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如泉与连台本戏

 cxag 2019-12-21

盖叫天、赵如泉、周信芳

赵如泉与连台本戏

姜达礼

上海京剧界众称四老(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赵如泉) 之一的赵如泉, 河北保定人( 18811960 ) , 出生于京剧演员之家, 其父赵祥玉, 工武净。赵如泉自小受京剧熏陶, 耳濡目染,7 岁开始练武, 8 岁习文, 工武生。12 岁到清江浦、芜湖等地做练习演出, 后因演出《花蝴蝶》致伤,改习文武老生、红生。他师承王鸿寿, 艺米上颇受潘月樵影响。

1894 年和1900 年他先后两次到上海演出。1903 年第三次到土海演出由王鸿寿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12 本连台本戏《三门街》,该剧情节曲折, 悬念丛生, 公演后立即引起轰动, 声誉鹊起, 从此赵如泉驻足土海编演连台本戏, 名噪遐迩。

赵如泉《宏碧缘》

赵如泉多才多艺, 除工文武老生、红生外, 亦能演净行、丑行, 行行精湛, 深得好评。他编演连台本戏, 新旧剧目纷呈。

20 年代先后编演的剧目有《三门街》、《査潘斗胜》等。

1908 年他在上海大舞台演出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32 ,历时9 , 并与剧场订约20 年之长期合同, 实为罕见。

30 年代以后, 他又演出大量机关布景的连台本戏, 剧目有《封神榜》、《济公活佛》等。

赵如泉《济公活佛》戏单

赵如泉在共舞台编演《济公活佛》享有盛名, 博得“两代上海济公”之誉( 第一代为夏月珊,第二代赵如泉)。他的化妆虽浓于夏, 稍嫌丑化外, 唱做仍规范于老生风格, 只是念白改用苏白, 不瘟不火, 风趣幽默。“背佛捉妖”一节就很富机趣。 剧中有一翁媪,求济公除妖, 济公背着一尊一米高的彩塑韦驮过场再上场进翁媪家, 将韦驮安置到几案上, 翁媪面对泥胎偶像, 不相信能除妖, 济公即以禅语机锋开导, 对白幽默中深含哲理, 念来娓娓动听。为了显示彩头, 边念边拨动案上的韦驮整身转动, 台下观之, 确是一尊泥塑佛像。倏地灯火一暗, 场面以锣鼓配摹风啸声,翁媪惊骇妖来, 匍匐藏于案下, 济公则笑容可鞠地频摆破扇, 静候妖魔出现。妖上直扑济公, 济公一跃登桌, 用破扇三击韦驮之顶, 其立即眼睛转动, 左手戮指妖魔, 右手挥舞降魔宝杵跳下桌来与妖开打, 追妖下。观众看到这里既惊韦驮动作如生, 更惊济公身背韦驮轻如蝉翼, 哪知背在济公身上的原是纸制品。再上场背的韦驮已换了个幼童。

赵如泉《彭公案》

《彭公案》赵如泉饰怪侠欧阳德, 扮相别致: 头戴红顶瓜皮帽,鼻架粗框眼镜, 上嘴唇边一撮胡子, 穿长袍马褂, 马褂随季节变换, 手执长竿旱烟管, 管式多种,道白用半拉扬州话, 引人发笑。

他编演连台本戏, 配以电光幻术, 使用真刀真枪, 开打火炽惊险, 声腔运用“七音联弹” , 韵味新奇浓郁, 颇受广大观众欢迎。他毕生为海派京剧的连台本戏作贡献, 半个多世纪, 不断探索改革, 博采众长, 久演不衰。

中国京剧  1996-10

京剧道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