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茶馆(文|金曾豪)

 zhb学习阅览室 2019-12-19

  茶馆一定是小镇上开门最早的店家。不为别的,只为茶客们到得早。茶客中老人居多,几十年了,他们早睡早起惯了,张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街吃茶。想到那座轰轰作响的老虎灶,他们的心里就有一种舒坦的暖意。走到石拱桥上,就看见西园茶馆门板缝里漏出来的橘红色的灯光,心想:“贼娘,今朝我是第一个到哩。”就很响亮地咳出几声来。

  有的茶客身后还跟着一条草狗。跟着主人上茶馆,惯了。它们竟也成了瘾。在店堂里,在那么多的人腿和桌腿之间挤来挤去,又能和熟悉的同类碰碰鼻子,确实蛮开心的。也有带鸟笼来的,不多,无非是画眉、秀眼什么的。这里太嘈杂,不是常来的鸟不肯叫人。

  有的茶客孵一会儿茶馆之后还要去市场上卖些农产品,菜担子什么的就暂时放在后院里。一次,一个茶客带来一篓子小猪崽,不等上市就被人急火火地叫走了。没办法,茶馆老板只得义务养了一天小猪。

  茶客暂时离开时。会把壶盖翻过来盖。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暗号,堂倌见此就不会把茶壶收走。暂时离座的茶客大多是去吃早点的。腿脚不便的也可以在茶馆里“喊面”。堂倌抽空去面店招呼一声,不久就有面店的小伙计送面来了。碗面是放在提篮里的,不容易冷掉。提篮是长方形的,有两层,最多可放四碗面。送面的小伙计总是急促地小跑着,怕时间长了面条会烂掉。“喊面”要讲清楚加什么面浇,还有是否免青,是否紧汤什么的。“免青”就是免放葱花。

  堂倌提着铜吊子来续水。左手的小手指点着茶壶,拇指和食指掀起壶盖;提吊子的右手一抬,一“截”开水就像小白兔一样窜进了茶壶。续水有“凤凰三点头”的美言,但真有经验的堂倌只“一点头”就够了,当他的小手指点着壶身时,他就大概地知道壶中还有多少剩水。在续水过程中,堂倌总是在不停地和人说话或者自言自语。这么说着话可以避免和人相撞,还能活跃店堂里的气氛。

  店堂里总是热闹。因为每张嘴都在说着话。有了这嗡嗡嘤嘤的背景音响,旁桌上的谈话一般是听不清楚的,你尽可以指点人间,娓娓而谈。茶馆本来是乡村的新闻集散地,是一张口头的报纸。上至国际风云军国大事,下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在这里均有发布,均有点评。

  若是发生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当事人往往会约定到某茶馆“吃讲茶”。“吃讲茶”就是当事人一起到茶馆去诉说情理。茶客们自然会对此进行评说。在大庭广众之中摆到桌面上来说,而且茶客大多与当事人并无利害关系。所以评说起来大致是能公正的。

  乡村里的手工业小头目都是茶馆的常客。所以,用泥木油漆工的人会到茶馆里来“喊工”。一般说来,“喊工”时,茶馆的早市就到尾声了。

  每年大年初一早上,我总会想起故乡那个叫西园的老茶馆。年初一早上,那里的每一把茶壶里都会有一枚免费的青橄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