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靖六年《濮州志》(十二)

 文化龙乡 2019-12-19

濮州志  卷第八

寓人志

君子之于是邦也,思古人之处于此者,不可得而见。则退而求其行事,撰言之遗。则庶几如见其人焉,以慰其尚德之志,如是而以为未可也。于其辙迹之所经,馆舍之所息,此亦邦人与有光宠。每从遗老博闻,咨询而得之,形之载纪,莫之敢遗。濮虽中郡,而一二古圣固尝有寓于此者。而后世有闻之士,亦尝往来其间。谈生好古之彦亦或尚之。而世有万乘之主亦尝以事而经其地。于此亦可以附见也。作寓人志。

   有虞氏,冀人也。《史记》言:“舜在侧微,耕于历山,山人皆让畔;渔于雷泽,泽人皆让居;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今按濮之界有雷泽,又有陶丘蝈,则舜尝寓于濮矣。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齐人馈鲁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以肉不至,遂适卫。主颜浊驺家,后去适陈,复返于卫,主蘧伯玉家。是孔子虽不仕卫,而尝寓其国。

   孔子适卫,求从之寓其地。

   邹人。周显王三年(前366)适卫,至历山见旧迹而欲田之。后为梁惠王礼聘,遂适魏。

   蒙人。尝钓于濮水之上。其言曰,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见。曰:“愿以境内累大夫。”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二千岁,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而贵骨,不宁其生而黾余中,吾见曳尾涂中。”

   楚人也。为项籍将,数困汉王。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之族。布匿于濮阳周氏。周氏曰:“汉求将军急,迹即至臣家。能臣,敢进讨。布许之。乃髡钳布,衣褐,置广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卖之。朱家心知布,乃舍布入淮(洛)阳,见汝(淮)阴侯。滕公说之。公知朱家大侠,意布匿其所,如朱家指,言于上。上乃舍布。

   字仲义,东平任城人。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即脱身为佣,岁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赃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常称疾家庭,不应州郡辟召。郡将必致之,使县令谲诣门,既至,不能屈,于是客于濮阳。

   字士衡,鄱阳人。少尝渔于雷泽。

萧颖士  字茂梃,梁鄱阳王七世孙。天宝初(742),颖士补秘书省正字。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宋遥、韦述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奉使括遗书赵卫间,久不报,为有司所劾免。客留濮阳,于是尹征、王恒、卢异、卢士式、贾邕、赵匡、阎士和皆执弟子礼,以次授业,号萧夫子。

毕士安  云中人。父林为观城令,因家焉。少好学,事继母孝。乾德中第进士。真宗时与寇准同平章事,称贤相。

伯颜  一名师圣,字宗道,哈刺鲁氏,开州濮阳县人。生三岁,以指画地所卦。六岁能诵《孝经》、《论语》。弱冠,即以斯文自任。其于道,皆志所自得。为学专事讲论,而务真知力践,问难惑,义理粲然。于是从游者日众。至正四年(1344),以隐士征为翰林待制,预修金史,毕,辞归。复起为江西廉访佥事,数月以病免还。四方来学者千余人,异端之徒亦往往求学焉。十八年(1358),河南贼起,颜于省臣,将集乡民为保。会贼至,遂渡漳北,行,邦人从之者数十万家。至磁,与遇,贼知其名,生以见其长。污以富贵。颜大骂不屈,引颈受刃,与妻子俱死之,年六十四。既死,贼剖视其心,有数窍。有司上其事,赠奉议大夫,佥太常礼仪院事。谥“文节”。其修辑六经及所著述,皆毁于兵。

灾异志

夫《春秋》纪列国之事,凡遇灾异,必谨书,所以示人君存儆惧而省厥躬也。盖灾变虽有国不能违,而长民者能修德改纪其政以应之,则于民物不能为害矣。卫自中世以来,灾异之纪于史者多矣。其在今日亦时有之。则其时,民牧举措政理之乖舛,民生物理之耗,与情之震惑而无所。衷祓禳修之实之有无,皆于是而可推焉。要不可以为细事而忽之者,宜汇而碌之以示夫有民社者,时省而必谨焉。作《灾异志》。

元光二年五月,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甄史斋注:按《史记》、《汉书》,河决瓠子,注淹十六郡达二十年之久,系汉武帝元光三年,即前132年。)

