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江以示范姿态 打造河湖管护新样板

 吴越尽说 2019-12-20

一封感谢信折射担当与智慧

吴江以示范姿态 打造河湖管护新样板


作者: 周成瑜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上游地区打捞压力得到缓解,进口博览会水环境保障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上海市与江苏省联防联控工作得到一次高质量的成果检验,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树立了良好典范。”前不久,吴江区政府、区水务局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市河长办的感谢信,信中对吴江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开展的交界区域水环境保洁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河湖水环境保洁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吴江之所以能够在进博会期间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除了大力度集中力量支持行动外,更多原因在于平时的长效管护和机制保障,这其中闪耀着吴江水务部门的责任担当和管护智慧。


集中行动 控源去存量


      进口博览会期间恰逢太湖水域水葫芦传统爆发期,拦截打捞水葫芦成为进博会水环境保障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吴江全力配合上海做好省界地区水葫芦整治工作,投入了大批河道保洁力量持续奋战在一线,并通过增设拦截设施把水葫芦有效控制在上游水域。

      早在今年6月底,区水务局就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区河湖水生植物和福寿螺集中清理的通知》,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水葫芦集中打捞清除行动,累计出动1.2万人次,车船设备2000余台次,集中清理水葫芦超过4万吨,有效清除了存量水葫芦,并控制繁殖源。

      进博会期间,吴江又印发了《关于开展省际边界及重点区域水葫芦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以全力保障进博会期间水环境安全为目标,开展“清剿水葫芦、美化水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在明确各板块责任范围,充分发挥设备优势的基础上,全区累计出动2200多人次、500多船次,赴太浦河及其支河支湖开展联合跨界打捞,共打捞水葫芦12000多吨,确保太浦河流域水葫芦全面清剿到位,确保苏沪、苏浙省际边界主要河道、湖泊不出现成片水葫芦向下游输移现象。

      扼制水葫芦蔓长,对内主动出击做好防控打捞是关键,对外最主要的则是抵挡住上游“大军”的来袭。根据辖区内水葫芦形成和分布情况,吴江对省际交界区域和区镇交界点落实了水葫芦拦截清理措施,其中盛泽麻溪河上的水葫芦自动拦截设备,旺季每日可打捞水葫芦1000余吨,对上游及浙江南浔方向流入的水葫芦起到了最大限度的拦截清理。另外在水葫芦多发的交界区域,吴江还设置了拦截网,层层拦截及时打捞,避免滞留繁殖,影响下游水环境。

      水葫芦的处置方式是考量河道保洁工作细致与否的一个窗口。在吴江,河道管理部门严格要求保洁公司设立水葫芦临时堆放点,通过临时集中安置,一方面减少水葫芦零散堆放问题,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掌控清运量,保障水葫芦打捞后的安全妥善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沿线整治 全域大提升


      连通太湖与黄浦江的太浦河,汛期承泄太湖洪水和杭嘉湖地区涝水,枯水期为黄浦江引太湖水,其水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游嘉善、青浦等地的水流水质。作为太浦河“守门人”的吴江,辖区内分布着三分之二以上的太浦河河段及其支流,复杂的水系沟通,要求吴江必须从全域角度出发,来保障太浦河的水环境。

      2018至2019年,吴江以沿线河道绿化及环境专项整治为契机,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整合黑臭河道整治项目、农水工程、中小河流整治等项目,采取河道保洁提档升级、河道疏浚整治、河岸整治、生态绿化等手段,对全区高速公路(G15W常台、G50沪渝、S58绕城),国道、省道(G318、G524、S230),江城大道、吴江大道沿线河道,以及内河主航道(江南运河、太浦河、頔塘、澜溪塘),共计95条沿线河道进行专项整治。

      为确保高水平完成整治任务,区水务局对整治项目实行“月报表、季督查、半年度考核”的督查考核制度,并于今年5月底印发了《关于开展吴江区2018—2019年绿化及环境专项整治沿线整治河道验收的通知》,由区水务局领导带队对各区镇整治工程开展竣工验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在各区镇上报整治河道明细后,区水务局还十分注重景观设计和再提升,邀请了专业的景观设计公司对部分重点沿线河道开展景观提升设计工作。

      截至目前,专项整治工程均已100%完工,整治工程全部按照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另外,吴江还对沿线432条河道落实了长效管护全覆盖,今年1至11月累计出动保洁人员38558次,出动船只21573次,打捞水葫芦等22757吨。


联防联治 交界破“盲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绿色”是题中应有之义。青浦、吴江、嘉善同为江南水网地区,境内河湖密布,水构成了这片区域最大的生态底色,打破行政区域束缚,扫除交界河道管护“盲区”势在必行。

      近年来,结合河湖长制改革工作,青吴嘉三地在治水方面开展了很多合作,形成了诸多较好的经验做法,特别是今年在芜湖举办的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三地联合签订了“关于一体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十项机制”系统推进生态环境协同综合治理。

      今年8月底,三地水务(水利)局联合签署了“引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协议”,并于10月30日共同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启动仪式,对该协议进行具体深化落实,加快提升三地水生态环境质量,为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仪式上,一批镇级联合河长、村级联合河长代表接过聘书,今后将履行日常监督管理、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受理河湖投诉举报、落实重点项目协调推进、督查指导河长制等各项制度落实等职责。

      接下来,青吴嘉三地将充分发挥联合河长的积极作用,切实解决省际交界河湖水事问题,进一步深化联合河长制五大机制,从制度层面确保各项工作长效运行、落到实处。重点推进交界河湖联合治理项目落地,主要针对太浦河、元荡等重点河湖,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河湖近期治理实施方案》,打破行政壁垒,更多地从河湖自然属性角度进行规划,统一治理标准和目标,实现上下游、左右岸治理措施协调同步。


科技手段 动态促长效


      前不久,桃源镇与浙江南浔镇交界处的沈庄漾上游流入大量水葫芦,通过河道漂浮物判别系统,河道管理部门很快就掌握了水葫芦的动向,并及时安排保洁人员进行打捞。

      借助科技力量,提升河道管护工作效率,是吴江一直以来的坚持。今年,区水务局正式启用河道漂浮物判别项目,在省际交界、重点区域河道安装高清监控设备60余处,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识别,可将疑似河道漂浮物的物体标识出来并统计面积,当面积超过设定阈值后会给出预警提醒处理,同时把实时的图片信息发送到后台供操作人员查看。

      以往,像水葫芦等河道漂浮物会随水流流动,只能依靠人工巡河来掌控方位并开展打捞,工作效率可想而知。而运用河道漂浮物判别系统后,监控设备可根据特征跟踪算法和匹配方式对漂浮物运动方向进行跟踪识别,并在电脑和手机端实时查询,全面掌握漂浮物动态情况。

      科技手段配合长效管理才能保障河道长清。结合河道日常巡查和长效管护检查考核,今年吴江加强了对上游区域重点河道水葫芦情况的监察力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清理处置,并要求属地落实好巡查打捞工作机制。同时还通过与吴江邮政深度合作,利用“护河邮路”第三方巡查,对全区河湖巡查进行全覆盖,建立了全方位水葫芦巡查督查机制。

      2019-12-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