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民/文 2015年4月,清华大学发布“清华简”第五辑整理报告。 其中的《封许之命》,对于许昌人来说,弥足珍贵。 这是周成王分封许国的文书,标志着许国的开端。可以说,是许昌第一历史档案。 《封许之命》是《尚书》轶篇 2008年,“清华简”辗转收入了一批战国竹简。 经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这批竹简“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世所罕见的重大发现。”
竹简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 由于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清华简”展现了先秦古籍的原貌,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有着重大价值。 《封许之命》临摹 张宏伟/书 《封许之命》是其中重要篇章之一,原由九支简组成,第一、四两支简缺失。 作为《尚书》篇目之一,《封许之命》在战国时期曾经广为流传。 许文叔本名叫“吕丁” 我们常说,许国第一任国君是许文叔。 其实,这是他的谥号,并非他的本名。 他的真实姓名叫吕丁。 据《封许之命》记载,周成王(?―前1021年)命吕丁“侯于许”,以“永厚周邦”。 “吕丁”二字原图 吕丁在周文王时“司明刑”,即主掌法律,随后“扞辅武王”,参与了伐纣的战事,立有大功。 也有人推断,吕丁是姜太公吕尚之子。 鲁国为什么有一块儿飞地在许田? 根据《封许之命》等文献,人们厘清了周初分封诸侯的脉络——周武王克商后,曾经封齐、鲁、燕、康于嵩山以南的南国地区。 周公东征后,迁齐、鲁、燕、康。 当这些重要的诸侯国迁出后,南国地区暴露在淮夷兵锋之下。 于是,周王室在淮水流域西部建立一条诸侯藩篱,蔡、应、聃、唐、胡、许等诸侯国应运而生。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一些历史疑问有了答案。比如,在郑许之间,为什么有一块鲁国飞地,叫做许田。 原来,这里是鲁国故地。鲁国东迁后保留对许田的所有权,在此又建立周公的庙宇。 《鲁颂·閟宫》云: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 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 周王的赏赐与嘱托 分封许国的典礼十分隆重。 《封许之命》记载,周王赏赐给吕丁的礼品有30多种。既有鼎、簋、盘、鉴、彝等青铜器,也有苍珪、香酒、车辆和马匹。 值得一提的是,礼单中没有兵器。 按照礼仪制度,这意味着许国不承担武装征伐的任务。 作为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许国级别最低,辖域不过百里。 许男鼎 篇末,记录了成王对吕丁的嘱托: 王曰: 於呼,丁,戒哉! 余既监于殷之不若,稚童兹忧,靡念非常。 汝亦惟就章尔虑,祗敬尔猷,以永厚周邦。 勿废朕命,经嗣世享。 ——殷鉴不远,你要为我分忧,不忘辅佐国家,世世代代传续基业! 700余年的许国史就此开启。 一个“许”字,串起了三千多年的历史 《封许之命》重现人间,将我们的目光拉回到许国初封的那一刻。 三千余年的时间仿佛被压缩了,繁杂的往事被过滤、净化。 许地、许国、许县、许昌…… 一个“许”字,串起了久远的时光。 ↑↑ 点击可加关注,浏览更多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