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我的老师王鸿昌

 三驾马车1966 2019-12-19

我的老师王鸿昌

刘向军

“你们是初升的太阳,火热的青春属于你们,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是青春的小鸟,辽阔的天空属于你们,愿你们勇敢地展翅飞翔……”

舞台上致迎新生欢迎词的那位头发华白的男老师优雅而坚定地伸出右臂在空中做瞬间的定格,台下,同学们爆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37个年头过去了,那一定格至今还留在我脑海中,那热烈的掌声至今还回响在我耳畔。

那是1982年10月的一天,在运城师范虞乡师范分校198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一个场景。

“这个老师是谁?”新生们马上私下打听。

“音乐老师王鸿昌,以后就是我们这一届的音乐老师了!”

这是我平生所听到的第一次演讲,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激情洋溢,鼓舞人心,精彩无比。那一刻,我被精湛的演讲艺术深深震撼了,被似火的激情深深打动了,也被眼前这个亲切而陌生的老师深深吸引了。

果然,我们的音乐老师是王鸿昌。

王老师当时有五十多岁,身材中等,微胖,长方脸,浓眉,大眼,华发,他的言行、神情里有一种我先前不曾见过的东西,那是一种源于内在的热情、坚毅、严谨,那是一种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的精神气质。

王老师的腿脚不很灵便,上课时,每次他从讲台边地面上的脚踏风琴旁边站起来要跨到讲台上写字时,总显得有些吃力。王老师写字时手有些抖,他写在黑板上的汉字和乐谱笔画也就比较大而微微发颤。但他的双手一碰触到琴键就极为稳健灵活了,在那神奇的黑白世界里,王老师的手指或轻柔或有力或迅疾或从容地起伏着,滑动着,美妙动听的乐曲就像淙淙的溪水一般清澈地流淌出来了。几乎每节课,王老师都会有范唱,伴随着琴声,王老师既雄浑又高亢的歌声回荡在教室里,回响在我们的心里。那是一种极有穿透力、感染力的歌声,我们听得出来,那歌声是从王老师的心底唱出来的,纯正、热情、昂扬,似乎闪着金子般的光芒。上王老师的音乐课,是一种极大的享受,也是一种巨大的责任,我们每个同学都很专心,否则,自己心里就会很不安。

有一次,王老师在课堂上微笑着点名让我无伴奏唱歌,那是王老师刚才教的歌。此前,我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唱过歌。我鼓鼓了勇气,放声唱起来,前几句唱得挺好,可惜调子起得偏高,唱不上去了,只得极难为情地中断了。王老师并没有批评我,他很理解地微笑着让我坐下。

还有一次,王老师组织我们逐人在钢琴上参加弹琴测试。那时校园里的脚踏风琴并不是很多,平时我虽然也想多练习弹琴,但总难轮得上我练,因此练得总数还是很少,手法也就很笨拙。我坐在音乐教室的钢琴前,照着指定的乐谱挺费劲地弹完了。我很想知道我能不能通过考试,就悄悄地偷看王老师手上的成绩单,只见上面并没有具体的分数,每个同学的名字后面是王老师做的一个很稀奇的成绩符号。我不明白我名字后面的符号表示什么成绩,后来只知道我的考试是通过了。

王老师的家住在学校操场靠西北角的那间平房里。每次我从王老师家门前经过时,心里总要想到他。好多次,我在操场上跑步时看到王老师从他家出来或是要回家去,我就不由得慢下脚步,远远地注视着王老师。王老师有个儿子和我们的年龄相仿,长得很壮实,当时他正在我们学校北边不远处的虞乡中学读高中,有几次我看到他身上斜挎着一把吉它,潇洒地从家里出去上学,我很羡慕地看着他,想象着他的吉它一定弹得很好听,想象着王老师是如何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的。

其实在虞乡师范读书后不久,我就从父亲口中知道原来我所敬仰的王鸿昌老师竟然和父亲是当年国难当头时的流亡同学,也是很好的朋友。我曾经有几次也很想把这件事告诉王老师,但我又忍住了没有说。我自己在心里知道,王老师是一个经历过大苦难的人,他是一个把生命献给教育的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不觉,三年的学习时光就匆匆过去了。在离开虞乡师范母校的前一天,我特意买了两袋桔子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独自来到操场西北角王老师的家里把礼物送给他,我当面表达了我对他的敬意,告诉他我父亲和他是老同学的事。王老师见到我原本就有些惊讶,听了我的话之后更为惊讶,他祝愿我未来好好工作,他开心地让我传达对我父亲的问候。

那是1985年7月中旬的事,自那一别,我再也没有见到过王鸿昌老师。



如今,好多年过去了,我却一直记着王老师——那位严谨、乐观、刚强、坚毅、热情的先生。他是一位生命如火的人,也因而如诗,如歌,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如同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而今,我更加理解了音乐教育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也更加感谢王老师当年对我的教育。虽然我没有什么音乐天赋,那时的学习兴趣也不在音乐上,但是,王老师和他的音乐课却给了我一生以巨大影响,他是我音乐审美的唯一引路人,也是我一生音乐鉴赏的开启者。

一起读过的书可能会忘记,一起唱过的歌却不会忘记。在歌声中,我们仍是青春的小鸟,依然能够展翅飞翔……

2019.12.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