近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我们希望根据物业公司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知识密集型转变,不同层面设计不同的机制。主要还是对标。如果是具体时间,股价要合适,在合理估值情况下;还要考虑内部整合进程,包括内部人员、定位,以及集团对招商积余考核的设置完成。我们会采纳市场的先进做法。 陈江:招商局集团是非常愿意、非常支持做激励的,在上市前,我们就想做,但是当时做不了。招商局集团不太会考虑股价,主要是考虑人员(激励谁?)、未来战略(什么业绩、什么模式)、希望激励上有创新(力度和方式)。国资审批就是招商局集团审批,不需要国资委来审批了。 3、招商积余的定位很高,是不是资源整合层面更高?在集团的设想上有什么可以分享的么?未来在毛利率、净利润率上有什么目标么?招商物业和中航物业上,哪个改善空间会大一些?去年中航的管理面积5000万方,今年7000万方,今年增长的环境是什么?未来还能不能持续的爆发式增长? 陈江:招商局集团非常重视这个项目,招商局集团层面未来要给招商积余比较大的支持,除了面积支持,还有价格支持。过去集团内部比较看重开发业务,更倾向于物业销售,不太在乎招商物业的定价和利润。 谢水清:董事中,有一个集团资本运营部的副总。 石正林:毛利率我们非常关注。我们也有20%多的项目,但我认为20%多的毛利率一定是不合理、不长久的。我们下一步考虑,利润率怎么提升,行业内头部企业可以看得到。一定不是通过项目的基础物业服务来提升,刚刚谢总提到的几个方面:物业管理现在跨界:大家为什么很关注,核心是资源聚集。物管企业手上,客户资源、物业资产、关联相关方,价值和潜力非常大。在这个年代,万物互联,行业不断颠覆,所有这些对物业行业都是机会。从未来的利润提升,我们最近在研究的商业模式怎么能够更清晰。现在招商物业、中航物业要做融合,这些资源怎么发挥更大价值,在专业公司方面怎么发力,怎么把优势更好发挥,值得期待。 谢水清:不同公司的统计口径不一样,分析师可以用收入/面积,算一下平均物业费。我们会通过刚刚说的其他手段提升利润率。 张秀成:中航物业,每年跟踪的项目数量很大,在落地签约的时候,有不同的市场情况。19H1,面积增长一方面是很多项目落地了,另一方面是统计口径的问题。我们根据行业惯例,对口径进行了调整,现在是按照合同面积,过去是按照建筑物的面积。 4、未来可预测性方面的东西,能不能给一些量化的指标?包括中标率、撤单率,在谈到项目情况,拓展情况?10月份听了谢总的发言,当时招商物业有个三亚的市政项目,这块服务和收费模式介绍一下? 谢水清:关于拓展的事儿,很难给确切的数据。实际上两家公司的增长率,招商物业19年外拓1000万平米,招商蛇口交付的面积大概800-1000万方。三亚项目已经签约的,三亚生态科技城,类似一个开发区,12平方公里,是海南省重点打造的生态科技城,这个是一个大型的城市服务项目。三亚这个是一个整体的城市服务,直接跟政府签约,服务内容包括市政(路灯、道路、河流、沙滩、绿化),我们组建了一个小组来研究城市服务。我们希望通过三亚这个项目,形成一套体系,之前招商物业都做过类似的内容。但是没有形成体系,后面三亚希望能够在城市服务上形成一套体系,希望在未来能够发展。这个项目合同总金额是2.6亿元。 张秀成:我根据我在IBD的经验,开发商下的高毛利项目其实没有这么高毛利。从并购的角度,我们也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物业管理是一个很低微的服务,保洁保安绿化,想获得高毛利,基本不可能。未来我们利润来源于哪里。我们认为物业未来是一个流量的借口,也是IT赋能的重要场景。我们希望通过增值服务来提升毛利率和含金量。招商物业和中航物业,都有很好的IT系统,包括智慧通和π平台。现在市场集中度非常低,按照谢总10月份在物博会的说法,现在还小的很。扩大规模一定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有很多的金融工具。在住宅层面,我们希望能够有开发商背景的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在非住宅,希望收购一些能力比较突出的公司,这样把这些能力在积余的平台推广。在扩大规模上,我们现在业态很多了,有各种各样的物业,我们是不是未来。