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清华简《封许之命》解读许国的始封君、受封、爵称等相关问题

 唐封叶 2019-12-20

许,是中国的常见姓氏,人口近千万,很多人身边都有许姓的亲友。说到许姓的由来,自然要从周代许国说起。

《左传·隐公十一年》云:

夫许,太岳之胤也。

晋代历史大家杜预引《世族谱》注曰:

许,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许,今颍川许昌是也。

《汉书·地理志上》也称:

许,故国,姜姓,四岳后,太叔所封,二十四世为楚所灭。

    《春秋》说许国爵位为“男”:

(僖公)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

综上,按传统观点,许国为姜姓,是太岳(又误作“四岳”,战国文字中“大(太)”与“四”的写法近似)之后,是周武王伐纣后分封在今天河南许昌东部一带的,其开国君主为太叔,谥号为“文”故又称文叔,爵位为男爵。

▲《封许之命》楚简

2008年,清华大学从海外得到一批战国楚简,经整理,里面有一篇原题为《封鄦(许)之命》的古文。该篇原写在9支竹简上,可惜第1和第4简缺失,目前残文为:

……(缺简)越在天下,故天劝之亡斁(yì),尚厥德,膺受大命,骏尹亖(四)方。则惟汝吕丁,肇牵玟(文王合文),毖光厥烈。珷(武王合文)司明刑,厘厥猷,祗事上帝,桓桓丕敬,严将天命。亦惟汝吕丁,扞辅,攼敦殷受,咸成商邑。……(缺简),命汝侯于鄦(。汝惟臧耆尔猷,虔恤王家,简乂方不,以勤余一人。锡汝苍珪、秬鬯一卣。路车、璁衡、玉轸、鸾铃、素旂,朱䡇。马匹,攸勒、氍毡、罗缨、钩膺、豹弁、匿。赠尔荐彝、盏铫,龙、琏、鑵、钲、㠻勺、盘、鉴、蓥、、舟、禁、鼎、簋、觥、䤾。恪!王曰:“於呼,丁,戒哉!余既监于殷之不若,稚童兹忧,靡念非常,汝亦惟章尔虑,祗敬尔猷,以永厚周邦,勿废朕命,经嗣世享。”

以上大意为:……越在(发语词)天下,所以老天相助不厌弃,得以发扬美德,承受天命,治理四方。你吕丁,初始辅佐文王,使其功业更盛。武王继续文王旧法,加以谋划发扬,恭敬地侍奉上帝,勤民不懈,奉行天命。你吕丁,辅佐武王,翦灭商纣,戡平商土。……特命你到许地做诸侯。你长于谋略,虔诚地忧勤王室,使四方无不来朝,以助寡人。赏赐你玉珪、香酒,马车及各种车饰,马四匹及各种马饰,并赠予你各种彝器。王说:“呜呼,吕丁,你一定要警惕不懈!我有感商朝不德而亡,但正在服丧之期,无法顾及非常之事,你要慎重思虑谋划,永远屏藩周邦,不要废弃朕命,以世世代代享有祭祀。”

《封许之命》与《尚书·文侯之命》一样,是典型的册命文书,都分为“述祖”(追述文武功业)、“赞善”(称赞被册命人的功绩)和“封赏”(赐予土地和物品)三段。值得称道的是,该篇中虽有一些语句是春秋以后用语(如“虔恤王家”、“大路”等),但也有很多字词明显是西周金文中的写法或用法,如文王、武王合写作“玟”、“珷”,“四”写作“亖”,因此学者普遍认为该篇原应是西周时许国某青铜器上的铭文,在春秋初期左右被人誊写到竹简上的,因此史料价值极高。

概括介绍后,唐封叶还想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解读一下:


一、进一步证实了许国的真正国名。

首先要更正一点,那就是“许国”的“许”,简文中作“鄦(下加甘)”。

实际上如果有读者对金文感兴趣,会知道在西周和春秋的涉及许国的青铜器铭文中,“许”也都不写作“许”,而是作“鄦”或“無(下加皿)”的,如西周后期许男鼎等。所以说历史上该国本名其实是“鄦”,写作“许”是通假。这就和北燕国本名“匽(郾)”,汉代以后却写作“燕”一样,都是通假字取代了正名。那“鄦”的本意是什么呢?据《字源》解释,“無”又作“橆”,借作“荒芜”的“芜”,指草木茂密但没有治理。加个“邑”旁(后变形为“阝”),即指草木茂密之地。这是因为许昌东部一带处于黄淮洪冲积平原,地势相对低洼,上古沼泽较多,树木生长茂盛的缘故。所以“鄦”是因当地自然环境而得名。

