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

 人生如玩游戏 2019-12-20

如果我们对待孩子随心所欲,虽然提出要求或者训练孩子,却没有期待这些要求和训练会有效,那么只会让孩子迷惑。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孩子会感受到清晰、稳定和安全,他们也因此能够学会尊重客观,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店员拿了几双鞋让小红试穿。妈妈说:“你自己决定要哪双,亲爱的。”海军蓝色那双看起来不错,但小红说,她更喜欢红色的鞋子。店员拿了一双红色的鞋子,小姑娘非常喜欢。“可是小红,海军蓝色比较实用,更百搭。你确定想要红色的吗?确定吗?”小红边照镜子边说:“是的,妈妈。”“过来,再试一下蓝色的。”小红穿着海军蓝色的鞋子照了照镜子。妈妈说:“我们决定买这双蓝色的。”“不!妈妈,我要红色的!”“噢,小红,红色的太不实用了。很快你就会不喜欢的。做个乖孩子,买蓝色的鞋子吧。”小姑娘噘着嘴接受了妈妈的决定。

一开始,妈妈说了小红可以自己做决定,可是妈妈却做了决定,还非要女儿听从她的决定。妈妈前后不一致,不守信用。

我们想教会孩子怎么做理智聪明的选择,那我们就必须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即使选错了,他也能从中有所学习。我们的说教不能让孩子学习。在小红眼里,妈妈是个大老板,这个大老板不给她想要的东西。小红没有机会学习自己选的鞋子是不是实用,她只有郁闷和生气。如果妈妈言行一致,让小红买红色的鞋子,她就很可能发现这双鞋跟很多衣服都不搭,而她又不能买新鞋,所以她就需要接受和忍受这个决定的结果。下一次,她便学会了仔细、主动地考虑。用这样的方法,妈妈就不再像个大老板,而是个有智慧的教育者。

家长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

三岁的小丽从夏天一开始就经常在外面的沙坑里玩。妈妈觉得她晒太阳的时间太长了,一边清除花圃里的草,一边对她喊:“小丽,戴上太阳帽。”小丽没有搭理妈妈,继续把沙子倒进桶里玩。“小丽,我说让你把太阳帽戴上。”小丽从沙坑里出来,接着又去荡秋千。妈妈叹口气耸了耸肩,没再管这件事。

很明显,小丽被培养得可以违抗妈妈的话。而妈妈说得太多,做得太少。她提出了一个要求,但却不贯彻执行。小丽很快发现,她不用理会妈妈的话。

妈妈会觉得,自己是为了小丽好,希望她不要被晒伤,这是对情况的尊重。但是她的做法却没有尊重自己和小丽。小丽对晒伤完全没有概念,妈妈也没有解释,所以妈妈的要求在小丽听起来很专横,更不用说妈妈还是用命令的口气,这就更加激起了小丽的反抗。妈妈的这个要求,其实变成了权力之争的“邀请函”。如果妈妈真的认为小丽应该戴帽子,那么第一次说过以后,即使孩子不听,妈妈也说到做到,给孩子戴上帽子。如果孩子还是反抗,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她就不能再继续晒太阳,然后把她带回屋子里。但这些都需要妈妈提前想清楚自己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想清楚以后就用行动来贯彻。

家长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

“妈妈。”六岁的小敏走过商场门口时拉住妈妈的裙子。“什么事?”“可不可以给我一个硬币?”“做什么呢?”“我想去骑木马。”“不行,小敏,今天不行。”“拜托,妈妈!”小敏开始耍赖。“小敏,我都说了不行,快走!我还有好多事情呢。”小敏不但没有走,反而可怜地哭起来。“啊,看在上帝的份上!好吧,那你就骑一次。记住,只能骑一次。”妈妈把小敏抱起来放在木马上,塞入硬币,然后在一旁等待享受乐趣的女儿。

妈妈本来说了“不行”,后来却又妥协了。她没有说“不”的勇气,也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不能达成目的开始哭吋,妈妈就可怜孩子,做出了让步。

妈妈这样的做法,是在训练小敏不用听她的话,也使小敏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眼泪的力量”可以让她得到她想要的一切。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小敏应该有自己的零用钱,当她问妈妈要硬币时,妈妈可以回答:“用你的零用钱吧,宝贝。”如果孩子的钱不够,那就此作罢。妈妈不需要和孩子争辩、说教或者同情、妥协。如果小敏有钱,那就去骑木马;如果没有钱,那是小敏自己的事。妈妈说了“不”,就要保持言行一致,有效跟进自己的话,而不是被孩子的挑战行为所影响。

家长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

妈妈受够了每天早上叫两个儿子——小刚和小明——起床时的折腾。她打算把从家长指导中心学到的新方法付诸实践。她买了一个闹钟,告诉两个儿子,他们自己设定闹钟,然后自己听到闹钟后起床。第二天早上,妈妈听到闹钟响,然后声音停止了。她等了一会儿,却没有动静。她意识到孩子按掉了闹钟,然后又睡着了。她进到房间叫醒孩子:“我跟你们说过了,要自己听到闹钟起床。你们的闹钟半个小时以前就响了,可你们现在还没起。快点,赶快起床!”

妈妈的开端很棒,但她没有贯彻执行。她没有真正做到让孩子自己起床。她的行为前后不一致,仍然在催孩子起床,所以这还是妈妈的任务。

如果妈妈真的想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就需要完全退后,把责任交给孩子们。假如孩子们把闹钟按停后继续睡,那是他们的事。他们不论多晚起床,学还是要上的,要自己去面对迟到的后果。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妈妈不要动摇,贯彻她的决定。当孩子发现妈妈不再忙于和孩子纠缠,就会真正承担起这个责任。

保持连续一致是规律的一部分,有助于建立健康界限,健康界限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如果我们对待孩子随心所欲,虽然提出要求或者训练孩子,却没有期待这桦要求和训练会有效,那么只会让孩子迷惑。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孩子会感受到清晰、稳定和安全,他们也因此能够学会尊重客观,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