在业务扩大规模的过程中,生态化、平台化,在这个过程中希望能够跟大型企业总部合作,五大行的发展路径也是这样的。 5、关联交易的占比,公司在这方面的规划?目前招商蛇口占比18%,具体看能不能介绍公司跟大股东的交易定价,是什么标准?看了公司的专利储备,有一些医疗辅助,未来怎么跟物业协同?这些科技和物业怎么收费? 陈江:个人认为,未来关联交易会下降,因为招商积余的发展,招商蛇口是跟不上步伐的。招商积余期望要做国内一流的,希望是市场化的,而不仅仅是用集团的资源。从集团国资那边,希望得到最大的支持。 谢水清:主要是三个部分:1)智能化施工;2)案场服务;2)招商蛇口自持写字楼园区的管理。刚刚看占18%,这三块占了大头,蛇口层面并没有要求。都是下面谈的,市场化定价。 石正林:目前物业公司都在加大投入,医院的后勤服务管理,我们已经介入。实际上服务不是简单的基础服务,后续的医疗辅助,医生配套的送药啥的也拿过来了。也有专门的停车场管理。对于细分市场的提升,对于我们的效益提升,有非常大的好处。 6、超级前台业务,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业务? 石正林:针对高端楼宇,推出的一个合作开发衍生服务,关注的焦点是高端写字楼为主体的办公人员的需求。这里面有个APP,不论是B端还是C端都能满足,包括集采等功能。现在覆盖面还不是很大,未来准备发力。 7、招商积余的定位是招商局的资产管理平台?未来招商积余的一些重资产,是否剥离,是否有时间表?招商和中航的人员整合安排? 杨祥:截至到19年9月,存货还有一些尾盘,还有69亿的投资性房地产,主要是购物中心和酒店,这些商业物业经营在合理水平。最近都在忙活更名上市。最近集团在梳理战略,未来根据战略的明晰,会根据战略明晰进一步安排,暂时还没有具体计划。整体这块投资性房地产的经营,我们有13.5万方面积酒店,经营还不错,整体出租率75%。 陈江:公司的战略还没有定下来,还没法说。从定位上说,蛇口重资产,积余轻资产,轻重资产肯定要分离,肯定要彻底一点。公司也在考虑有一些优质的是不是留给积余,这个战略还没有定。未来积余不会发展重资产,目前的资产,我们会通过战略确定尽快处理。 王苏望:两个平台整合方面,招商物业注入后,有3年业绩承诺。招商和中航是两个品牌,整合不能影响业务发展。从第一个三年规划看,大概率是业务不整合,双品牌运作,人员不整合,可能在业务规模小城市会整合。在一些大家都做的比较大的城市,不整合。但是一些规模不匹配的城市,可能有整合。后台一定要整合,很快见效。党建、纪检已经整合了,后面财务IT也会整合。这个不会影响到3年业绩承诺,成本会按照成本分摊来算账。 8、新能源设备管理上,小区很多电动车,公司在这块有什么业务,未来有什么拓展空间?怎么收费? 谢水清:我们节水节电就是在给客户创造价值,我们会给甲方出方案。我们自己已经研发了充电桩,已经在项目覆盖了。我们和客户的关系,我们提供技术方案,给客户省钱的话,我们也可以拿到分成。我们有专门的设备运营公司,我们是在管理平台上看到各个参数。 9、招商物业外拓1000万方,母公司交付800-1000万方。能够拆一下外拓的结构?大家很关心收并购,很多公司都想上市,怎么平衡规模和效益?增值服务收入占比,未来有什么规划? 谢水清:招商物业的外拓,前几年的态度很清晰,对外基本不接。除非有些甲方要求接,这几年接的大部分是非住宅,基本是以园区、写字楼、政府机关、公建类为主,基本没有做住宅。住宅只有招商蛇口交付的。 王苏望:规模和效益并重。因时因地不同,因标的不同,收的条件不同,总体还是希望结合公司能力,希望做到净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谢水清:增值服务占比,口径不是很一致。目前中航存在很多增值业务,我们会对标五大行,争取超越五大行。我们会明确我们产品线,会紧密结合公司情况,比如说写字楼做餐饮,比如写字楼租赁,比如客户搬家,比如客户保险,比如客户置业。基础服务带来基础价值,带来客户信任和品牌,增值服务带来价值,带来更高利润。 本纪要根据投资者见面会公开信息整理,请谨慎参考。如有错误或者遗漏,请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
|
来自: 昵称5628567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