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先时代的唐代镂空金银香囊

 youxianlaozhe 2019-12-20

原标题:唐代的香囊为什么多是金银制成的?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随后的近三百年的中华历史,由这李姓家族的21代皇帝谱写。曾盛极一时,与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分庭伉礼,主宰东亚文明发展脉搏。彼时的香文化,由于世界贸易和文化的互融汇通,较之过去,香料更多样,制香更讲究,香器更精美。

这次我们要聊的是唐代的香囊。建国后,出土的唐代文物众多,其中就有佩戴和悬挂的香囊。不知是因为历史久远还是唐代遗风,出土的那个年代的香囊多是金属制成的球体,分上、下半球,可以开合。而我们现代人惯用的纺织布料的香囊,虽然史书中有所记载,却没有出土实物。那么唐代人佩香会是怎么个方式?用什么香材?为什么流行用金属香囊?

唐代香囊,多是金属圆球

说到金属香囊,大家都会想到陕西宝鸡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双蜂团花纹银香囊,它直径12.8厘米,链长24.5厘米,重547克,是迄今出土的唐代众多金属香囊中最大的一枚。释慧琳和尚在《一切经音义》(成书于公元9世纪)一书中,明确详解了这种流行颇广的香器:

“按香囊者,烧香器物也。以铜、铁、金、银玲珑圆作,内有香囊,机关巧智,虽外纵横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

西安市何家村窖藏遗址中出土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直径为4.5cm,囊壁的镂空葡萄花鸟纹寓意着五谷丰登、多子多福,是唐代流行装饰图案。其镂空制作技法要比法门寺出土的那枚香囊更精细,显然是盛唐时期的产物。现在的西安是唐都城长安所在,仅在这一带就出土类似的香囊8枚。而海内外也有不少公私收藏此种香囊,存世如此众多,可见当年是多么受皇亲贵胄们青睐。

别看这物件小,设计却很是科学:为进空气散香味,囊身通体镂空花纹。囊上端的链钩便于随身携带挂配。其内部构造原理与现代陀螺仪的万向支架相同,有同心圆的两个机环和一个焚香盂,囊壁与外环、外环与内环、内环与焚香盂分别活铆。使用中,铆接的两个部件相互垂直。不管香囊如何转动,焚香盂依靠自重和部件的联接方式,始终保持水平,令内置的香料与香灰、香火不外漏。这种平衡装置就是现代人说的陀螺仪。

唐代薰球中的持平环装置,在我国历史上还并非最早的。在西汉人刘歆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一段关于工匠丁缓制成“被中香炉”的有趣记载:被中香炉“为机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就是说,这种香炉不管怎样放置,其中的炉体始终保持水平的方向。如将这种香炉放在被褥中,决不会发生香火引燃或香灰污染的事。根据这段记载,丁缓显然是掌握了持平环装置的科学原理。这种香炉,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件绝妙的奇器。可惜的是,丁缓巧制的这种香炉,早已不复存在。

在欧洲,最先提出类似设计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科学家达・芬奇(1452―1519),已较我国晚了1000多年。但遗憾的是,这项杰出的创造,在我国仅应用于生活用具。16世纪,意大利人希・卡丹诺制造出陀螺平衡仪并应用于航海上,使它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唐朝人都用什么香料?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这是诗人张祜为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所写的诗句。

杜牧〈长题杂句六首〉有「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飄香入夾城」一句,说的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遊御花园时,车马所经之处虽相隔十里,仍能闻得香味。另外,《旧唐书.后妃上》亦记载,唐玄宗在马嵬坡之变后,欲将杨贵妃改葬于他所,遂派人前往取其尸骨,沒想到当寻得葬地欲发棺时,只见其「肌肤已坏,香囊仍在」。

史料记载,杨玉环和她的族兄杨国忠均是终日不离香。明周嘉胄《香乘》中记载杨贵妃帏中衙香方:

沉香七两二钱栈香五两鸡舌香四两檀香二两麝香八钱另研藿香六钱零陵香四钱甲香二钱(法制)龙脑香少许

右捣罗细末,炼蜜和匀,丸如豆大,爇之。

可以想见连马嵬驿殒命时也香囊不离身杨贵妃,此方只是记载她用的香方之一,不会是唯一。

她的族兄杨国忠官至宰相,权倾朝野,用香也极为奢侈,家里冬日烧炭时, 将昂贵的白檀木置于炉底作燃料,“以炭屑用蜜捏塑成双凤,至冬月则燃于炉中,及先以白檀木铺于炉底,余灰不可掺也”。贵族爱香嗜香, 甚至直接把芳香木材直接用于搭造建筑物。《新唐书·李白传》载唐玄宗在皇宫内建沉香亭; 杨国忠就造了四香阁:用沉香为阁, 檀香为栏,以康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每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 聚宾友于此阁上赏花,就连宫中的沉香亭也相形逊色。

如此大规模使用香料,足可证明当时香料贸易渠道已很成熟。史料记载,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阿拉伯国家与唐通使,至唐太宗李世民时设“关市”扬州、洪昌等地,朝廷接朝贡也增加。公元647—762年间波斯遣来使就有28次之多,外来输入香药有乳香、没药、沉香、木香、砂仁、诃黎勒、芦荟、琥珀、荜拨、苏合香、乌片(鸦片)、底野迦(含鸦片的膏丸)、牛黄、犀角等。唐与周边的国家贸易中更是能寻到香料的影子,从越南输入白老藤、庵摩勒、黎勒、丁香、詹糖香、诃黎勒、白茅香、榈木、白花、沉香、琥珀、槟榔等。贞观16年(公元642年)从印度接纳火珠、郁金香、菩提树、龙脑香。

大唐贵族该怎么香身?

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

从刘禹锡《魏宫词》中看出以香熏衣,是唐代讲究生活品质方式的呈现。唐人爱用金属香囊,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加热。古人熏衣所用“熏衣香”,制作也相当讲究。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制作熏衣香丸要求“燥湿必须调适,不得过度,太燥则难丸,太湿则难烧,湿则香气不发,燥则烟多,烟多则惟有焦臭,无复芬芳”。熏衣时,香丸要“以微火烧之,以盆水纳笼下”,只有这样,薰蒸出来的衣服才会香气持久。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熏衣香方:

鸡骨煎香、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枫香、郁金香各三两,薰陆香、甲香、苏合香、甘松香各二两,沉水香五两,雀头香、藿香、白檀香、安息香、艾纳香各一两,麝香半两,上十八味末之,蜜二升半煮,肥枣四十枚,令烂熟,以手痛搦,令烂如粥,以生布绞去滓,用和香,干湿如捺 ,捣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

熏衣香方分为湿香与干香,湿香多以蜜和之,焚烧熏衣;干香也叫“裛衣香”,多用于贮放,制成粉末用绢袋盛之,置放在衣箱中熏衣。

不管是湿香还是干香,都可以用做设计巧妙的金属香囊来承载。如若在香盂里放上一小块热炭,付上香灰,再放上一粒香丸,微微的烤出香气,小香球系在袖口内,吊在腕下,时时有缕缕芬香从罗袖掩笼中悄悄溢出,旖旎撩人,即散香也暖手,正如白居易诗言“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这等妙事真是醉了!

(图片来源于祈润香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