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诗随想

 湖南周慎 2019-12-19

来源于醉月诗苑。

一、当代中华儿女写诗词应有气势。不仅豪放诗词如此,婉约诗词亦应内蕴骨气,不可学古代弱女子腔调。 


二、诗词必有情,而情必真挚。豪放诗词情不真必流于假大空,婉约诗词情不真必流于肉麻。古人为赋新诗强说愁亦不可学。求得真善美的统一。 


三、诗词题材宜广泛。现代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可写题材很多,轻重巨细喜怒哀乐皆能成诗。 


四、诗词宜“古”,应有经典音乐那样的风格,而不是流行音乐的风格。诗词宜“新”,应当反映现代人的生活与感情,而不是古代人的生活与感情。 


五、诗词语言要简洁精练,通俗易懂。以求亲民。

 
六、诗词要讲究格律,否则不像诗词;亦不可过分拘泥,粗通即可。

 
七、扬长避短。爱写什么,能写什么,就写什么。写不了就不写。

 
八、酒后作诗,茶后作文,饭后散步,累后睡觉。


为探索我国新诗格律、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诗词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必先了解和掌握。除了学习格律知识以外,对于古体今体诗的平仄、押韵的差异,律诗、绝句以及律绝、古绝的区别。词牌与词题的关系,有关词调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古典诗词的艺术形式都应有比较全面的概括的了解。
    
每人写诗填词水平各不相同,其作品风格、层次、品位也各不相同,差别在哪?基础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谋篇布局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技巧性的能力,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修养的体现。所以,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功夫在诗外。我们还时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就是底蕴底蕴是什么东东?其实,它就是指内心蕴藏的才智﹑见识、知识的积累程度。我们学习诗词写作,仅仅知道些写作规则的条条框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写作时真正依仗的是我们每个人平时积累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综合能力。

一个人的谋篇布局能力,体现了这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每个有成就的人,有能力的人,都是谋篇布局的高手。每件杰出的作品,不论是工程、外交、艺术、甚至事业等等,都必然是经过先谋篇而成就其精彩的。我们写诗、填词、做赋、行文,同样如此。比如写近体诗,格律啊平仄啊押韵啊,其实不算难的,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让一个中学文化水平的,不懂格律的人达到格律诗基本规则的掌握,而且马上就能合辙押韵地开始写作。普及速成,这一点都不难。但是,却绝对不能保证让他短时间内写出蕴意深刻,神气内敛,精美绝伦的佳作诗篇来。为什么呢?因为,具体知识和规则的掌握可以速成,底蕴的积累却非一日之功。热心诗词写作的朋友,要学会多才多艺。即使不能达到真正的多才多艺也要达到兴趣广泛。需要形象思维的---比如绘画、音乐、书法等,我们可以不很专业,但我们至少要懂的去欣赏,起码要有兴趣。需要逻辑思维的---比如数学、逻辑学、语言学、科学、法律学、心理学等等,也要适当的去了解、感受以及学习。至少,这些可以让我们养成思维缜密的习惯。如果只有形象思维的发散,你会神经兮兮的不正常;如果仅有逻辑思维的禁锢,你就只是一个机器人。而如果将二者适度的把握和掌握,自由运用,充分发挥,那你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高素质的人,岂止一个诗人的桂冠可以挡的住你,任何事情对你来说都会驾轻就熟的。

欲写诗文,必先命意。苏东坡说过一句话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中山诗话》中也说到: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大家都知道诗言志这句话,这里的是指什么呢?就是,就是指你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你写诗的目的,也是要表达的这个。写诗不是写小说,更不是记流水帐,写诗的主要功能目的就是言志。我们可以看一下司空图写的《二十四品诗》,那里将诗意分为了二十四个风格品位。现罗列如下:
01
【含蓄】02【纤秾】03【悲慨】04【雄浑】05【委曲】06【超诣】
07
【自然】08【豪放】09【高古】10【清奇】11【形容】12【沉著】
13
【飘逸】14【实境】15【流动】16【绮丽】17【旷达】18【缜密】
19
【冲澹】20【疏野】21【劲健】22【洗炼】23【典雅】24【精神】

清代的袁枚还写过一个《续诗品》,写有崇意、精思、用笔、布格、结响、葆真、……”等等有32种之多,不一而足。皆可做参考,闲来读读,算是增加营养吧。今天我们对这个不做深入探讨,找时间我可以专门介绍这24品诗的解读。大家自己也可以找相关资料阅读理解。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立意的如何确定,决定了我们诗作的风格取向,当然也决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谋篇的如何谋划。上面24品,不是我们都能经常用的上的。我们经常在如下一些立意上考虑:

【含蓄】【豪放】【高古】【典雅】【雄浑】【飘逸】等,看个人的喜好风格。

从数量来看,仅就唐宋两代而言,一部《全唐诗》,就收有作者两千多家,诗近五万首;一部《全宋词》,就收有作者一千三百多家,词近两万首。如果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金、元、明、清的诗词全部统计起来,数量非常可观,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一个继往开来的问题。继往正是为了开来。面对我国如此丰富多彩的诗歌遗产,应本着批判继承的原则,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而不能兼收并蓄。在形式上,一方面应适当地继承古典诗词的艺术形式,以使我国诗歌园地百花齐放,群芳吐艳;另方面应当从古典诗词中吸取养料,古为今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