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讲「如何真正掌握知识」? 发人深省的实验 什么叫「掌握知识」? 看完一本书就叫「掌握」了吗? 为什么你很难做到「掌握』知识? 你身边,谁的主动学习(不指应试教育)意愿更强?
那如何真正去建立「知识」。 举个一个案例: 我们社群有一位女生叫杨杨,有一天她问大家,如何学习「心理学」呢? 抑郁情绪困扰她很久了,一直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在其它社群,多半成员会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给出大量「信息」。 这显然不行,你一句,我一句,很难弥补她的「认知缺口」,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分析研究」(Research)这个问题。 1、随机搜集相关「概念」 通过在Google等地方随机搜索资料,杨杨大致找出了“抑郁症”、“情绪”、“神经递质”、“自我意识”等三十多个心理学概念。 2、确定「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些概念初步整理,大致确定了解决抑郁情绪的三个方向: ·药物治疗; ·寻求心理咨询或扩大自我认知; ·无药物作用下,通过运动等改变身体激素。 杨杨选择第三种。 3、确定「研究」资料 对资料去繁从简,确定了詹姆斯·戈登的《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和谢博让的《大脑简史》作为两本主要书籍。 然后从Google学术、《科学》、《精英日课》、《柳叶刀》等杂志中寻求辅助资料。 4、建立「知识」路径 一棵树,需要树干。研究一个领域,也需要一条「核心脉络」。 首先,杨杨发现了上面这条影响情绪的这条主脉络。 比如: 很多时候,改变「认知反馈」,就可以改变情绪(心理咨询、情绪ABC理论都是干这事)。 但杨杨就更喜欢研究大脑,她选择研究神经递质这条脉络。 这是网站的部分截图: 5、对「知识树」开支散叶 接下来,她根据核心脉络,不断填充自己知识,最终形成各种模型。 「神经递质」如何改变人的情绪呢? 核心是研究运动和「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睡眠和情绪的关系,食物和注意力的关系等等。 什么叫掌握知识? 这就是掌握知识! 杨杨完全对心理学和神经学零基础,也没有完整读完挑选的书,但是她通过五六本书,以及一些论文文章,不断整理结构,就深入掌握了这个领域。并且极大改善了自己的问题。 知识可以形成点、线、面 今年4月份,我们开始了建立「超脑连接社」这个知识探讨组织。 经过8个月时间反复思考和演化,基本就形成这样一个深度研究知识&问题的组织。 比如,探讨这些话题:
当然话题并不应该只是生活的苟且,还包括:
我们的各自研究自己课题(包括问题or话题),然后相互分享和讨论。 不过,在「分享和讨论」这个环节,我们遇到阻碍,并做了一系列深刻反思: 如何让每个人研究的知识,真正高效连接起来? 所以后来我们又决定开发了一个叫MindIn的网站系统: 它的核心是:拆解知识,整合知识。 你可以使用网站,挖掘书籍或文章的「知识卡片」(点),随后组合成「核心脉络」(线)。 在「核心脉络」下,还可以不断建立和插入「子脉络」,形成「知识地图」(面)。
这样成员之间可以方便引用各自的线和点,用以完善自己的知识地图。 绝多大数训练营,都是把信息喂你嘴边。 但在超脑,我们强调的是自学的功夫。 我们也形成知识小组,让更多伙伴共同探索,并开发一个领域的知识。 同时也会举行「跨学科连接会」、「辩论场」、「怪异话题研究」、「思想实验」、「知识体系共建」等一系列知识活动。 一般人在社群是很少分享的,但在「超脑」,由于你事先深入研究了一个课题,就完全有自信和别人深度探讨。 如何加入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探索和打磨,超脑正式开始招募成员。 那么,加入需要多少钱呢? 社群费用 请您自定义,审核通过后私聊。 一年一期,热爱知识的穷学生可以少给,不差钱的成功人士也可多贡献。 (如果你非常热爱知识,但暂时拮据,也可以特例和我联系) 我们同时开展「超脑奖学金」计划,具体细则由本期成员共同商讨投票完成。 成员条件 1、各类研究者优先(包括老师和学生) 2、写作者优先(粉丝1000+) 3、产品经理优先 4、热爱知识热爱思考者优先 5、想要建立知识体系的人 6、想系统把一个(or多个)领域学好,想解决一个问题的伙伴 (我们需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或探索知识的伙伴。只是想简单打卡、用于知识炫耀的朋友就不要填写申请了) 需要做的事 第一月(19年12月,4周时间) 训练 接受我的密集训练,习得: 「关于搜索」 如何提问? 如何建立搜索思路? 如何检索信息(包括寻找国外期刊、论文、数据、专栏等)? 如何形成自己的搜索引擎库? 「关于整理」 如何对知识分类? 如何整理知识? 如何使用印象笔记? 如何建立知识索引? 「关于阅读」 如何做检视阅读? 如何对备选资料统一整理? 如何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关于MindIn」 如何搭建知识体系? 如何使用MindIn网站系统? 如何跨学科建立连接?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门技能,看上去都是硬功夫。但高效的方法往往简洁,我们不会因体现自我价值而把分享弄得花里花俏,而且我们会结合自己系统,很容易掌握) 第二月-第三月 实习 · 确定自己研究方向(两个方向) · 进入知识小组 · 尝试研究自己课题(两月内至少完成四次)。 · 接受评估,成为超脑「认证研究者」,MindIn网站添加标识,开启个人知识积分。 第四月-第六月 研究 · 确定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领域 · 自主参与各类「知识连接活动」(见下文) · 接受评估,成为超脑「认证连接者」,MindIn网站加V,开启知识体系共建。 第六月-第十二月 体系共建 · 继续「研究」 · 与其它「认证连接者」对一个知识领域的体系共建 · 官方推送个人信息,成立自己领域的知识组织 · 组织和建立线下活动 知识连接活动 · 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主题连接」、「课题无限发展」、「辩论场」、「怪异话题研究」、「思想实验」、「知识体系共建」等活动。 报名流程 1、扫二维码填写申请,(点击进入图片,再长按二维码)请转发这篇文章(之前第一期填写过申请的朋友,请微信告知我本人)。 2、接受审核(我或其它社群管理者会逐一微信细聊,不排除我会打电话拜访) 3、通过审核加入组织(开营时间12月15日) (可添加我个人微信询问,18156392。行动力不强的朋友,就请不要浪费时间了) 关于我 我从2007年开始工作,从事咨询公司数据分析师,互联网产品经理等职务。 和信息&数据打了十几年交道,很早就开始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连续写了很多相关文章。 其中一篇《如何真正把你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3000字给你说清楚》,被「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2019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推荐。 结语 作为「超脑」的创始人,我是谁,并不重要。 4月份成立「超脑」的时,我们坚定这是一个自我演化的组织。 当时没想会专门做一套网站系统,也没想过现在的知识连接方式, 时间如果退回5年前,10年前。这样的组织,是难以被理解,也是不存在的。 只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信息高速增长。大家才会想到,用更高效的方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然,我知道。在每个时代,尽管很多人「认知缺口」越来越大,而他们被生活按在地板上摩擦,也不会去学习知识,只会躲进抖音、吃鸡、打牌、刷剧等舒适区内。 成长改变,只是少数人的事。我知道你热爱知识,但很孤独,还不如大家一起共同探索未来。 请转给真正喜欢知识的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