太康二年(前133),濮州雨雹伤稼。

太和四年(830)夏,濮州雨,坏城郭、庐舍殆尽。

水徽二年(651)秋,濮州水。

开元十四年(726),大水,濮人死者千计。

长庆四年(824),濮州雨,水坏州城、民居、田稼略尽。

开成三年(838),河洪侵民居,田稼殆尽。

开成五年(840),濮州等处螟蝗害稼。

开成五年六月,濮州雨雹如拳,杀人牛马甚众。

乾符元年(847),濮人王仙芝聚众数千,起于长垣。

晋天福六年(941),河决滑州,东泛濮州,民为水所漂溺。诏所在发舟救之。

汉乾佑七年,濮州蟓生。(甄史斋注:五代乾祐只有三年。)

建隆二年(961)五月,濮州蝗。

建隆三年(962),濮州春夏不雨。

开宝四年(971)四月,河决观城。

开宝五年(972),河决濮阳县。

开宝六年(973)七月,濮州大雨,坏州廨民舍。

开宝八年(975)五月,濮州河决郭龙村。

端拱四年,濮州霖雨,秋稼多败。(甄史斋注:宋太宗端拱只有二年,此条纪年有误。)雍熙三年(986)七月,鄄城蝗。

天禧三年(1019)六月,河决滑州,城浸不没者四处。

宝元二年(1039)六月,濮州蝗。

景佑二年(1035)十二月,濮州蝗。

治平元年(1064),濮州大水。

熙宁十年(1077)秋七月,河决澶州曹村,北流断绝,河南徙。东汇于梁山张泽泺,分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于淮,一合北清河入于海。濮、郓、徐被害尤甚。

绍圣元年(1094),濮州大水害稼。

元统五年,濮州、鄄城等处皆饥。(甄史斋注:元朝元统年号只有二年,此云五年,误。通览上下排列年代,此似应为元中统五年,即1264年。)

至元十四年(1354),濮州雨水没禾稼。

延佑元年(1314),濮州大雨水。

延佑六年(1319)三月,曹濮等处霖雨害稼。

至治元年(1321),濮州雨水害稼。

泰定元年(1324),濮州等处淫雨深丈余。

至和元年(1328)三月,濮州等处九县雨水害稼。

至大元年(1308),澶、霸、曹、濮、高唐等州蝗。

至正二十六年(1366),河北徙,上自东明、曹、濮皆被害。

国朝

正统十三年(1448),河决至濮州,城中水深丈余,官宇民居皆浸坏。

成化九年(1473),大旱,五谷不登,人多饥死。

成化十九年(1483),大旱。

弘治五年(1492),自正月不雨,至四月民不得稼。

正德七年(1512)六月,濮州蝗害稼。

中平元年(184),东郡有草生,其茎靡累肿大,如手指状,似鸠雀、龙蛇、鸟兽之形,五色各如其状,毛羽、头目、足翅皆具。

延平三年,东郡言黄龙二见濮州。(甄史斋注:汉延平只有一年,此云三年,误。据《后汉书·安帝纪》,延光四年正月壬午,东部言黄龙二见,麒麟一见濮阳。)

怀帝二年(308)八月乙亥,鄄城城无故自坏七十余丈。大司马越恶之,迁于濮阳。

建德元年(572),濮阳有实石像,郡官令载向府,将剖取金。在道自跃投地,如此者再。乃以大绳缚于车壁,又绝绳而下。

长庆元年(821)六月,郓州奏雷泽县界有鸟巢,因风坠二雏,鹊引而哺之。

熙宁四年(1071)二月辛巳,京东、濮州、河北旁大风,百姓敬畏。

国朝

弘治五年(1492)五月,濮州地震。

弘治十五年(1502) 九月十七日晚,地震,涌水出沙,民居倾坏者千余,民压死百五十余人,一日三十余震。

古迹志

志也者,所以存古而该乎今也。范史之书汉事,其于地理一志;历著《春秋》已前,建置之名迹以证乎《左史》。其于班氏之志,地理虽无所加,而古迹盖粲然矣。濮阳之地,近在中域,数千年来,兴废相寻,野夫俚士近而忽远。于此固莫之较。苟有好古之士,有过其墟而入其地,鲜不研询博考,兴怀发而欲存之无穷者。此山经地乘之所必备也。而世以为史者,志其大而已,奇闻绝绪,可以不必载。噫!是曷足以语此。作《古迹志》。