    ▲许男鼎铭文


二、揭秘了许国开国之君的名字。

通过《封鄦(许)之命》,失传3000年的许国开国君主太叔(文叔)的名字浮出水面——他原来叫吕丁。众所周知,吕氏出于姜姓,吕丁既然是许国开国之君,说明许国也出自姜姓,具体说是出自姜姓吕氏。在商末周初,吕尚(姜子牙)曾担任周国太师(六师统帅),地位十分显赫。当时上阵父子兵,所以吕丁极有可能是吕尚的兄弟或子侄。

《封许之命》称吕丁曾辅佐武王“攼敦殷受,咸成商邑”。巧了,《逸周书·世俘解》有载,牧野之战后,周武王曾命令将领吕他征讨商朝属国越戏方。越戏方的位置不详,有人说在今河南尉氏一带,历史大家杨宽认为在河南巩义东南,总归多数学者认为应该在河南中部,距离后世的许国不远。所以不少历史研究者认为,讨伐越戏方的吕他很可能是“吕叔”的笔误(古文中他与叔近似),吕叔即文献中的太叔或文叔,也就是吕丁。


三、澄清了许国受封的真正时间。

传统认为许国受封在周武王时,但《封许之命》中提到吕丁辅佐文王、辅佐武王以及今王希望他继续努力为王室效劳的描述,所以这个封吕丁的王必然不是武王。虽然当中缺了一支竹简,但吕丁作为文王时就参政的吕氏成员,不大可能到康王以后才受封,而且封他的今王又说自己在服丧期间,所以这个分封吕丁的王应该为成王。

话说周武王驾崩后,“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和武庚叛乱,摄政的周公旦发布《大诰》(见《尚书》)凝聚人心,随后进行了著名的东征。《尚书大传》云: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尚书大传》把周公的功绩按年分得很清楚,并说“四年建侯卫”,但这应该是为了文章整齐顺口。按《封许之命》的说法,分封许国在成王三年服丧期间,那周公旦大约在成王三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主持分封活动(如许国)了,当然名义上分封的是周成王。

周公分封


四、许国在周公旦分封体系中的地位。

上面说过,自周公东征胜利后,周公旦即开始以成王的名义大封诸侯,以屏藩周室。相对周武王时期的小规模分封(当时主要是褒封先代之后如焦、祝、蓟、陈、杞及分封管、蔡、霍、苏忿生、檀伯达等人),周公旦的这次分封是周初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分封。因为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及派吕他等人扫荡商王畿周边地区)仅仅历时约一个月,周人并未彻底征服原商王朝势力范围,是周公旦经过两年惨烈东征,才真正把东至大海、北到幽燕的广大区域置于周人控制之下。《荀子·儒效》称:

周公……杀管叔,虚殷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按战国后期荀子的说法,周公旦一口气分封了71个国家,其中姬姓之就占53个。这53个姬姓国,主要出自三个人的后裔:

一是“文之昭”即文王儿子们的国家,分别是蔡(复封)、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二是“武之穆”即武王儿子们的国家,分别是邘、唐(晋)、应、韩;三是“周公之胤(yìn)”即周公旦儿子们的封国,分别是凡、蒋、邢、茅、胙、祭(zhài),其实还有名义上分封给周公但实际由他长子伯禽执掌的鲁国。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周王室远支的姬姓国家,如召公之后的燕国,以及虢、荣、曾(随)、芮、息、贾、滑、沈、密等国。

从地图可直观看到,这些姬姓国家沿着黄河及分支出来的较大河流向东铺开,占据了黄河两岸的肥沃土地,控制了各地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古人云“周人亲亲”,还是自家人放心啊!

