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母亲的芝麻盐

 见素抱朴780 2019-12-20

散文:母亲的芝麻盐

作者:(河北)王英

夏天偶尔去田野里散步,在一处树林边的地里竟然见到了一片芝麻地开花季节,阳光下芝麻花开的正艳,花呈淡紫色,状如喇叭,在茎秆与叶子之间微微斜垂像是一位托腮醉卧、含娇带羞的少女,非常的惹人爱怜。

在我小时候,对于庄稼人来说芝麻可谓浑身是宝,芝麻榨出的油叫香油,香油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是相当金贵的,平常日子人们都舍不得吃,只有来了客人在做菜的时候,出锅时才点上几滴。香油还有一个用处还能医用,当时村里缺医少药,平时小孩嘴上出现干裂或口疮,大人们就在干裂处和口疮上,抹上一点香油,不几日便可痊愈。芝麻秆能烧火做饭,由于它的秸秆比较耐烧,大多数人家都会留到过年时,炖肉时候才用。

说实话,望着眼前这一片娇艳的芝麻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母亲做的芝麻盐。我小时候还有生产队,当时粮食和蔬菜都是生产队里分的。不过春天是没有蔬菜的,老腌菜就成了平常日子里下饭的主菜,偶尔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母亲就会做一小坛子芝麻盐放在锅台上,让我们打牙祭。

每次做芝麻盐之前,母亲总是站在院子里,母亲将芝麻倒进簸箕,微微弯腰,双手一上一下娴熟地簸动着,细微的灰尘在阳光下荡起了薄雾,芝麻中藏匿的碎叶子溜到了簸箕的舌头处,轻轻一拨就掉在地上了。有时候簸好的芝麻中还会夹杂一些泥屑石子,母亲会小心翼翼的捡出去。

炒芝麻是制作芝麻盐的一道重要工序,看似简单,却是个技术活。譬如火候的掌握,火大了,容易把芝麻炒糊,吃起来涩苦,难以下咽;火小了,芝麻半生不熟,擀不碎,口感也不好。

那时候家里用的是土锅台,炒芝麻用的是生铁铸成的黑锅,用柴火烧锅,火的大小很不好把握,完全凭经验。母亲炒芝麻用的是麦秸,什么时候火大,什么时候熄火掌握的恰到好处,所以做出来的芝麻盐味道特别香。

最后母亲将炒熟的芝麻堆在木质的案板上,此时炒熟了的芝麻体型比原来丰腴了许多,鼓鼓涨涨的,有一种圆润之美。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凉了的芝麻会被她均匀的摊在案板上,咽喉用一根又粗又长的擀面杖,重重地碾压在芝麻身上。母亲双手吃力地向前推进,缓慢得几乎感觉不到擀面杖的滚动,好似下面躺着的是坚硬无比的石头。

如此反复碾压几遍,她才明显加快了速度。据母亲后来说,头几遍碾压最费力但很关键,要把芝麻里的油压出来,这样做成的芝麻盐才香。接下来将粗大的盐粒该登场了,那时候村里人用的都是大粒盐,不像现在是细碎的盐末。母亲将盐粒碾碎后,均匀的散在芝麻上,然后装进一个黑瓷坛里。

晚饭的时候,玉米饼子刚出锅,母亲就会用菜刀劈开,舀一勺芝麻盐夹在中间,塞进我的手里,看着我狼吞虎咽的吃相,母亲脸上就会浮现出淡淡的笑意。记忆里我从没看见过母亲自己吃过饼子夹芝麻盐,她总是自己吃咸咸的腌菜,香喷喷的芝麻盐总是挤着让家里其他人吃。

望着眼前的芝麻地,母亲在厨房里做芝麻盐的场景,就像电影画面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淡淡的乡愁如一缕缕云烟在心头萦绕......。

小时候我没发现芝麻盐有多金贵,现在却突然发现母亲的芝麻盐是那么的金贵,因为芝麻盐里凝聚着她对一个家庭无私的付出,和对子女们满满的爱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