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子.法法第16》诗解9备患政明

 琴诗书画情 2019-12-19

《管子.法法第16》诗解9备患政明

题文诗:

劳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

兵者四患,古今莫废.当废不废,古今之惑;

不废而废,惑乱亦作,二者虽反,伤国则一.

黄帝唐虞,帝之隆也,资有天下,制在一人,

当此之时,其兵不废.今德下衰,天下不顺,

而求废兵,不亦难乎?君明所擅,国治以正,

民务积蓄;知其所患,动静失宜,上下失令.

慎其所擅,有备无患.猛毅之君,不免外难:

轻易诛杀,正者不安,才臣去亡,知吾情伪,

为敌谋我,外难自至.懦弱之君,不免内乱.

懦君难诛,邪者不革,行邪者久,群臣比周,

蔽美扬恶,内乱自起.明君至正,至正至公,

公而忘私,至正至明,法正令明,明正治国,

国戚于亲,令尊于君,威贵于宝,法爱于民.

正文:

(备患)贫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此四患者明矣,古今莫之能废也。兵当废而不废,则古今惑也;此二者不废而欲废之,则亦惑也。此二者伤国一也。黄帝唐虞,帝之隆也,资有天下,制在一人。当此之时也,兵不废。今德不及三帝,天下不顺,而求废兵,不亦难乎?故明君知所擅,知所患。国治而民务积,此所谓擅也。动与静,此所患也。是故明君审其所擅,以备其所患也。(管子16法法)

【译文】 

劳民与伤财,莫过于用兵;危国与伤君,也没有比用兵更快的。这四者之为害是很明显的,但古往今来都不能废除。兵当废而不废,是错误的;兵不当废而废之,也是错误的。这两者之为害于国家,都是一样。黄帝、唐尧、虞舜的盛世,资有天下,权操于一人,这时,兵备都没有废除,现今,德行不及上述三帝,天下又不太平,而求废除兵备,不是太难了么?所以,英明的君主懂得应该专务什么,防患什么。国治而人民注意积蓄,这就是所谓专务的事;动静失宜,这就是所要防患的。因此,明君总是审慎对待所专务的事,而防其所患。 

     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猛毅之君者轻诛,轻诛之流,道正者不安;道正者不安、则材能之臣去亡矣。彼智者知吾情伪,为敌谋我,则外难自是至矣。故曰: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者重诛,重诛之过,行邪者不革;行邪者久而不革,则群臣比周;群臣比周,则蔽美扬恶;蔽美扬恶,则内乱自是起。故曰: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管子16法法)

【译文】 

猛毅的君主,不免于外患;懦弱的君主,不免于内乱。猛毅的君主轻(轻易)于杀人,轻(轻易)杀人的流弊,就是使行正道者不安全。行正道者不安全,有才能之臣就要出亡国外。这些智者知道我们的虚实,为敌国谋取我们,外患就从此到来了。所以说:猛毅的君主不免于外患。懦弱的君主姑借刑杀(难于诛杀),姑惜刑杀的错误,就是使行邪道者不改正;行邪道者久而不改,群臣就结党营私;群臣结党营私,就隐君之善而扬君之恶;隐善扬恶,内乱就从此发生了。所以说:懦弱的君主,不免于内乱。 

(正法,执令)明君不为亲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亲;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不为重宝分其威,威贵于宝;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管子16法法)

【译文】

明君不为至亲危害他的国家政权,关怀国家政权甚于关怀至亲;不为个人私欲改变法令,尊重法令甚于尊重人君;不为重宝分让权力,看重权力甚于看重宝物;不为爱民削弱法度,爱法更甚于爱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