标注红点者为姬姓国(图片可点击放大)

至于周公旦所分封的异姓国家,用71减去53,可知仅18个。但因为文献缺失,这18个国家具体是哪些国家,我们很难一一数出,凭文献知道有齐国,现在根据《封许之命》知道还有许(鄦)国。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姬姜联姻”是自先周以来周人就奉行的政治法则,所以许国之所以得封,应与这有关——姜姓尤其是吕氏是除同姓之外周人最信任的盟友了。

前面曾叙述,许国位置在黄淮洪冲积平原,土质肥沃,草木茂盛,因此稍加开发,就是宜农之地,所以从经济上说这里是块不错的地方。再从军事上说,许昌在黄河南岸、颍水上游,西部和西北部是山地丘陵地带,东部是平原,为成周洛邑的东部屏障,又南通南阳盆地,是四战之地,军事地理位置重要。西周初年吕丁被封在这里,显然算是较好的待遇。

据西晋时出土的战国古籍《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在平定徐偃王之乱后巡游中原,曾在洧水(发源于今天河南登封阳城山的双洎河)接见了许国国君许男。

是日也,天子饮许男于洧水。天子曰:“朕非许邦,而恤百姓囗(缺字)也,咎(舅)氏宴饮毋有礼。”许男不敢辞,升坐于出尊,乃用宴乐。天子赐许男骏马十六,许男降,再拜空手,乃升平坐。及暮,天子遣许男归。

许男是周穆王进入中原后接见的第一个地方诸侯。随后周穆王还宴请许男,说自己人虽然不在许邦,但心里一直想着许邦百姓,并于宴会后赏赐许男骏马十六匹。可见对许国的重视。


五、许国的爵称到底是什么?

我们一直说,许国国君称“男”,但《封许之命》中却说“命汝侯于许”,这是怎么回事呢?难不成是许国最初称“侯”,后来又降级了?其实应该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周代的诸侯包括“侯、甸、男”三种。如西周前期作册令方彝中有铭文:“诸侯侯田(甸)男”。所以封为“男”也可以说“侯于某地”。

▲令方彝铭文 划红线文字为“诸侯侯田男”

那么“男”是什么意思呢?在据传说经孔子削定的《春秋》中,只有许国和宿国的国君称男。在西周金文里发现的“男”也很少,目前只找到三四个,而且都是不见经传的国家,国名全是很古怪、没法转写为今天文字的生僻字。在甲骨文中,“男”字从不当爵位讲,但有“任”这个爵称,历史大家丁山认为商代的“任”即周代的“男”,二字古音近似通假,现在多数学者认同该说。按这种解释,“男(任)”即担当某专项任务的诸侯。一般认为“男”的地位较低(“侯、甸、男”排最末),但因数量非常少,其在诸侯中为什么很特别,尤其是许国最初担当的专项任务到底是什么,可能要有更多出土材料才能揭开谜底。

在《封许之命》中,吕丁这位“男”受封时得到的赏赐物却不少,与传世文献和金文中记载的鲁、卫、唐(晋)、匽(燕)、宜等姬姓诸侯相比,玉器、香酒和车马、彝器他都有,只少了两样,一是殷商遗民或其他原反商部族,二是武器。没得到殷商遗民或其他原反周部族(如鲁国得到的殷民六族、唐国得到的怀姓九宗),可能是因为吕丁本族人口较多;没得到武器(如宜侯夨得到的弓矢),可能即表示吕丁作为“男”,主要任务中没有军事这一项。


说完了许国受封的相关问题,最后唐封叶再简介一下许国的结局。

西周时期,有周天子震慑天下,中原一带的许国应该是较为和平安定的。转眼到了周幽王时期,据古本《竹书记年》记载:

先是,申侯、鲁侯(当为“缯侯”之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

也就是说,西周末年,许国和同为姜姓的申侯站在一起反对周幽王废黜申姜王后,并事先于西申国拥立太子宜臼为王(周平王),随后幽王攻西申,犬戎救申并反攻镐京,幽王身死,西周灭亡,天下大乱。

平王迁都洛邑后,许国受小霸郑国的侵逼,在许昌一带已经无法立足,不得不依附楚国,于前576年开始先后五次迁都(一迁河南叶县南、二迁安徽亳县东、三迁回叶县、四迁河南西峡县西、五迁河南鲁山县东),颠沛流离,备尝艰辛。迁都后的许国实际已经沦为楚国的附属国,失掉了独立性。后来许国于战国初年的某个时期被楚国所灭,传承了24世。自那以后,许国后人流散四方,以国为姓,这就是许姓的由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