   颛顼所都,在濮阳故城中。故城近开州顿丘,去今旧城西八十里,古之所谓濮阳也。

   在今濮阳东南九十里。汉应劭曰:“姚墟与雷泽近。”后复称为姚城。世以为舜生于此,非也,盖舜尝居此耳,其地近济阴。

昆吾墟  即帝丘,夏昆吾氏因之。

   即观城县,夏有观扈是也。王莽改为畔观。

桑中亭  在濮阳故城中。

   在濮阳。《左传》僖公十三年(前674),同会于咸。

   在濮阳县东南。《左传》宣公十三年(前596),盟于清丘。

古胙国  在古濮阳有胙城。

平阳亭  在古濮阳城中。卫庄公饮孔悝酒于平阳,即此。

   在古濮阳之东北。

   卫地,在古濮阳。

   在范县义东保。《左传》:“齐乌余以廪丘来奔。”即此。今郓城界有廪丘。

   在今旧城内。北去王村新州城二十五里。《春秋》:“单伯会齐侯、郑伯于鄄。”即此。

   在今濮州南七十里。大业初,省入雷泽县,后复置。今为临濮镇,城迹尤存。

濮州旧治  在新州东二十里。城垣、坊市尤存。

范县旧治  在治南二十五里。

朝城旧治  在城西四十里。今为韩张店。

   在范县。《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前663)筑台于秦。”即此。

羊角城  在范县义东保。古有列士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事之。道雨雪,计不能俱全,乃弃衣食与哀,而死。人号曰:“义城”。《左传》:“齐乌余袭羊角。”即其地也。

鲁西门  在范县治南五十里东南阳保村,二百步有石门,高数十丈,后为里人曹氏所毁

   在范县东南五十三里。《诗》:“韦顾既伐”,谓此也。

临潢城  在观城县。后魏析置。北齐省,隋复置。唐属开州。今濮州地名别有临潢

雷泽城  在州东一百里,旧名城阳。北齐废,隋复置,唐、宋因之。今省为镇

放鹤池  卫灵公养鹤于此。在观城县南五十六里。

   在州治北三十里,即庞涓所死之地。其地至今隐然有堤,歧路交错,行者多失道

东武阳  武水之阳,故曰武阳,在朝城。

宣防宫  在濮州东南八十里瓠子河上。元光二年,河决瓠子,武帝发卒塞之,作宫其上,曰“宣防”。

龙渊官  在瓠子河上。汉武帝所筑,与“宣防”皆已久废。

   在今濮州东南二十五里。《春秋》:“齐桓公再会诸侯”之处。

   在濮州东南九十里濮水上。庄子钓游处,台已废。有唐人撰《祠堂记》碑,篆刻甚古,惜已断剥。又有宋人孙渐诗石刻,知州事张寰得于东明县界,徙置郡斋。

   在旧州鄄城东北。曹子建封于鄄,改封陈,谥曰“思”。尝读书于台上,后人名为陈台,在城东北隅百步。

   在范县羊角城内。陈思王所筑。

王褒宅  在州东南。近雷泽,圮于河。

飞云驿  在今州南二十五里。永乐中,建未几革废。

  驿  在范县尹镇保。宋宣和四年(1122)置,后废。有豫章李侗记。

陵墓志

隆古之治,凡前人形魄之所,窆护其封而谨其樵牧;置守吏而时其洒扫,此忠厚之道也。夫荒墟破垄,势将夷,而考其人则皆盛德之俦,可弗隐乎?而君子以为守护斯不足恃,必也书之图志,而标著其所在,其可乎?濮州境盛德之葬多在焉。而所谓乱世败常之流,亦有之,故皆笔而存之,以观夫人之好恶。其近世冢墓亦附碌其一二,曰是可以存之者也。作《陵墓志》。

颛顼冢  杜预曰:“濮阳城内有颛顼冢。”《皇览》曰:“冢在城门外广阳里中。”

   在今州治东南谷林寺中。按《史记》:“尧葬于济阴成阳。”濮阳尝属济阴郡,而雷泽实城阳地。今寺地去旧县仅三十里。吕氏曰:“尧葬于谷林。”皇甫谧曰:“谷林即成阳。”近时,谷林寺发地得石碣,书曰:“帝尧墓”,盖元人书隶体。竹林者,谷林也,土人讹称竹林耳。是则尧墓实在谷林,而谷林为濮境无疑。况成阳有汉灵台碑,言尧事甚详。今东平州之东北有尧陵,土人称为尧王墓,官置陵户,岁时长吏往祭。而国有祭告,则贵臣奉诏以往。而谷林之陵,不封不树,同为土阜。虽学士大夫狃于俗闻,莫能是正。况东平又无所谓谷林、成阳,其何所攘而以为尧葬处耶?马迁去古未远,亦尝历游名山,而其博学多闻,所论似可也。

