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个西医的难治病例,解读中医“复发”概念

 金坛区 2019-12-18
小编看到了这么一个案例,一个患者,一遇寒气、冷风,甚至吹电风扇、吹空调立刻就咳嗽,这个症状已经持续好几年了。西医诊断为过敏性咳嗽,无法根治。一位医生采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几剂药就不再咳嗽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有些西医所认为的无法根治的疾病,在中医来说,只要思路对了,就非常简单。
反思一下这个案例,可能起初是因为外感寒邪引起的咳嗽,是外寒内饮,本来用小青龙汤治疗就可以解决,但是由于此人治疗不得当,症状虽然暂时缓解了,但是寒饮之邪并没有彻底的清除,还留有余邪未去;或者采用激素或者抗生素治疗,把表面的症状掩盖了,其实根本没有治愈,后来再遇寒气,或者吹风,或者寒湿,就会再次出现咳嗽,这就是复发
复发的基本特点
1.临床表现类似初病,但是又不完全是原有病理过程的再现,一般比初病的病理损害更复杂、更广泛,病情也更重。
2.复发的次数越多,静止期的恢复也就越不完全,预后越差,越容易留下后遗症。
3.大多有诱因。
复发的主要类型
由于病邪的性质不同,正气强弱各异,邪正交争态势不一,故复发的类型分为以下三种:
1.疾病少愈即复发
这种复发的类型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疾病的恢复期。因其余邪未尽,正气已虚,在复感外邪、饮食不慎、劳累过度等诱因下,可致余邪复燃,正气更虚,从而引起复发。比如湿温、温热、温毒等疾病在恢复期调养不当,容易引起复发。
2.休止与复发交替
这种复发类型,多因初次患病时,经治疗虽症状和体征消除,但仍有宿根留在体内,在诱因作用下导致复发。宿根的形成,一是由于正气不足,无力祛除病邪,二是病邪性质重浊胶黏,难以清除,如休息痢、癫痫、结石所致的疾病,休止期如常人,在诱因作用下复发。
3.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交替
此种复发类型指临床症状轻重交替。急性发作时症状较重,慢性缓解时症状较轻。比如哮喘、臌胀、胸痹、心痛等病证,在慢性缓解期表现得比较轻,若因情志刺激、饮食不当,或重感外邪,或劳累过度等因素诱发,则可导致疾病的急性发作,症状加重。
复发的诱因
1.重感致复
疾病初期因重新感受外邪,致疾病复发者,称重感致复。由于疾病初愈邪气未尽,病理过程也未完全结束,机体抗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低下,重新感邪易致疾病复发。其机理为新感之邪助长余邪,或引动旧病病机,从而干扰或损坏人体正气,使病理变化再度活跃致病复发。无论是外感性疾病还是内伤性疾病,均可因重感邪气而复发。在临床中,多见于热病新瘥之后,也就是说在热病之中出现的重感致复比较多。比如《重订通俗伤寒论》里边说:“瘥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其病复作。”因此强调病后调护,慎避外邪,防寒保暖,对于防止重感致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食复
疾病初愈,因饮食失宜而致疾病复发者,称为食复。不同疾病、不同体质各有所异。脾胃疾患,或过敏体质常因饮食失宜而致疾病复发。比如鱼虾海鲜可致瘾疹或哮喘复发,过度饮酒或过食辛辣之品,可以导致痔疮、淋证复发等。所以对脾胃病和一些特殊体质者,在其疾病初愈之时,饮食调理显得尤为重要。
3.劳复
疾病初愈因过劳致疾病复发,称为劳复,多见于内伤性疾病慢性水肿、哮喘、疝气、子宫脱垂、中风、胸痹、心痛等疾病,都可以由于过劳,或早犯房事而引动旧病复发,且发作的次数越多,病理损害的次数越多,预后也就越差。因此凡病初愈,切忌操劳,宜安养正气,防止复发。
4.药复
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失当而致疾病复发者,称为药复。在疾病初愈阶段,辅以药物调理,应遵循扶正勿助邪,祛邪勿伤正之原则。若急于求成,滥投补剂,反而导致虚不受补,或伤正助邪,从而引起疾病复发,或因药害产生新的疾病。这个药复就是医生没有把握好辨证论治,药物开的不得当而引发的,与其说是药复,还不如说是医生学艺不精导致的疾病反复。
5.情志致复
疾病初愈因情志失调引起的疾病复发的,称为情志致复。情志刺激能直接刺激脏腑功能,导致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常,使原阴阳之和过程逆转而致疾病复发,临床中常见的有失眠、癔症、癫痫、梅核气、瘿瘤、癫狂等疾病,易受情志刺激而致疾病复发。
6.环境变化致复
因自然环境变化而导致疾病复发的称为环境变化致复。气候、地域的变化,机体不能与之适应,则可诱发旧病,如哮喘、肺胀、面瘫等,多在季节交替和冷热温差比较大的时候复发。初到异地可因水土不服而引发皮疹、腹痛腹泻等疾病。
以上内容,摘自《医门推敲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