丹朱冢  在郡城东南八里,土垄犹存。

许由墓  尧时高士,太史公言由墓在颖川之箕山。濮郡箕山,土阜类箕形,非山也,岂以尧葬于城阳而附会由亦墓于此,以实之欤。

蘧伯玉墓  在郡境。《三国志》魏中山恭王衮临没官属曰:“昔卫大夫蘧伯玉葬于濮阳。吾望其墓,常想其遗风,愿托贤灵,以弊齿发,营吾宅兆,必往依焉。”是伯玉之墓,魏时尤存也。

扁鹊墓  在州治西三里。今上有玉皇庙,相传扁鹊墓。扁鹊墓所在有之,在濮者恐非是。

范武子墓  武子,晋士会也。墓在范县东三十里。

仲山甫墓  在雷泽县西北,今已不可考。

卫灵公墓  在观城县东南四十二里。

臧洪墓  在朝城县西南二里。洪不屈于袁绍而死。金太和间封英烈侯,后日称为英烈侯墓。

青山冢  在观城县。汉孝文帝窦皇后父所葬也。帝封其冢,甚高大,人名为青山冢。

李廸墓  在旧城三里青山之阴。迪在宋时举进士,屡迁至太子太傅,以老乞骸骨归濮。年七十七薨,赠(司)空、侍中,谥:“文定”,御制其碑曰“遗直”之碑。其子柬之、肃之、承之、及之之墓暨孙孝寿、孝基、孝称,皆附葬焉。今迹已泯,土人但指青山,曰李学士墓。

吴律墓  在谷林之阳

李仲通墓  在鄄城县遗直乡。

葛从周墓  在旧州西十里。从周有功于朱梁,死丧于此。今冢尚存。人名其地为葛冢村。

都御史刘忠墓  在郡城南八十里瓠水之阳。弘治间赐葬。

李氏世墓  在郡城南八里。国朝户部侍郎李瓒、高祖义从、曾祖贵,葬于此。详见《集文志》。

高氏墓  在城东八里。按察使高显父斌所葬。

兵备李晟墓  在城东五里。

宋孝子墓  在城南四十里。

桑袁州墓  在城东二里。

寺观志

释老氏之教行天下,而其宫制驯入于僭。通都大邑,嶪相望甚矣。其教之昌也,濮郡邑释氏之居,所在有之。裒金相力,其徒相与,日成之而不足,顾老氏之徒之室殆鲜焉。州志之纂,凡境之宫宇多载此,当遗而不得者,所以著民志之蔽,而有司之法,势不得禁也。作《寺观志》。

圆觉寺  在州治之东北。

资圣禅院  在州治西北隅。

广庆寺  在州治之东十五里。

光圣寺  在州治之北二十里。

广教寺  在州治之东南九十里。

正觉寺  在州治之东南五里。

冥阳寺  在州治之东四里。

龙堂寺  在州治之南五十里。

慕化寺  在州治之□□二十里。

灵济寺  在州治之东南七十里。

清凉寺  在州治之东南五十里。

白马禅寺  在州治之东南五十里。

广镇寺  在州治之东南六十里。

正觉禅寺  在州治之东南五十里。

诸圣寺  在州治之东四十里。

净方禅院  在州治之西半里。

青塚寺  在州治之东南八十里。

灵都观  在州治之东南二十里会台上。

长春观  在州治之东道正司阙。

真武庙  在州治之□□。

玉皇庙  在州治之南三里。

 

寿圣院  在县南五十里。

文殊寺  在县治东。

大兴寺  在县治南。

泰岳官  在县治北。

观城县

清凉寺  在县治东三十里。

玉皇庙  在县治东南。

真武庙  在县治前。

朝城县

宁国寺  在县治西。

三教寺  在县治西北秋原保。

建福寺  在县治西北杨村保。

兴国寺  在县治东南沙村保。

吉祥寺  在县治西秋原保。

崇福寺  在县治西北杨村保。

安淳寺  在县治西秋原保。

普通寺  在县治西北杨村保。

罗汉寺  在县治西北杨村保。

长春官  在县治西北杨村保。

嘉祥观  在县治西北杨村保。

丹霄观  在县治东南隅。

濮州志卷第八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